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记(朱煜教育小品文)(精)/大夏书系

教书记(朱煜教育小品文)(精)/大夏书系
作者: 朱煜
出版社: 华东师大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0.48
折扣购买: 教书记(朱煜教育小品文)(精)/大夏书系
ISBN: 9787567530362

作者简介

朱煜,中学**教师,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执教于上海市建平实验小学。喜欢读书、买书,*喜欢和小学生一起学习语文,一起成长。

内容简介

扬之水的*记 一九九五年的某天,好友谢君给我打电话,谈及 他新发现的一套好书——《书趣文丛》(**辑)。 谢君兴致勃勃地将丛书里的书名一一读出,提醒我要 买回看看。就这样,我知道了“扬之水”和《脂麻通 鉴》。 十多年来,扬之水的书我买了不少。可毕竟底子 薄,关于名物考证的文章,只能读个一知半解。常常 翻阅的还是她的读书笔记和游记。 婺源的绿,浸着水一般,绿汪汪,鲜灵灵。没有 一片瓦蓝的天,没有几卷如丝的云作绿的陪衬。它只 是在濛濛水气中洇着,倒*见得腴润。如带的水,不 载晴空,不将*影,只是映着树,映着竹,又托了几 叶竹排,潺湲流淌。让人觉得整个婺源,就像是观世 音净瓶中的一枝柳,那水,那绿,竟沾了仙气似的。 听说扬之水初中毕业后插队,回城后先当了货车 司机。于是,我常想,作者要花多少苦功才能练就这 般清雅韵致的笔墨啊。 去年年底,扬之水将自己在《读书》杂志当编辑 时(一九八六年至一九九六年)的*记整理出版。共 三册,目前已出两册。购读之后,上述疑问的答案找 到了——很简单——就是读书。如果哪位读者有心, 依据*记中的记载,整理出一份书单,就会发现作者 读书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是叫人吃惊的。我**喜欢 读别人阅读心得,尤其是写在*记中的,它们短小、 灵动,常常是作者阅读之后的**印象。如: 沈从文的文字,以前就喜欢,现在*喜欢。以前 爱读的是小说,现在爱读的是小说以外的作品,—— 因为很早就不读小说了。发现他真有见识,批判的精 神,并不亚于鲁迅,只是文字的风格不同。读他写于 半个世纪前的文章,所述种种,仍如**。 这是扬之水在获赠一套《沈从文别集》后写下的 感*。这样的感*是*好不过的阅读导引。阅读它们 ,仿佛是在聆听一位前辈的点拨。读书是很需要这样 的指点的。 *记中占据较多篇幅的除了读书体会,寻师访友 约稿之外,就是对各种食物的记录了。如果赴宴,扬 之水总会详细地记下席上各色菜名。即使出差在外, 在路边小摊买点心充饥,她也会记录下来,并发表见 解。比如下面一段: 米线端上来之前,先有一小罐汽锅*,食器玲珑 小巧,*汤滋味鲜美。过桥米线的碗,大概是那一种 *大号的海碗了,一层油覆着热汤,盘子里切成薄片 的*、肉、鱿鱼及鹌鹑蛋等倒下来,果然几分钟就烫 熟了。拌上米线一起吃,的确可口。 我很喜欢吃过桥米线,读这些文字,让我馋涎欲 滴。热爱美食,是一种生活态度。能够感*美食,是 一种人生境界。我甚至认为这些早年间的记录与扬之 水近几年的名物研究是有着某种关联的。 扬之水的*记不是工作*记,所以*常家居生活 也常跃入读者眼帘。让我想不到的是*记中还记录了 一次她到儿子班中听英语公开课的事。她听完课觉得 “教学过程很完满。” 后来问了儿子才知道“原来讲的是一节旧课。其 中上台朗诵的几组同学,也是早就应了老师的吩咐, 准备数*了的。”继而扬之水感慨道:“这有什么意 思?等于是观摩一场表演,从小就对学生们进行这种 表演训练吗?” 读来不觉莞尔。 有人说*记分两种,一种是为了出版而写,一种 是为自己写。我想,扬之水在写下这些*记时,一定 不曾想过有朝一*,它们会呈现在众多读者跟前。所 以*记中颇多快人快语,这是她别的书里没有见到的 。好在,快人快语被保留下来不少,这让阅读过程变 得很有生气。 这部《〈读书〉十年》信息量极大。除了上面提 及的可以整理书单,了解一个读书人的阅读史,还可 以借此研究《读书》这本改革开放后文化界重量级刊 物的发展历程,或者上世纪**十年代出版界的情况 。如果有兴趣,将*记中文化名人们的事迹选摘出来 ,就能编成一本有趣味的笔记。我甚至胡想,具有经 济学背景的读者如果针对那些菜名、物价作一番梳理 ,或许能写出一份反映那十年社会经济状况的案例分 析报告。那该多有意思。 去年,扬之水密集推出新书。我不禁又想起她只 印了三百册的**《大夏书系·教育随笔·教**: 朱煜教育小品文》——《棔柿楼读**》。忍不住向 出版社的朋友打听是否会重印,回复说,作者不同意 。扬之水解释: 它**的价值就是只印了三百本,当然对于我个 人来说,这本小书还是很有意义的。**,它留下了 两位长者对我的关心和帮助,负翁其一,谷林翁其二 (小书出版后持奉谷林先生一册,翁曾为之校出几十 处错字)。第二,它记录了我曾经的读书痕迹,而当 年读过的很多书**早已不记得。第三,它由此开启 了我,以及后来的我们与辽教社合作的一扇门。然而 除当事者之外竟还会有人对它感兴趣,且肯出高价去 找寻,真是太大的意外。对此我只有惭悚和感念。 虽然网上能找到该书的电子版,但终究不及纸质 书读着舒服。 2012年8月13* P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