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草木/最美中国丛书

最美的草木/最美中国丛书
作者: 莫幼群
出版社: 合肥工业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22.40
折扣购买: 最美的草木/最美中国丛书
ISBN: 9787565011320

作者简介

莫幼群:笔名老末。供职于少年博览杂志社。曾在《信息时报》《深圳周刊》《东方文化周刊》《安徽商报》等多家媒体上开设专栏,出版有《书生意气》《人在时尚里容易发呆》《草木皆喜》《偏听偏信》《温柔的怜悯》《漫游2050年》等20余种专著。

内容简介

仁爱之杏——杏树 “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的这两句诗写得太过 优美,每每让人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人间四月 天,心甘情愿地于绮梦中沉醉。 曾拍出千万元天价的清雍正杏林春燕小碗,则刻画了一幅晴朗的画 面,两只燕子欢快地穿过杏花丛中,让看客的心也似乎要随之飞翔。 一首小诗,一只小碗,定格了千 百年前的美好,也把杏花推举到我们 眼前。 杏树是古老的花木,公元前数百 年问世的《管子》中就有记载,‘因此, 至少在我国已有两三千年的栽培历史。 它既能采果又能赏花,在果木生产和城市美化上都处重要地位。 盛开时的杏花,艳态娇姿,繁花丽色,胭脂万点,占尽春风。居家 庭院中如成列种植,春日里红云朵朵,非常壮观动人。也适于单植赏 玩,如和垂柳混栽,在柳叶吐绿时,相互辉映,更具鲜明的色彩。十多 年以上的老杏树,姿态苍劲,冠大枝垂,若孤植于水池边,可在水中形 成古色古香的倒影,趣味无穷。 杏花有变色的特点,含苞待放时,朵朵艳红,随着花瓣的伸展,色 彩由浓渐渐转淡,到谢落时就成雪白一片。“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 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咏杏五绝,他对杏 花的观察可谓细致人微,仿佛19世纪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一眼就看 出了伦敦的雾是红色的,而一经莫奈点破,抬起眼睛向上看的世人才从 平日的熟视无睹中醒来。顺便再说一句,杨万里总有一双最奇诡的看花 之眼,他所留下的许多咏草木的诗篇,代表了古代咏物诗的最高水准, 其中还蕴含着观察视角等方面的诸多变革。 杏花是春的信号,也是其他惊喜的符号,我们的诗人在杏花出场之 前,总是喜欢抑扬顿挫。“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 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便是典型例子,先是对春色的渴念和对 友人的抱怨,紧接着笔锋一转,一颗失落的心也得到了安慰。与之有异 曲同工之妙的是小杜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 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可以想象一下那烟雨蒙蒙的情景:劳乏的 行人希望找个酒家,歇脚避雨,饮酒浇愁,于是问路牧童,牧童随手一 指,那隐约可见的枝头红杏,那随风飘飘的古朴酒旗,顷刻之间唤起了 行人心间多少热情和温馨啊!红杏出林,粉红似霞,遥而可及,望而心 动。流浪漂泊的心在红杏林边的小小酒店得到了暂时的安顿,行人心头 顿时涌起一股暖流——轻轻的喜悦,淡淡的欣慰。杏花在一幕幕微型诗 剧中,总是拯救心魂的要角,于妩媚里藏着几分善意,甚至几分仁爱。 再从这一角度延伸下去,杏树竞与两大最崇高的事业联系在一起, 一是教育,二是医疗。可见这杏在古人的潜意识里,占据了多大的 分量。 先说杏坛。杏坛在山东省典阜市孔庙的大成殿前。相传此处是孔子 讲学之处。《庄子·渔父篇》载:“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 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宋代以前此处为大成殿,天圣二年 (1024年)孔子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在正殿旧址“除地为 坛,环植以杏,名日杏坛”。于是,“杏坛”成为教育圣地的代名词。 金代于杏坛上建亭,元世祖时重修,明代隆庆年间改造为重檐方亭,清 代乾隆皇帝题匾。亭四周有石栏围护,四方有甬道可通。亭前石炉,雕 刻精美,是金代文物。亭四周遍植杏树,每到春和景明,杏花盛开,灿 然如火。孔子五十六代孙孔希学《题杏坛》诗云:“鲁城遗迹已成空, 点瑟回琴想象中。独有杏坛春意早,年年花发旧时红。” 再说杏林。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医生,名叫董奉,家住庐山。他 常年为人治病,却不接受别人的报酬。得重病的人,他给治好了,就让 病人种植五棵杏树;病情不重的人,他给治好了,就要病人种植一棵杏 树。这样十几年以后,杏树就有十多万棵了。春天来临,董奉眺望杏 林,仿佛绿色的海洋。他感到十分欣慰,就在林中修了一间草房,住在 里面。待到杏子熟了的时候,他对人们说,谁要买杏子,不必告诉我, 只要装一盆米倒入我的米仓,便可以装一盆杏子。董奉又把用杏子换来 的米,救济贫苦的农民。后来人们在董奉隐居处修建了杏坛、真人坛、 报仙坛,以纪念董奉。根据这个传说,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用 “杏林春暖”“杏林春满”“杏林满园”或“誉满杏林”等成语来赞扬 医生的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其实,杏花、杏子和杏仁本身就是最寻常 的中药,杏花被称为“中医之花”。杏花味苦,性温,无毒,有美容作 用,可治痤疮、黄褐斑。而药用最多的是杏仁。杏仁可分为苦、甜两 种。人药苦杏仁为优,食用以甜杏仁为主。苦杏仁性温,有小毒,具有 止咳、平喘、祛痰、润肠、通便等功效。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馨中。”和陆游同时代的陈与义这 两句诗写得也同样优美。读书和受教,似乎就合该在种着杏花的地方, 当杏花落在书页之间的时候,抬一抬倦眼,看看蓝天白云,想想前尘往 事,吃一块杏脯,补气,嚼两枚杏仁,补脑。 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