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108.00
折扣价: 72.40
折扣购买: 裙子的文化史:从中世纪至今
ISBN: 9787108076830
乔治·维加埃罗(Georges Vigarello),法国大学研究院成员,巴黎第五大学历史学教授,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研究主任,研究身体史的专家。撰有《被矫正过的人体》《洁净与肮脏:中世纪以来人体的卫生》《健康与病态:中世纪以来的健康与健康的改善》《从旧式游戏到体育表演》《美的历史》等作品。
西方裙装的历史,首先是外表革命的历史。起初,人工的装置决定体形,身材从外部被限定,天然状态便成为一个被掌控和赞颂的整体。从此,几何便长久地支配了外表,令身体上形成的各种角、对称结构以及浑圆或倾斜的线条彼此呼应。长久以来,束紧的腰部将身体的上下两部分截然分开,使它们处于两个近乎双生的空间中,在其中探寻着视觉效果,企求达到某种完美的造型,以使理性获得满足。线条的欺骗性占据了上风。轮廓的精确意味着美的精确。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裙装,便是最极致地追求体现完美几何的服装之一。 但并没有什么是简单流于表面的。这些强加在身体上的结构,暗示了一种特殊的女性轮廓。这种轮廓无视所有职业和功能上的需求,顺应了传统上将女性塑造为装饰品、接待者,为美而存在的观念。审美上对女性脆弱感和静态的要求,使其远离了所有过于快速或幅度过大的动作,和所有过于辛苦或明显的体力消耗的活动。 这件衣服从来没有达到过这种等级的轮廓,在严酷的遮蔽的双腿上,有一件华丽的上衣,是美丽的专属场所,是人的灵魂的锚,即,其表达受控,测量。这样的设计在古典世界中变得更为精致、更加纯粹。此时的裙装,下半身展现出一个宽大的包裹,离身体越来越远,呈现出一个扩大、鼓起的半球形;上半身则被勾勒成一枝纤细的茎,纤薄的胸部被精巧地裹进束胸。这个整体构成了一个底座,其上再安插以面孔,仿佛将整个身体变成了一朵“花”。而“花”,正是标志性的女性气质。 这类裙装将女性双腿严密隐藏,在其上安置上半身并大力颂扬,因为那是专门展现女性美的领地,是外貌的中心点,同时女性的表情还需克制、得体。在此之前,连衣裙的外观还从未如此庄严呆板。而一种想象在具象化后产生了助推作用,使这样的外观取得了进一步的胜利:这就是某种传达理想形象的雕塑,它将姿态凝固,将“第二性”安置在了扮美的角色里,并小心处理着其中的矜持感和诱惑性。很久以来,裙装便保持着这样的廓形,它甚至穿越了地理边界,与女性在文化上的表现进行了协调,与美的几何外观进行了协调。而它也从此穿越了时间,成功将其延续到了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的裙撑,甚至是20世纪的一些设计上。 然而,当女性不再只是被当作装饰品,不再唯美至上时,一切都变了;当女性前所未有地开始行动、进入公共空间、追求男女平等、获得了风俗和工作上的解放时,一切都变了。底座变成了障碍,庞大的廓形成为束缚,束胸变成了折磨。从法国大革命开始,就已经有了无数的尝试。虽然很快就遭到覆灭,但它们曾给予躯体的自由,是传统形制所横加阻挡的。很快,复辟时期又拿回了旧时的缠裹手法,而资产阶级世界也很快接受了这一点。然而一种活力却慢慢地萌动了,暗中有一股执着的力量,开始赋予身体以权利,那些已经被文化忽略太久的权利。这些努力是如此艰难、漫长、混乱,连服装的廓形本身都变得举棋不定。比如说,对19世纪70年代来说是全新的紧身裙,首次在纵向上拉长了线条,对身体的解放程度前所未有,却一度让位给了一些束缚性更强的设计。所谓“解放”也变得犹犹豫豫。然而当平等获得了进一步肯定,女性可以通过工作获得薪水和独立的情况进一步普及时,“解放”议题才真正地启动。而到了20世纪初,才迎来了服装轮廓的决定性革命:束胸终遭抛弃,裙装笔直垂下,支点变成肩膀而非腰部,以便赋予身体中段更多自由;裙子下摆提高,面料更加轻盈,脚步更加自由。裙装在20世纪经历了一系列彼此相继的阶段。这些阶段较之前更密集,更明显。每个阶段都是为了争取更大的解放而存在;每个阶段都伴随着习俗的渐变,及有时不太显眼却又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时期。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对身体纤长感的强调,对动作方便性的关注,对情欲的接受,和给予实用性和功能性的优先地位。于是,身体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存在,如同破茧成蝶。女性开始注重于让自己的外形得到接受,天然姿态得到承认;开始注重身体主宰服装而非受其统治。而在尤其是获得了更多平等和自由的道路上,女式裤装的普及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了路的尽头。于是,裙子的历史便在一种大相径庭的服装跟前受阻,裤装夺走了裙子的地位,却又延续了它的要求。 然而,这样的历史还在变得更加复杂。关注如何解放身体的行为和动作,也是在关注一些更为深层的影响,也因此揭示出一些全新的愿望。这种关注覆盖了整个感官世界,包括感觉服装的方式、对内在舒适感的兴趣、面料所带来的感受,以及撑起服装结构的方式等。如此之多的坐标在今天获得了一席之地,在我们的个人主义社会得到推崇,并受到了定制化和心理学的强烈吸引。而如此多的坐标也成功颠覆了裙子的传统机制:服装不再是外界的人工手段所施加的压迫,而是对内心产生的坚定要求而形成的一种肯定,一种前所未有的肯定。 摘自《裙子的文化史:从中世纪至今》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1月出版 裙子的文化史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史,是女性明确自己社会地位的探寻史,是女性身体跨越时代一步步战胜衣着诡计获得自由的胜利史。 这亦是一场各时代作为模特轮番登场的裙装秀,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风貌化身画作,在秀场的大屏幕上循环播放。从中世纪出场,到20世纪站在舞台中央,裙装的装饰性逐渐退位,灵活性最终大权在握;束胸衣等约束慢慢消失,被自由和解放所取代。 身为裙装秀导演的乔治·维加埃罗,通过对裙子在各时代文化、历史、政治以及社会领域的呈现,也将女性对抗规训塑造自我的历史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