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9.35
折扣购买: 优秀小学生成语接龙1000条
ISBN: 9787563928002
不遗余力 战国时期,秦国实行变法,国力逐渐强盛,不断派兵去攻击其他国 家。公元前260年,秦王派大将白起,在赵国的长平一举歼灭了由赵括 率领的四十万赵军。秦王趁机派出使者要挟赵王,要赵国割让六座城池 给秦国,作为讲和的条件,否则就要将赵国踏为平地。 于是,赵王召集楼昌、虞卿来商量对策。赵王说:“我们的军队在 长平一带吃了败仗,我准备率领赵国的全部人马与秦军决一死战,你们 有什么意见?”楼昌表示反对,他主张派出重要使臣到秦国去讲和。虞 卿对这两种意见都不同意,他首先指出楼昌的意见不切合实际,然后针 对赵王的意见,问道:“按照大王的看法,秦王能不能打败您带去的全 部兵马呢?” 赵王说:“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意思是说, 秦国进攻我们,已经把所有的力量都用上了,一定要打败我们才肯返回 的。虞卿于是说:“希望大王能听从我的意见,派出重要使者带着珠宝 礼品到楚国、魏国去。楚王和魏王贪图我们的礼品,必然会很好地接待 我们的使者。秦王看到这种情况,必然会疑心各国诸侯要联合抗秦。秦 王就会心生顾虑,不敢贸然进攻我们,我们与秦国讲和才能成为现实。” 但是,赵王没有听从虞卿的意见,结果军队也吃了败仗。 后来,人们就用“不遗余力”比喻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没有一丝 一毫的保留。 开卷有益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十分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他命文臣 李昉等人编纂了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这部 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 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对于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 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 意思是太平兴国年问皇帝亲自阅读的书。 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著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 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一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去劝告他 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过度疲劳,影响身体健康。宋太宗 却回答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意思是说,只要打开书本,总 会有好处的,况且我并不觉得疲劳。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 国事繁忙耽搁了,他也要抽空补上。 宋太宗由于每天阅读三卷《太平御览》,学问十分渊博,处理国家 大事也能得心应手。当时的大臣们见皇帝如此勤奋读书,也纷纷努力, 所以当时读书的风气很盛,连平常不读书的宰相赵普,也孜孜不倦地阅 读《论语》,享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誉。 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就会有 益处,有收获。卷:书卷。 后来居上 汲黯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他为 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讲求实效。.虽然表面上不那么轰轰烈烈,却能把 一个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朝廷把他从东海太守调到朝廷担任主爵 都尉——一个主管地方官吏任免的官职。 有一次,汉武帝说要施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好事了。没 等皇帝把话说完,汲黯就说:“陛下内心里那么贪婪多欲,表面上却要 装得实行仁政,这是何苦呢?”一句话把皇帝噎了回去。汉武帝登时脸 色大变,宣布罢朝。满朝文武都为汲黯捏着一把汗,担心他会因此招来 大祸。武帝回到宫里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汲黯这个人也未免太粗太 直了。 从此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提升。他当主爵都尉的时候,公孙 弘、张汤都还是不起眼的小官。后来,他们一个劲儿往上升,公孙弘当 上了丞相,张汤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还蹲在原地没动窝。有一 天,汲黯对汉武帝说:“陛下使用群臣,跟劈柴一样,越是后来的越放 在上面啊!”(原文是:“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汉武 帝当然听得出这是发牢骚。于是,他转脸对臣下们说:“人真是不能不 学习啊!你们听汲黯说话,越来越离谱了!” 后来人们将汲黯的比喻概括成成语“后来居上”,但是意义却发生 了改变,用来形容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 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 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 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 物。当它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它 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地 将它擒过来。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