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从何处寻--宗白华美学文选(精)

美从何处寻--宗白华美学文选(精)
作者: 宗白华|责编:董国艳//田雪莹
出版社: 山东文艺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美从何处寻--宗白华美学文选(精)
ISBN: 9787532959686

作者简介

宗白华,雅号“佛头宗”,中国现代哲学家、美学大师、诗人,南大哲学系代表人物。著有《宗白华全集》及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艺境》等。作为美学家,宗白华的基本立场是探寻使人生艺术化。他将中国体验式美学推向了**。

内容简介

美从何处寻? 啊,诗从何处寻? 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在微风里,飘来流水者, 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 (《流云小诗》) 尽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载某尼悟道诗)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 。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 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 求诸远”。好像是说:“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 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 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 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 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 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 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 、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 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 心的活动,你越能忘掉自我,忘掉你自己的情绪波动,思 维起伏,你就越能够“漱涤万物,牢笼百态”(柳宗元语) ,你就会像一面镜子,像托尔斯泰那样,照见了一个世界 ,丰富了自己,也丰富了文化。人们会感谢你的。 那么,你在自己的心里就找不到美了吗?我说,如果我 们的心灵起伏万变,经常碰到情感的波涛,思想的矛盾, 当我们身在其中时,恐怕尝到的是苦闷,而未必是美。只 有莎士比亚或巴尔扎克把它形象化了,表现在文艺里,或 是你自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把你的欢乐表现在舞蹈的 形象里,或把你的忧郁歌咏在有节奏的诗歌里,甚至于在 你的平日的行动里、语言里,一句话说来,就是你的心要 具体地表现在形象里,那时旁人会看见你的心灵的美,你 自己也才真正的切实地具体地发现你的心里的美。除此以 外,恐怕不容易吧!你的心可以发现美的对象(人生的,社 会的,自然的),这“美”对于你是客观的存在,不以你的 意志为转移。(你的意志只能指使你的眼睛去看她,或不去 看她,而不能改变她。你能训练你的眼睛深一层地去认识 她,却不能动摇她。希腊伟大的艺术不因中古时代而减少 它的光辉。) 宋朝某尼虽然似乎悟道,然而她的觉悟不够深,不够 高,她不能发现整个宇宙已经盎然有春意,假使梅花枝上 已经春满十分了。她在踏遍陇头云时是苦闷的、失望的。 她把自己关在狭窄的心的圈子里了。只在自己的心里去找 寻美的踪迹是不够的,是大有问题的。王羲之在《兰亭序 》里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是东晋大书法家在寻找美 的踪迹。他的书法传达了自然的美和精神的美。不仅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