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5.40
折扣购买: 君生我未生--愿曾在最美的年华遇见你
ISBN: 9787563946099
灵犀无翼,读诗,读史,读往事。书乡里,是身留,亦是心留。80后女教师,榕树下VIP签约作者,曾获完美影视主办的“中国好故事”比赛“每日很好故事奖”,散文诗歌散见于《思维与智慧》《格言》。已出版:《且向花间留晚照——诗词曲文里的不老花事》《堇秋未央凪荷香》《长安未歇》。
何地无修竹,唯斯君子名。 绿猗传盛德,仰止有余情。 ——(清)赵之屏《淇园竹翠》 不是因着风的吹拂,才有了竹的婆娑;不是因着 竹的婆娑,才有了千年的追思。古往今来,没有哪一 丝眷恋不包含着动人的故事。 清朝时,赵之屏在淇县做知县,捐资修建武公祠 ,并在淇园中咏物怀人,写下《淇园八景》组诗。 明嘉靖十年(1531年)的《淇县志》中记述竹子 为淇县的特产之一,入清后也大抵如是。不妨想象一 下,三百年前的赵之屏,在花木争妍的淇园里,与飒 飒作响的竹林,有过怎样的对话。 由苍郁连陌的“淇园竹翠”而始,杖倚成吟的知 县目之所见的是碧流映红的“斐亭莲芳”,是飘飘蔽 空的“群峰敛碧”,是红肥遇春的“列柿流丹”,是 瀑泻如流的“半岩风雨”,是晚岚蒸蔚的“曲径烟霞 ”,是珠走潺湲的“一壶映月”,是直入云峦的“双 剑横秋”。 美哉! 钟灵毓秀的风光,前贤古圣的芳规,都汇成赵之 屏随兴会句的雅意。他恋慕,为这猗猗入画的绿竹; 他仰止,为那二千五百年前的安静男子…… 那个安静的男子便是卫国第十一任国君,姬姓, 名和,生于公元前852年,卒于春秋初期。享年九十 五岁,在位共五十五年。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诗经·卫风·淇奥》 这是公元前758年,卫武公去世后,卫人感戴其 高风大德所赋的称颂之作。《毛诗序》说:“《淇奥 》,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 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 那段镌刻在记忆里的美好时光,风是轻悄的,轻 悄而温柔。 国人眺见的,是一湾滢滢的淇水以及淇水旁绵亘 不绝的葱茏绿竹。徐徐风起,风动竹梢,竹染风色, 皎然可入画。 竹林深处的美男子有着过人的文采和旷达的心胸 ,如细切细磋的象牙,如精雕精磨的宝玉,让人观之 忘俗。他本就端庄儒雅,光可鉴人的耳瑱与璀璨悦目 的皮弁更将他衬得烨然若神人。最独特的还在于,这 个青铜般精坚、玉器般庄严喜静的男子,有时也会有 风趣的语言、幽默的谈吐,让人觉得与他交谈一番, 便也算是未辜负一生的凡缘。 宝玉的美,是“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明艳 夺人;萧峰的美,是“浓眉大眼,高鼻阔口,一张四 方的国字脸,颇有风霜之色”,顾盼生威;而卫武公 的美,是俊洒的面容,出尘的风仪,坚毅的个性,完 美的德行,悦人的谈吐。 如果说,人世间有百媚千红,那么卫人独爱的便 是他那一种风华。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后人读《诗经》 ,不能错过其中的《邶风》《鄘风》和《卫风》。三 十九首诗歌,三十九段过往,无不记录着卫国的往事 ,倾吐着卫人的心声。 卫人是真诚的,他们会“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 琚”,不是为了回报,而是为了以行动道出“永以为 好”的誓言;卫人也是果决的,当他们发觉“及尔偕 老,老使我怨”时,也舍得割舍“言笑晏晏”的曾经 ,开始新的生活。 卫人更是多情的,否则我们不会看见“手如柔荑 ,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 倩兮,美目盼兮”的庄姜,在《硕人》中熠熠生辉; 也不会看见霁色漪漪,竹风盈盈,“如切如磋,如琢 如磨”的君子,在《淇奥》里静坐成诗。 中国的园林,历来享有盛誉。淇河温湿的气候滋 育了遍地的修竹,卫武公在已有的自然条件下,又在 淇县西北修筑了淇园,栽种了更多的绿意。 据《中国造园史》称,华夏第一园应为淇园,比 春秋时晋灵公的桃园,战国时宋国的漆园,都来得早 ,来得诗意。 毕竟,荒淫无道的晋灵公是在桃园里被赵穿袭杀 的,那里沾染了血迹;而落魄的庄子则在漆园里,以 一小吏的身份参悟着人生的深奥,那里寓居着落寞。 淇园则不同。 它浓缩了卫国的承平治世,婀娜了卫人的旷世风 情,也衬托了卫君深入人心的静美风华。 歌功颂德的文章数之不尽,它们大多将君主捧作 天上的神灵,谀辞里泛滥着媚好的音符。但我们的卫 武公不是这样的,他很静,就像风里的竹,伫立在日 月如惊丸的俗尘里,立在浮事飞尘的人境间,始终袅 娜出一抹幽淡的绿意,沁人心脾。 很久之后,明人陈继儒说:“定云止水中,有鸢 飞鱼跃的景象;风狂雨骤处,有波恬浪静的风光。” 他是在说他向往的境界。而我看,这样超然旷世的境 界,恰合了竹林深处的那位美男子。 不得不庆幸,随着《淇奥》的传扬,卫武公的美 名没有被湮没于历史的尘嚣中,但我们没有必要刻意 略去这一段历史——这位竹下的美男子,在一开始, 是以并不光彩的手段登上历史舞台的。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