铸剑先驱蔡以忱(修订本)/武汉研究院文库

铸剑先驱蔡以忱(修订本)/武汉研究院文库
作者: 裴高才//肖咸焱|责编:安芳|总主编:杨卫东
出版社: 中国社科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1.50
折扣购买: 铸剑先驱蔡以忱(修订本)/武汉研究院文库
ISBN: 9787520385466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裴高才,作家、文化学者,湖北黄陂人。笔名飞翼,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湖北省周易学会理事。长期致力于海内外文化交流,出版文学专著三十余部,有《程颢程颐传》《田长霖新传》《首义大都督黎元洪》等作品赴亚、非、欧美洲交流,《陈时》《三剑客》《胡秋原》在台北《传记文学》长篇连载,《无陂不成镇》《“铸剑”先驱·蔡以忱》于台北研讨,多部作品获国际国内奖。行谊入编《中国作家辞典》《100 个人的中国梦》等,享有 “世界杰出华人文艺家”“具有突出贡献的作家”之誉。公信号“文心飞翼”。第二作者:肖咸焱,学者、自由撰稿人,湖北黄陂人。笔名肖言、肖炎。现为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武汉市黄陂商会常务副会长、武汉正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策划人、资深旅游人等。曾编著出版文学作品《庚子抗疫纪事》,历任《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陂商》等刊编辑,荣膺全国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和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课题研究一等奖,湖北省人社厅、交通厅课题研究一等奖,优秀科研工作者等。

内容简介

剑胆琴心 当你来到黄鹤楼下,长 江之滨,武昌城头,进入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 表大会会址纪念馆,珍藏 着一柄中共中央首任监察 委员蔡以忱使用过的铜剑 ,上面铭刻的白色行书字 迹仍清晰可见,铭文云:“ 沐恩弟子张云承敬上。” 这是蔡以忱在私立武昌 中华大学任教期间,引导 弟子张云承投身新文化运 动与大革命运动,弟子以 优异成绩毕业后送给导师 一柄铜剑。 弟子缘何送给恩师一柄 铜剑?这是因为剑者,形 美与神美也!人们通常把 剑视为正义、长寿、吉祥 、祛邪消灾的圣物。传说 中,轩辕剑是一把黄金色 的圣道千年古剑,是由众 神采首山之铜所铸,剑身 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 山川草木。剑柄一面书农 耕畜养之术,一面书四海 一统之策。天界诸神将此 剑赐予轩辕黄帝击败蚩尤 之旷世神剑,后传与夏禹 。其内蕴藏无穷之力,为 斩妖除魔的神剑,所以剑 又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剑,可手持或佩带;由“ 身”和“茎”两部分构成。剑 身中线突起称“脊”,脊两侧 成坡状称“从”,“从”外的刃 称“锷”。剑茎即剑把,有圆 形、扁形两种。茎端称“首” ,茎和身之间有的有护手 的“格”。古往今来,人们常 常在剑身上面镂刻自己喜 欢的文字或图案,以馈赠 亲友或用以传世。目睹蔡 以忱这柄凝聚着师生情谊 的百年铜剑,不禁让人联 想到湖北省博物馆珍藏的“ 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 青铜剑,以及剑上鸟篆铭 文“越王鸠浅(勾践)自乍 (作)用剑”。通观历代习 武世家之剑,往往会在剑 面上铭记刻“龙”的图案,而 不刻“凤”,以示不贪色:道 学家一般会刻上八卦阵图 ,意即“剑卦合一”;有的情 人定情,也会在剑身上镂 刻鸳鸯、红鲤鱼、蝴蝶, 比喻鸾凤和鸣…… 多少个世纪,一把冷兵 器往往承载着一个王朝的 更替,一个民族的兴衰, 无数英雄豪杰的荣辱。诸 葛孔明手捧神剑,在“因武 而昌”的地方,设坛借得东 风便;辛亥首义志士则挥 舞着龙剑,宣告了统治中 国两千多年的专制帝制的 寿终正寝…… 学运,工运,农运;红 都,红巷,红楼。百年前 ,弟子张云承在风云变幻 的年代,敬赠给恩师蔡以 忱的这柄铜剑,意在永世 铭记师长既传授给知识, 又关爱弟子,更心怀天下 苍生,激励弟子投身大革 命洪流的剑胆琴心……给这 柄冷冰冰的铜剑平添了特 别的意味,抹上了一笔绚 丽的色彩。 古今铜剑,虽然时隔千 载,文物价值不同,政治 含义迥异,但不论是越王 的“卧薪尝胆”,孔明的“借 东风”,还是蔡以忱的“剑胆 琴心”,所传达的都是深植 人心的中华剑文化:或保 家卫国之圣品,人神咸崇 ;或行仁仗义之利器,除 恶扬善…… 丹心剑魂 一剑在手,楚人凭借楚 文化之敢于挑战王权——“ 不服周”:楚虽三户,亡秦 必楚;铁血铸就了辛亥革 命之剑魂——敢为天下先, 武昌首义扬眉剑出鞘,终 于把皇帝拉下马,谱写“亡 清必楚”的凯歌。 时间定格在1911年。蔡 以忱的长兄蔡极忱会同族 人蔡济民、蔡良村,与武 昌首义的革命党人一道, 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历经 八年的铸剑、磨剑,于10 月10日之夜以“亡清必楚”的 亮剑精神,经过八小时的 鏖战,断然砸碎了湖广总 督的国家机器,缔造了中 国乃至亚洲的第一个共和 政体。这一天被称为“双十 节”。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在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孙 中山以苏俄为师,推行“联 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 大政策,运用共产党的新 鲜血液改造国民党,使国 共两党与苏联在“蜜月”期间 联手“铸剑”,并在北伐中剑 指反动军阀,于1926年10 月10日再次会师武昌,结 束了直系军阀在两湖地区 乃至长江流域的统治。顿 时,武汉成为全国国民革 命的中心,享有大革命“红 都”的美誉。 在“唤起工农千百万”的 大潮中,蔡以忱勇立潮头 ,成为国民革命的“铸剑”与 “亮剑”者。 作为宣传部长,他发动 湖北的宣传机器大造革命 舆论,参与编辑了《武汉 星期评论》《武汉评论》 等革命报刊,激扬文字, 指点江山,传播马列主义 。有“大革命喉舌”之誉。 作为青年导师,他在湖 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中 华大学、崇实中学等校传 道、授业、解惑,声援北 京五四运动;运用“读书会” 、宣达团、讲习所等,引 导进步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成为“湖北教育界最活跃 最有作用的人物”①。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