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四(奥威尔经典作品)(精)

一九八四(奥威尔经典作品)(精)
作者: (英)乔治·奥威尔|译者:苏福忠
出版社: 陕西师大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7.40
折扣购买: 一九八四(奥威尔经典作品)(精)
ISBN: 9787561361382

作者简介

乔治·奥威尔,英国著名作家。1903年出生于英属印度,1907年举家迁回英国,进入著名的伊顿公学学习。后因经济原因无力深造,被迫远走缅甸,参加帝国警察部队。终因厌倦殖民行径、痴迷写作而辞去公职,辗转回到欧洲,流亡伦敦、巴黎等地。一边深刻体验下层民众生活,一边从事文学创作,并有多部作品出版。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奥威尔为支持西班牙共和政府而参战,不幸负伤。1939年,二战爆发,他积极参加反纳粹的活动。西班牙内战与二战的苦痛经历,让他对战争与和平、极权与民主、社会关怀与人类理想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1945年,乔治·奥威尔出版了著名的小说《动物农场》。1949年,他的代表作《1984》问世,在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入选多国中学生必读书目,被翻译成62种文字,总销量超过5000万册。1950年,乔治·奥威尔因肺病去世,年仅47岁。

内容简介

第一部 一 那是四月里一个明朗而清冷的日子,时钟正报十 三点。温斯顿史密斯把下巴缩进胸前,竭力躲避讨厌 的冷风,急匆匆地穿过胜利大厦的一道道玻璃门,不 过快归快,却无法防止随他刮进来的一股沙尘。 门厅闻得见熬圆白菜和旧席片的气味。门厅的一 头,有一张彩色宣传画贴在墙上,在室内陈设显然大 而无当了。那上面只画了一张硕大无比的脸,足足有 一米宽:一张四十五岁男人的脸,蓄着一撇浓密的黑 胡子,见棱见角的五官很漂亮。温斯顿径直走向楼梯 。想坐电梯只能白想。即便在最好的时刻,电梯也很 少运行,何况眼下是白天时间,电路早拉闸了。为过 憎恨周做准备,节约用电势在必行。住宅在七层,温 斯顿三十九岁了,右脚脖子上有一片静脉曲张,爬楼 慢吞吞的,一路上休息了几次。每到楼梯平台,电梯 的对面,宣传画上那张硕大无朋的脸,从墙上正往下 审视。这种宣传画如出一辙,眼神画得很绝,两只眼 睛盯着人不放,你走哪里追到哪里。画中人下面写了 一行字:老人家在关注你。 住宅里,一条洪亮的嗓子在读一串数字,与生铁 总产量有关。这声音来自一块椭圆形金属板,像一面 模糊的镜子,构成了右边墙壁的一部分。温斯顿关掉 开关,那声音低下去不少,只是说出来的话依然清晰 可辨。这个装置(名叫电屏)可以调低声音,但是无 法完全把它关上。他径直走到窗户前:他身材矮小, 羸弱,单薄的身子越发凸显了那身蓝色的工作服,那 是党的统一制服。他的头发金灿灿的,脸色天生红润 ,脸皮却由于使用劣质肥皂和钝剃刀片糟践得不成样 子,更别说被刚刚过去的冬天的寒冷侵袭过了。 室外,即便通过关上的窗格,世界看起来也是冷 飕飕的。下面的街道,阵阵冷风吹起小小的旋涡,把 尘土和碎纸卷扬起来,尽管太阳炫耀,天空碧蓝,然 而似乎任何东西都毫无色彩,只有宣传画张贴得到处 都是。那张黑胡子浓密的脸占据了每个显眼的地方, 咄咄逼人地向下注视。紧邻对面的那座房子的正面, 就有这样一幅人像。老人家在关注你,人像下面的文 字说,与此同时那双黑洞洞的眼睛直楞楞地逼视着温 斯顿的两眼。下面街道沿路,还有一幅宣传画,一个 角撕破了,在风中一张一弛地摔打,把宣传画上唯一 的一个词儿“营私会”一会儿盖住,一会儿露开。远 处,一架直升飞机在屋顶一闪而过,像一只绿头大苍 蝇盘旋一会儿,打一个弯儿飞走了。这是警察巡逻, 在窥探人们的窗户。不过,警察巡逻无关紧要。要命 的是思想警察。 温斯顿的身后,电屏上传出的声音还在喋喋不休 地报告生铁总产量,以及第九个三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情况。电屏管接受也管放送。温斯顿只要弄出声响, 比低声细语稍大一点,电屏就会悉数接受;更有,只 要温斯顿待在那个金属板可控的视野范围,就会被电 屏看到并听见。不用说,你无法知道你是否被关注, 随时随地被关注。多么经常,通过什么系统,思想警 察介入任何个人的线路,都只能靠猜测了。甚至可以 想象到,他们关注每个人,随时随地。总之,他们可 以介入你的线路,肆无忌惮。你不得不依靠本能形成 的习惯活着,习惯成自然地生活——那就是假定你弄 出的每一个声响都被听见了,而且,除非在黑地里, 你的每一个行动都被监控到了。 温斯顿一直背对着电屏。这样比较安全;虽然, 如同他很清楚的,即便是脊背也会暴露问题。一公里 远就是真理部,他上班的地方,大厦拔地而起,雄踞 于肃穆的市景之上,白花花一片。这,他带着一种模 糊的反感情绪想到——这就是伦敦,一号简易机场的 主要城市,一号简易机场本身就是大洋国人口位居第 三的省份。他努力搜寻一些童年的记忆,可以告诉他 伦敦是不是一向就是这个样子。这城市是不是一向就 是破败的十九世纪的房子组成的景象,山墙靠木头支 撑起来,窗户上挡上了硬纸板,屋顶上覆盖了凹凸楞 纹铁片,乱糟糟的花园墙壁东倒西歪?轰炸过的遗址 上墙灰尘土弥漫空中,柳叶菜在碎石堆上杂乱无章; 炸弹炸出来空地的地方怎么就一下子冒出来鸡笼一样 的一丛丛破烂的木头住房呢?不过想也没有用,他记 不起来了:他儿时的景象什么都没有留下,只有一串 明亮的场景,没有背景映衬,几乎辨别不出来了。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