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话

禅话
作者: 南怀瑾
出版社: 东方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0.50
折扣购买: 禅话
ISBN: 9787520711043

作者简介

南怀瑾先生(1918—2012)是享誉国内外的文化大师、国学大家,出身于温州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自青年时代立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志向后,南怀瑾先生讲学六十余年不辍。他以“经史合参”的方法,讲授儒、释、道等传统文化典籍,讲解不受教派、门户的限制,打通各家学说,纵横古今中外,深入浅出,生动幽默,又每每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接轨,让人受益匪浅,深受海内外各界各层次读者的喜爱。

内容简介

据禅宗史料的记载,菩 提达摩秉着他师父(印度 禅宗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 )的遗教,正当中国南朝 梁武帝普通元年,后魏孝 明帝正光元年(公元五二 。年)期间①到达了中国 。他师父的遗言说:“路行 跨水复逢羊,独自栖栖暗 渡江。”便是指他由南印度 渡海东来,先到南朝与梁 武帝见面,话不投机,因 此就栖栖惶惶地暗渡长江 ,到了北朝的辖区河南的 嵩山少林寺。佛典中对于 杰出的人才,向来比之为 龙象。达摩大师在南北朝 时代,传授了禅宗的心法 ,虽然有了二祖慧可(神 光)接承了他的衣钵,但 是道育和尚与道副和尚以 及比丘尼总持,也都是他 的入门弟子。尤其是神光 与道育,更为杰出。但是 他们遭遇的时势,与传教 的阻力也更为艰难。这便 是他师父遗言所谓“日下可 怜双象马,二株嫩桂久昌 昌”的影射了。 中国的画家,在元、明 以后,经常喜欢画一个环 眼碧睛而虬髯的胡僧,足 踏一枝芦苇,站在滔滔的 波浪间,作前进的姿态, 那便是描写达摩大师由南 朝暗渡长江而到后魏的典 故。达摩偷渡过江到北方 去是不错,是否用一枝芦 苇来渡江,却无法稽考。 这很可能是把神僧“杯渡和 尚”的故事,纳入“独自栖栖 暗渡江”的诗情画意中,以 增添达摩的神异色彩。对 我是谁人不识 达摩大师由南印度航海 东来,先到了广州。那时 ,距离唐太宗时代,大约 还差一百年,玄奘法师还 没有出生。而在这以前, 印度的佛教与印度文化的 传人中国,都是从西域经 过中国西北部而来的。中 国历史上所称的北魏(或 称后魏),便是佛教文化 的鼎盛地区,也是南北朝 期间佛教最发达的时期。 同时,也是中国佛教从事 翻译,讲解佛经义理,寻 思研探般若(慧学)等佛 学文化的中心重镇。 同此时期,南朝的梁武 帝也是笃信宗教的统治者 ,他以宗教家的资质,虔 诚地相信佛教与道教。曾 经亲自讲解佛经与《老子 》,又持斋信佛,舍身在 佛寺里做工。作为一个政 治上的统治人物,以帝王 之尊,舍身佛寺为奴,又 充当传教师,讲解道书, 过一过传教师与学者的瘾 ,这已是违背大政治家的 法则,没有做到无偏党而“ 允执厥中”,也可以说因此 便注定他要失败的后果。 所以达摩大师的师父(般 若多罗),六十年前远在 印度时,便预言他会失败 。他告诉达摩说:“你到中 国传道,将来悟道之士, 多不胜数。但在我去世后 六十多年,那一个将有灾 难,犹如‘水中文布’(指梁 武帝),你须好自为之。 最好不要在南方久耽,因 为南方的领导者,只是喜 欢世俗有所为而为的佛教 功德,对于佛法的真谛, 并没有真正的认识。” 达摩大师又问他师父, 中国佛教以后发展的情形 。他师父说:“从此以后再 过一百五十年,会有个小 灾难。”同时告诉他另一预 言:“心中虽吉外头凶,川 下僧房名不中。如遇毒龙 生武子,忽逢小鼠寂无穷 。”这便是指中国佛教僧众 中有些不自检点,因此招 来北周武帝的废佛教、废 僧尼的灾难,也就是中国 佛教史上有名的“三武之难” 之一。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