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规则——案例、许可证及开源组织

开源规则——案例、许可证及开源组织
作者: 张平
出版社: 知识产权
原售价: 148.00
折扣价: 100.64
折扣购买: 开源规则——案例、许可证及开源组织
ISBN: 9787513083768

作者简介

主 编:张 平,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双聘教授,北京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互联网法律中心主任。1999年至今,张平教授一直致力于开源领域的法律问题研究,尤其是知识产权、开源许可证、互联网及数据合规等法律问题的动态跟踪与研究,是专研开源领域相关法律问题的资深专家。张平教授同时也担任国家重量级新型科研机构鹏城实验室的双聘教授,专门负责实验室人工智能开源平台的合规治理工作。此外,张平教授也是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COPU)、中国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等重要开源组织的专家顾问。张平教授还参与起草了中国第一个开源许可证(启智许可证)。张平教授在开源领域的法律研究、教学、人才培养等工作对中国开源及相关产业之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张平教授也由此于 2019年荣获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开源杰出贡献奖”,于2019年荣获“中国法学会先进个人”奖,于2016年荣获中国科技法学会“第七届科技法学奖最高荣誉——杰出贡献奖”等荣誉。 执行主编:徐美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北京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技法学会人工智能法专业委员会特聘研究员,中国(青岛)“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安全推进计划”数安智库专家,北京知识产权法研究会信息网络与数据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首个国际化自主可控隐私计算开源社区“开放群岛”(Open Islands)社区委员会法律合规组副组长。徐美玲的研究领域主要聚焦于知识产权以及开源、智能科技、开放创新和绿色经济等法律问题研究。徐美玲长期关注开源领域的法律问题,参与了相关开源组织的管理政策及法律文件的起草与治理工作,同时作为核心成员参加了多项开源领域的重要课题和研究项目。

内容简介

前 言 《荀子·富国》曾有言:“节其流,开其源”。在中文的语境中,开源是指开始出现河流的源头,开拓源头,便亦可节制支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变迁,“开源”一词被应用到科技、经济等各行各业,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含义。开源的核心要义是平等、自由、协作、开放、共享、创新。开源本身并不限定于某一特定领域,它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信仰和理念,也是大家共同追求的一类文明和文化。当开源及其理念被运用到软件领域时,就会碰撞出“开源软件”;当它被适用到硬件领域时,则出现了“开源硬件”。 在科学技术领域,开源最先与软件相结合。回顾软件产业的发展历程,软件经历了从“买硬件送软件”的免费开源阶段,到“由知识产权保驾护航”的付费闭源阶段,再到如今“需要循规蹈矩”的附条件开源阶段。软件行业发端自微软,而微软对于软件开源与否的态度变迁,也恰好印证了开源软件的历史演变。在微软自创立到现在的三任首席执行官(CEO)中,比尔·盖茨(Bill Gates,1975~2000年在任)和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2000~2014年在任)在任期间,均极力反对和抵制开源,甚至认为“开源软件是知识产权的‘癌症’”,而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2014年至今在任)上台后,却积极拥抱开源,公开表明“Microsoft Loves Linux”的宣言,同时还于2018年6月耗资75亿美元通过股票交易收购了著名的代码托管平台GitHub。微软180度的立场转变,同时也意味着开源软件已经成为主流趋势。 开源的发展与互联网相伴相生、相辅相成。得益于互联网提供的强劲支撑工具,开源软件才得以茁壮成长,而开源软件的创新反之亦促进了互联网的崛起。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当前智能科技的不断革新,开源软件如今已是无处不在,大到宇宙探索,小到日常生活,都能发现开源软件的影子。近年来,就连金融、电信甚至国防等对安全性、可靠性要求较为严格的领域,开源软件的应用也愈加广泛。除了软件,硬件在近年来也加入了开源的大家庭。开源硬件承续开源软件的理念和精神,使得硬件的创新发展迸发出了更多活力。相较于发展已经相对成熟的开源软件而言,开源硬件的发展方兴未艾。 无论是开源软件,还是开源硬件,开源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引领着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智能科技的创新。中国顺势而为,从最初的接触和学习,到1991年中美合作项目中正式引入Unix,再到现在,中国经历了“初识开源—使用开源—贡献开源—自主开源—主导建设开源生态”的成长阶段。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已经不再停留于概念普及阶段,中国以及中国企业也逐渐成为全球主流开源社区的主要使用者和核心贡献者。2021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完善开源知识产权和法律体系,鼓励企业开放软件源代码、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这是中国首次将开源明确写入国家总体规划纲要之中,也意味着中国的开源事业就此开启新的篇章。 中国的开源发展速度很快,也取得了很多不错的成果,但与其他国家相较,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也面临着潜在阻碍中国开源发展的诸多负面因素。而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即是开源相关的法律规则,进出口管制、许可证合规、知识产权风险、数据和隐私安全、开源标准以及开源社区的法律治理等问题,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尚未成体系,同时缺乏经验的积累,因此,急需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相关工作。开源追求自由、开放,但并不意味着开源领域就是“法律真空”地带,可以“肆无忌惮”;相反,开源领域发生的所有行为均受制于特定司法辖区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重视和完善开源规则,有助于促进中国开源事业,从“无序发展”向“有序繁荣”迈进,让开源更好地驱动中国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鉴于此,本书特别从法律治理的视角,对开源软件和开源硬件领域的重要规则、重点案例、管理组织等内容进行了详细梳理和归纳,并从中相应总结出值得参考借鉴的经验和启示,以期为开源领域的使用者、贡献者、从业者、管理者以及研究者等参与人员,提供不同程度和不同维度的素材。本书秉持开源的精神和理念,采取共同协作、多层审校的方式,完成编写工作。本书主要由上篇、中篇、下篇三篇构成。 上篇“开源知识产权案例介评”。该篇收集和梳理了截至2022年8月全球重点司法辖区内开源领域涉及著作权(版权)、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竞争法、许可证、出口管制、产品责任等方面的案例(含重要事件)。为便于读者快速获悉案件信息,该篇对每个案例均进行了重点信息的摘录,主要包括“基本信息”“案情简介”“争议焦点”“法院分析”“处理结果”“案件评析”。其中,在“基本信息”部分,特别根据每个案例涉及的专业领域和许可证类型对案例进行了类别划分。案例类别的划分,有助于读者快速知悉每个案例所涉及的重点内容。在“案件评析”部分,提炼了每个案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供开源领域的相关参与方在从事相应活动时参考借鉴。该篇还在各类专业领域的案例分析之后,特别编写了“案例点析”,对同类案例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进一步综合分析和学术研究。需特别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读者阅览,本书案例采取了精要信息摘录的方式,详细的案例情况请以案例的官方发布版本为准。 中篇“开源许可证及政策汇解”。开源软件和硬件的自由使用,是建立在“附条件”基础之上的,而这个“条件”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许可证。经过多年的发展,开源领域的许可证类型和内容纷繁复杂。为便于读者快速、清晰地获悉相关信息,该篇特别梳理和分析了全球主流、重要的许可证,包括域外的许可证和中国本土的许可证。在开源软件领域,该篇根据许可证要求的严格程度,将许可证分为严格型许可证、混合型许可证和宽松型许可证三类,每一类许可证均从“许可证简介”“选择该许可证的开源项目”“许可证特点和义务”“如何适用许可证”等几个方面尽可能全方位地展示各个许可证的相关内容。此外,该篇还对开源硬件领域为数不多的几个许可证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最后,该篇回归本土,对中国的木兰宽松许可证、启智开源许可证的基本情况和适用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下篇“开源组织及其治理架构”。开源组织是开源法律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知悉和掌握现有主要开源组织的基本情况、运作架构和管理方式,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遵守开源领域相关法律规则的适用,有效防范相应的法律风险。该篇以开源组织创立的宗旨和组织运行中的职能差异为标准,将开源组织分为开源标准制定组织、开源许可证管理组织、开源项目集中管理组织、开源代码托管平台和其他开源组织,并基于这一基本类型划分,对国内外各个开源组织的产生背景、创立历史、组织结构和章程、主要职能、技术特点、主要成就和行业影响、不足之处以及未来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和介绍。 本书是编委会全体成员团结合作、群策群力的智慧结晶。诚挚感谢张平教授在本书编写全过程中给予的专业、耐心、细致的指导。张平教授长期致力于开源领域法律问题的研究,也是我国较早开始关注开源治理的资深法学专家。本书是张平教授长期跟踪研究开源法律治理的系列成果之一,也是张平教授教书育人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体现。感谢编写组的曹卫良、辜凌云、刘伟斌、王董咪、王予君、徐华阳、岳娆、张燕、庄云霄同学(排名不分先后)以及辅助参与小语种翻译的同学们,从检索、筛选、分类、翻译、讨论到最终编写,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和积极配合。同时,也十分感谢徐子淼和赵怡冰两位同学对本书进行细致校对,他们的完善建议为本书的最终定稿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价值。此外,赵怡冰同学还负责与本书涉及的各个开源许可证的管理组织进行沟通、交流,以方便这些管理组织知悉本书对其开源许可证的引用情况。最后,还要特别感激知识产权出版社的王祝兰编辑及其团队对本书编写工作的宽容和大力支持。希望我们的共同努力,可以让阅读本书的每一位读者均能有所获益。 徐美玲 2022年6月1日 北京大学张平教授代领团队,聚焦法律视角,梳理的和总结开源领域法律规则、重点案例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启示,为相关领域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