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孩子穷孩子

富孩子穷孩子
作者: 严行方
出版社: 北京
原售价: 28.80
折扣价: 19.30
折扣购买: 富孩子穷孩子
ISBN: 978720008498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苏联大文豪高尔基(1868—1936)曾经这样说过:“爱护自己的孩子, 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但要教育好孩子就是一门艺术了。” 看看我们的周围,高尔基形容的这种“母鸡式的爱孩子”方式现在还 着实不少。或许,这就是我们的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困惑重重的原因。 我小时候生长在农村,鸡是每家每户必有的家禽,所以看惯了母鸡是 怎样带孩子的:天冷的时候,母鸡会让小鸡簇拥在自己身旁,用体温给它 们温暖和关怀;夜里的时候也是这样,以此来给它们壮胆、消除寂寞。白 天活动期间,会让它们紧跟在自己身后,至少在目光所及范围内,以防它 们走失或溺水;看到有好吃的,会用咯咯咯的声音招呼小鸡。 母鸡就是用这种方式来爱孩子(谈不上教育),所以它的进化很慢,几 千年来几乎没有多少变化。而人类发展进化速度则十分迅猛,但人和母鸡 有一点点类似,那就是在如何指导孩子财商教育上很相近,以至于在进入 市场经济社会后,有太多的疑问得不到解决,这也是现在父母最苦恼的地 方。 有一次,我在朋友的办公室里不经意间谈到子女教育,朋友对此感慨 万千。这位朋友是国有大型企业总裁,典型的三口之家,女儿当时在读初 中,和我儿子同龄。 和所有父母一样,他从小就教育女儿要好好读书,将来找个好工作, 出国留学或出国就业都没问题。凭他的收入和人脉关系,这完全是小事一 桩。 但令他苦恼的是,女儿虽然冰雪聪明,也喜欢看书,却不重视考试, 所以考试分数总是不理想。她反驳父亲说:“你现在工作中哪项知识是用 到过去中学里所学的?!” 朋友在单位里虽然一言九鼎,可是面对女儿,他却像个受了委屈的孩 子一样,感到理屈词穷,所以向我求助。在他眼里,我已经出版过几十本 家庭教育著作,理所当然是“教育专家”了。 因为彼此有20多年的老交情,所以我直言不讳地谈了一些我的观点。 在我看来,现在有许多孩子之所以不重视学习、讨厌学习甚至想退学 到社会上去闯荡一番,很重要的一条原因是,他们不像父母那样有一种危 机感和恐惧感:他们看多了“快男”、“超女”等文艺明星和体育明星的 成功,根本不担心将来踏上社会后会找不到一种“安全而又有保障”的工 作。甚至他们觉得,’如果自己现在离开学校就能混得“很不错”。 父母当然可以认为他们“幼稚”,不了解“社会现实”,但这并不是 他们的错。 一方面,我们的父母擅长于母鸡式的爱孩子,生活上给他们无微不至 的关怀,学习上指点这指点那,所以,孩子从小就感到自己在成长道路上 一帆风顺,今后也没什么可担心的;另一方面,他们从媒体上看到的都是 “速成”经验,各种各样的明星都是通过“投机取巧”、“包装”、“潜 规则”,就轻而易举地获得了成功。 毫无疑问,父母通常不认可这些;即使认可,嘴里发出的也只是同一 个声音,那就是好好读书,将来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其他的事待踏 上社会后自然而然就知道了。 我们的孩子果真将来会无师自通吗?显然不是。父母的用意在于要他 们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心无旁骛,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放一放,先把学习搞 上去,否则在各类升学考试中就会竞争不过别人。 应该说,父母的这种良苦用心确实没错,可是却脱离了社会现实,并 且从孩子将来立足社会角度看,问题多多。 现在的父母当年考大学时,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上大学不用花钱,而 且还有各种津贴;毕业后就拥有“国家干部”身份,不用担心找工作,甚 至不用担心找对象,能够分配到住房,职务晋升也可以按部就班。 而现在的大学生遍地都是,上大学不但收费昂贵,而且“毕业即失业 ”,专业对口的很少。要想找到满意的工作,也不是太容易。 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不要过多地对孩子指手画脚,重要的是 引导、启发他们,而不是“命令”他们好好读书。 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倒是可以学学“母鸡的教育艺术”——当小鸡长 到绒毛齐时,母鸡就让它们一个个单飞,很少看到母鸡再在一旁对小鸡倚 老卖老、指手画脚,动不动就说,“我是你爹、我是你妈”,你“这也不 行,那也不能”。 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父母逐步后退的过程,而 不是从小到大始终把他们紧紧攥在手里。 如果孩子的点点滴滴都要按照父母的设想来,那么直到大学毕业依然 不具备自立能力。因为从小到大,他们一直都是由父母领路的,不需要抬 头看路,在后面跟着走就行;所以等到他大学毕业后,突然发现前面没有 了领路人,就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了。接下来你会发现,有许多人会在 丛林里绕圈子;实在走投无路了,就退回到老路上去,希望能从中得到启 发、继续寻找走出“沙漠”的方向。 怎么办?很简单,那就是父母在对孩子强调学习重要性的同时,更应 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当还是在“丛林中”的时候,就 放手让他们自己走在前面辨别方向、寻找道路,为将来走出“沙漠”做准 备。 现在社会上有些人只能在一个单位里待一辈子,一旦领导对自己不像 原来那么重视、收入待遇没有原来那么好、职务多年没有得到升迁,就会 自怨自艾、自暴自弃,不敢有跳槽的念头,直到单位倒闭或黯然离场。言 谈之间,总是听到他们在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或所谓成功,根本不谈自己 对未来有什么新希望。 这就和父母当年对他们的教育缺失有关。 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现在的父母比过去更需要教育智慧,而这 正是他们感到迷茫的地方。当你叮嘱孩子要“好好读书”时,孩子却说“ 我最好是每天在家里玩玩,不要读书”,这时候任何批评、打骂都无济于 事,重要的是沟通。虽然这种沟通很不容易,效果却很难预料,但必须这 样做,而且必须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才能真正找到问题答案。 决不要让孩子以为他们只有读书这条唯一出路。时间退到三四十年以 前,倒是有一句“只有老老实实接受改造、重新做人才是唯一出路”的话 ,但那是针对“地富反坏右”说的。孩子不是敌人,而是祖国的未来,只 有当他们感到“条条大路通罗马”时,才会激发起旺盛的斗志,从而对前 途充满希望,继而进发出巨大的学习热情来。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