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大冒险》(第一季共三册)

《丝绸之路大冒险》(第一季共三册)
作者: 戎亚坤
出版社: 朝华
原售价: 128.50
折扣价: 65.30
折扣购买: 《丝绸之路大冒险》(第一季共三册)
ISBN: 9787505451049

作者简介

作者:戎亚坤,童书作者,编剧。多部作品获得全国侦探推理小说大赛提名奖、“恒光杯”全国公安文学大赛奖优秀奖。《意林·小淑女》杂志签约作者。主笔编剧的动画片《超级皮皮克》《深蓝少年》《汪星撞足球》等曾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多家权威媒体播出。 绘者:雎翃音 2000年出生,籍贯辽宁省抚顺市,就读于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曾参与多个动画制作项目。

内容简介

第一章逞强的代价 西汉刚建立时,就面临着一个来自北方的强大游牧民族的威胁,这个游牧民族就是匈奴。匈奴人与中原人不同,他们只会放牧牛羊,不会耕种庄稼,所以他们没法儿积攒粮食。如果冬天发生雪灾,把他们的牛羊冻死,那匈奴人就真的离饿死不远了。于是,他们把目光瞄向了物产丰富的中原。强悍的匈奴骑兵经常骚扰中原,掠夺财产和人口。 第一节 月黑偷袭夜 “不行!谁都不许再追!这是命令!”夜晚,晋阳(今山西太原)的一个军帐里,传来一个男子雄浑的怒吼。 这个怒吼的男人,身穿褐色铁甲战袍,腰配蛇纹青月刀,他就是屯兵八校尉之一的张启寿。公元前129年,他奉命率领三万兵马从长安出发,前往晋阳驻守,以抵抗匈奴三不五时(经常的意思)对边疆的侵扰。到了十月,军臣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果然带了一支骑兵部队前来滋扰,张启寿出兵还击,很快就取得了楼烦(今山西宁武)大捷。就在将士们决定趁热打铁,将仓皇逃跑的军臣单于拿下时,张启寿却下令所有士兵火速回营。 “爹!为什么不追了?我们的快马营已经把军臣单于赶到了那边的山谷,只要再追二里地,我们就能把他们拦下,更何况,我还把军臣射出了个血窟窿!” 说话的是张启寿的第三子张乐山,今年他才十二岁。不过,别看他小小年纪,武艺却非常了得,第一次上战场就射中了匈奴头领军臣单于。正是因为这一箭,楼烦之战才能这么快分出胜负。 “对呀,张将军!乐山娃娃说得对,我们真的很有希望抓到军臣单于!”几个年长些的下属也十分同意张乐山的说法,“而且,匈奴人南下就是为了抢劫牲畜,这次他们扑了个空,军粮补给很快就见底了,我们应该趁此机会,将他们一网打尽!” “够了!”张启寿重重拍了一下低矮的案台,霍地站了起来,“你们可知道,这个军臣单于的奸狡程度,一点儿都不亚于他的祖父冒顿( mòdú)。你们难道忘了吗?当年匈奴时常来犯,高祖皇帝亲率三十二万大军抗击匈奴,同样追至楼烦,但因为不听劝阻,轻敌冒进,结果被冒顿单于困在白登七天七夜。” 说到白登之围,大家都为之一颤,然后一个接一个地低下了头。 白登之围,是发生在汉高祖刘邦在位时的事。那时候,韩王信勾结北方的匈奴攻打晋阳,刘邦亲自率领三十二万兵马抗击匈奴,先是在铜鞮(今山西沁县)告捷,后来又乘胜追击至楼烦一带。当时天降大雪,大家都劝刘邦穷寇(kòu)莫追,但刘邦一意孤行,一路狂追,结果到了平城(今山西大同东),才发现中了匈奴的诱兵之计。最终,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围困在平城的白登山,长达七天七夜。 练兵时,张启寿经常会把这段历史讲给将士们听,想告诫他们,打仗切忌被胜利冲昏头脑,轻敌冒进。 “可是……爹爹!”张乐山急得向前迈了一步,他英气的小身板挺得直直的,憋得通红的黝黑面孔上,陷下去两个深深的酒窝,“高祖皇帝之所以被匈奴围在白登山,是因为那天下了大雪,掩盖了匈奴的马蹄印,无法得知他们的动向,才被围住的!今天没有下雪,我们怕什么呢?” “混账!你以为这么多年来,匈奴靠的仅仅是好运,才能屡屡犯我大汉,还屡屡得手吗?” “可是……” “不要再说了!”张启寿喝止了张乐山,并从腰间抽出那柄闪着寒光的佩刀,“谁敢违抗军令,下场有如此案!”说罢,手起刀落,众人只见寒光一闪,面前的案台就被削去了一角。 没办法,众将士见张启寿心意已决,只好知趣地退出了营帐。 张乐山随着大家出来后,嘴里还在不服气地嘟囔道:“什么匈奴奸狡,分明是爹爹被高祖皇帝的白登之围吓怕了,不敢出兵。要是换成我,准能把军臣单于给抓回来,还我大汉百姓安宁!”但他很快又叹了一口气,“唉……说这些有什么用呢?没有爹爹的命令就不能出兵,不能出兵就抓不住……” 忽然,天边有什么东西一闪。张乐山定睛一看,是流星!紧接着,又有一颗流星,不,是好几颗!它们像排着队一样,朝着同一个方向滑去,无声无息,转瞬即逝! 张乐山的心中也像有流星滑过,立刻亮堂起来! “爹爹不敢乘胜追击,但我敢!不如我去给军臣单于来个偷袭!神不知鬼不觉!到时候,我抓了军臣单于回来,爹爹就知道他错得多么厉害了!” 想到这里,他立即来到自己带领的骑兵小队所在的位置,大喝一声:“骑兵小队!集合!” 只见三个原本无精打采地躺在稻草堆里的小骑兵噌地一下跳起来,两三下就排好了队。 这几个少年,都是汉朝为了对抗擅长骑射的匈奴,特别招募的少年骑兵。在上战场之前,他们已经在长安的练兵场没日没夜地练习了好几年的骑马作战,就等着打匈奴呢!可没想到,今天第一次上战场,竟然被半道叫了回来! 张乐山扫视一圈,看到他们个个眼中透着失望。 “我们骑兵小队今晚准备偷袭匈奴大本营,你们敢不敢去?”张乐山虽然尽力压低音量,但还是难掩兴奋之情。 “真的吗?太好了!”一个胖乎乎、脸上长着几块红斑的小胖子大喊了起来。 “嘘!小声点儿,我没告诉爹爹,我们偷偷去!”张乐山赶忙竖起粗糙的手指头,放在了嘴边。 “啥?偷偷去……我的妈呀!”小胖子惊得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营帐里陷入了好一阵沉默,忽然,其中一个瘦瘦高高的长脸男孩,把手里的长矛在地上用力一顿,愤愤地说道:“去!偷偷去也要去!今天眼看就要追上那老贼了,结果被叫了回来!真是憋屈!” “没错!憋屈!我们辛辛苦苦练了这么长时间马战,肺都快颠出来了,难道是为了打到一半说不打了吗?” “就是!张乐山!你是我们的头儿,你说去,我们就去!” 张乐山满意地点点头:“好,我们出发!” 夜渐渐深了,打了几天几夜的仗,疲惫的将士们早已经进入了梦乡。这时,四个少年的身影闪进了马棚,他们牵出了各自的马匹,蹑手蹑脚地往营地外走去。 “大家检查一下,装备都带好了吗?”张乐山再次叮嘱伙伴。 “带好了!”其他几个小伙伴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好,上马!”张乐山跨上他那匹枣红色的大马,目光如炬,凝视前方,轻轻拉了拉缰绳,“小栗子,出发!” 那匹叫小栗子的马,轻轻地打了个响鼻,迈开四条腿,向前方疾驰而去。 第二节 幽谷兵败 一串“嘚嘚嘚”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在幽静的山路上显得格外清脆。来人正是张乐山和他的三名骑兵小战士,他们一个跟着一个,排成一条直线,匀速向前奔跑。 “伙伴们,听着,军臣老贼今日中我一箭,匈奴兵带着负伤的人一定走不远,今晚,他们应该就在前面的山谷旁找一个避风的地方歇着了。我们穿过这条山谷,找到他们的军营,我先打头阵,查探到老贼的大帐,然后就给你们发信号,你们就立刻点火,烧掉匈奴的营帐!这时,我再趁乱把军臣老贼给抓出来!” “是!队长!” 说话间,四匹马已经奔入山谷,马蹄声在山谷中不断回响。 这座山谷的两侧是山坡,山谷间大约可容两人驾马并行,地上都是泥土和石子,没有溪流从中经过。可以说,这里是个绝佳的伏击地点。 就在他们进入山谷中段时,忽然,头顶传来一声巨响,紧接着,是一声比一声大的“轰隆隆”声。张乐山急忙举手示意大家勒马,然后他借着月光抬头一看,一块又一块的大石头被人从山坡上推了下来。 “糟糕!中埋伏了!”张乐山顿觉血气上涌,一阵眩晕袭来,不免有些后悔,“这群匈奴贼人早就料到我们会搞偷袭,所以一入夜就在此设下圈套!爹爹的话原来是真的……” 但是,这时的张乐山已经顾不上想太多,赶忙回头对自己的伙伴大喊道:“快!掉转马头!掉转马头!回营!回营!” 几个少年训练有素,面对如此意外场面也十分镇定,他们熟练地掉转马头,鞭抽马背,向山谷外狂奔。 一块接一块的大石头滚落在他们跟前,这时,那个小胖子的马不慎被砸中了!受惊的马惊恐地嘶鸣着,四只蹄子顿时失去了方向,开始原地打转。更要命的是,这匹马慌乱痛苦的情绪开始影响其他马,马群都开始不知所措了。 张乐山看在眼里,有些急了,想着再不快点儿逃出山谷,骑兵小分队要么会被石头砸死,要么就被匈奴抓去。 不行!不能再等了! 张乐山立即飞身下马,用力地拍了一下自己的枣红马,大喊道:“小栗子,快,带着你的兄弟们逃出去!” 小栗子领命后,一声气壮山河的长嘶,前蹄腾空,飞速向山谷外奔去。其他三匹马立即有了主心骨,也跟着它向外跑去。 忽然,那个瘦高的男孩反应过来,回过头,睁着通红的双眼,对张乐山大吼道:“喂!张乐山!你干什么?为什么不跟我们一起走?” 只见张乐山抽出腰间的佩刀,斩碎一块大石头,回答道:“我拦住石头!你们快去向爹爹报信,记得照顾好我的小栗子……” “不行!张乐山,你……” 可话还没有说完,一条从天而降的绳索就将张乐山拦腰锁住,随后猛地一抽,他双脚离地,向后方飞出几米远。紧接着,滚落的石头停了,十几支火把亮了起来,一阵得意的笑声响起:“哈哈哈哈哈!抓住了,抓住了!我就知道今晚一定会有人沉不住气,我们一定会有所收获!” 张乐山愤恨地转过头去,怒视着这个说话的人,只见他披头散发,面部狰狞( zhēnɡ nínɡ),左肩上缠着一圈一圈的布条,布条上还隐隐渗出血迹。这个人正是匈奴的最高首领——军臣单于。 第三节 被俘匈奴营 “带上这个俘虏,回营!”军臣单于一声令下,张乐山立即被人捆住,蒙上黑布套扔到了马背上。 张乐山眼前一片漆黑,他只能不停地在心中默数着,感觉过了许久,队伍终于停了下来。 紧接着,“咚”的一声,张乐山被一个匈奴兵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头上的黑布套也被猛地摘去。突然由黑转亮,他适应了好一会儿,这才发现自己正在一间简陋的营帐里。 不一会儿,一个匈奴兵走过来给张乐山松了绑,这让他感到非常疑惑,但很快这种情绪就消散了。解放双手后的张乐山艰难地坐起身,脱掉了身上已经破烂的铠甲,借着昏暗的火光,打量起营帐内的东西来。 他看到营帐里有一张用石头做成的桌子,上面整齐地摆放着刀、剑、斧子和流星锤,而前方不远处是一张铺着兽皮和毛毡的床。 隐约中,张乐山闻到了一股人身上发出的汗臭味,一抬头,发现军臣单于就站在他面前。他不禁皱起眉头,怒气冲冲地看着眼前这个男人威严的脸。 军臣单于上下打量了一番张乐山后,说道:“我认识你!你就是射伤我的小家伙!” “没错!就是我!”张乐山大声说道,可他没想到,自己的声音竟然有些颤抖。原来他害怕了,他竟然害怕了! 军臣单于被逗笑了,他转身走到床边坐下:“怎么,小家伙,射中我以后,觉得自己挺能耐,想立更大的功,未经将军同意,就擅自带着几个小孩跑出来偷袭我?” 张乐山心中一凛(lǐn) ,问道:“你怎么知道?” 军臣单于又笑了笑道:“我们自古以来就生活在恶劣的条件下,南征北战,灭了东胡,打跑了月氏,降服了丁零、鬲(ɡé)昆等部族。你以为,你们口中的匈奴贼人,是靠一点儿小心机就能做成了这些事的吗?” 张乐山心中又是一凛,他想起爹爹的训斥:“混账!你以为这么多年来,匈奴靠的仅仅是好运,才能屡屡犯我大汉,还屡屡得手吗?” “那你们靠的是什么?”张乐山好奇地问道。 “哼!建功立业,除了一个‘勇’字,还有一次次的跌倒,无数的流血牺牲。做任何事都要走一步,想十步,不仅想自己的,还要想敌人的……”军臣单于说着,随即向营帐外一招手。这时,一个穿着兽皮长袍的女人立刻走了进来,解开他身上的布条,给他换药。 只见女人在军臣单于的伤口上倒了半碗烧酒,张乐山知道,这是在消毒,他小时候受伤时,娘亲也用过这种方法。他当时疼得哇哇大叫,但此时的军臣单于竟然连眉头都没皱一下。 这一瞬间,张乐山忽然明白,不管是爹爹还是军臣单于,都被自己想得太简单了。是自己的傲慢和无知,令他陷入如此田地。 这时,从营帐外走进来一个壮硕的大汉,俯在单于耳边嘀咕了几句,只见单于惊喜地反问:“当真?” “千真万确!” “哈哈!”还没换完药的军臣单于一拍床,兴奋地站起来,立刻走到了张乐山面前,“真没想到,我抓住的竟是张启寿的儿子!”他又转身对属下说:“本来我只想从这小子这儿探听点儿消息,可现在——,派使者去见张启寿!告诉他,用一百头牛、一百只羊来换他的儿子!哈哈!这次,我们真是不费一兵一卒,就把东西给抢来了!” 什么?要用自己来威胁爹爹,拿百姓的牛羊换?!想不到他们如此卑鄙无耻,张乐山恨得把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可除了恨,他心中还涌动着更多的情绪——后悔、愧疚、恐惧……如果当时听爹爹的话,不那么自以为是就好了。现在闯下了这弥天大祸不说,自己还成了匈奴贼人的人质,让他们有了跟爹爹狮子大开口的筹码。还有,爹爹会拿牛羊来换他吗?千万不要啊!牛羊可都是百姓的命根子啊!可是,如果不换,他张乐山会怎样?被匈奴人杀了?还是在匈奴为奴,永远回不了大汉…… 想到这里,张乐山感到全身发寒,他开始不住地打哆嗦。想得太简单了。是自己的傲慢和无知,令他陷入如此田地。 这时,从营帐外走进来一个壮硕的大汉,俯在单于耳边嘀咕了几句,只见单于惊喜地反问:“当真?” “千真万确!” “哈哈!”还没换完药的军臣单于一拍床,兴奋地站起来,立刻走到了张乐山面前,“真没想到,我抓住的竟是张启寿的儿子!”他又转身对属下说:“本来我只想从这小子这儿探听点儿消息,可现在——,派使者去见张启寿!告诉他,用一百头牛、一百只羊来换他的儿子!哈哈!这次,我们真是不费一兵一卒,就把东西给抢来了!” 什么?要用自己来威胁爹爹,拿百姓的牛羊换?!想不到他们如此卑鄙无耻,张乐山恨得把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可除了恨,他心中还涌动着更多的情绪——后悔、愧疚、恐惧……如果当时听爹爹的话,不那么自以为是就好了。现在闯下了这弥天大祸不说,自己还成了匈奴贼人的人质,让他们有了跟爹爹狮子大开口的筹码。还有,爹爹会拿牛羊来换他吗?千万不要啊!牛羊可都是百姓的命根子啊!可是,如果不换,他张乐山会怎样?被匈奴人杀了?还是在匈奴为奴,永远回不了大汉…… 想到这里,张乐山感到全身发寒,他开始不住地打哆嗦。 第一章逞强的代价 西汉刚建立时,就面临着一个来自北方的强大游牧民族的威胁,这个游牧民族就是匈奴。匈奴人与中原人不同,他们只会放牧牛羊,不会耕种庄稼,所以他们没法儿积攒粮食。如果冬天发生雪灾,把他们的牛羊冻死,那匈奴人就真的离饿死不远了。于是,他们把目光瞄向了物产丰富的中原。强悍的匈奴骑兵经常骚扰中原,掠夺财产和人口。 第一节 月黑偷袭夜 “不行!谁都不许再追!这是命令!”夜晚,晋阳(今山西太原)的一个军帐里,传来一个男子雄浑的怒吼。 这个怒吼的男人,身穿褐色铁甲战袍,腰配蛇纹青月刀,他就是屯兵八校尉之一的张启寿。公元前129年,他奉命率领三万兵马从长安出发,前往晋阳驻守,以抵抗匈奴三不五时(经常的意思)对边疆的侵扰。到了十月,军臣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果然带了一支骑兵部队前来滋扰,张启寿出兵还击,很快就取得了楼烦(今山西宁武)大捷。就在将士们决定趁热打铁,将仓皇逃跑的军臣单于拿下时,张启寿却下令所有士兵火速回营。 “爹!为什么不追了?我们的快马营已经把军臣单于赶到了那边的山谷,只要再追二里地,我们就能把他们拦下,更何况,我还把军臣射出了个血窟窿!” 说话的是张启寿的第三子张乐山,今年他才十二岁。不过,别看他小小年纪,武艺却非常了得,第一次上战场就射中了匈奴头领军臣单于。正是因为这一箭,楼烦之战才能这么快分出胜负。 “对呀,张将军!乐山娃娃说得对,我们真的很有希望抓到军臣单于!”几个年长些的下属也十分同意张乐山的说法,“而且,匈奴人南下就是为了抢劫牲畜,这次他们扑了个空,军粮补给很快就见底了,我们应该趁此机会,将他们一网打尽!” “够了!”张启寿重重拍了一下低矮的案台,霍地站了起来,“你们可知道,这个军臣单于的奸狡程度,一点儿都不亚于他的祖父冒顿( mòdú)。你们难道忘了吗?当年匈奴时常来犯,高祖皇帝亲率三十二万大军抗击匈奴,同样追至楼烦,但因为不听劝阻,轻敌冒进,结果被冒顿单于困在白登七天七夜。” 说到白登之围,大家都为之一颤,然后一个接一个地低下了头。 白登之围,是发生在汉高祖刘邦在位时的事。那时候,韩王信勾结北方的匈奴攻打晋阳,刘邦亲自率领三十二万兵马抗击匈奴,先是在铜鞮(今山西沁县)告捷,后来又乘胜追击至楼烦一带。当时天降大雪,大家都劝刘邦穷寇(kòu)莫追,但刘邦一意孤行,一路狂追,结果到了平城(今山西大同东),才发现中了匈奴的诱兵之计。最终,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围困在平城的白登山,长达七天七夜。 练兵时,张启寿经常会把这段历史讲给将士们听,想告诫他们,打仗切忌被胜利冲昏头脑,轻敌冒进。 “可是……爹爹!”张乐山急得向前迈了一步,他英气的小身板挺得直直的,憋得通红的黝黑面孔上,陷下去两个深深的酒窝,“高祖皇帝之所以被匈奴围在白登山,是因为那天下了大雪,掩盖了匈奴的马蹄印,无法得知他们的动向,才被围住的!今天没有下雪,我们怕什么呢?” “混账!你以为这么多年来,匈奴靠的仅仅是好运,才能屡屡犯我大汉,还屡屡得手吗?” “可是……” “不要再说了!”张启寿喝止了张乐山,并从腰间抽出那柄闪着寒光的佩刀,“谁敢违抗军令,下场有如此案!”说罢,手起刀落,众人只见寒光一闪,面前的案台就被削去了一角。 没办法,众将士见张启寿心意已决,只好知趣地退出了营帐。 张乐山随着大家出来后,嘴里还在不服气地嘟囔道:“什么匈奴奸狡,分明是爹爹被高祖皇帝的白登之围吓怕了,不敢出兵。要是换成我,准能把军臣单于给抓回来,还我大汉百姓安宁!”但他很快又叹了一口气,“唉……说这些有什么用呢?没有爹爹的命令就不能出兵,不能出兵就抓不住……” 忽然,天边有什么东西一闪。张乐山定睛一看,是流星!紧接着,又有一颗流星,不,是好几颗!它们像排着队一样,朝着同一个方向滑去,无声无息,转瞬即逝! 张乐山的心中也像有流星滑过,立刻亮堂起来! “爹爹不敢乘胜追击,但我敢!不如我去给军臣单于来个偷袭!神不知鬼不觉!到时候,我抓了军臣单于回来,爹爹就知道他错得多么厉害了!” 想到这里,他立即来到自己带领的骑兵小队所在的位置,大喝一声:“骑兵小队!集合!” 只见三个原本无精打采地躺在稻草堆里的小骑兵噌地一下跳起来,两三下就排好了队。 这几个少年,都是汉朝为了对抗擅长骑射的匈奴,特别招募的少年骑兵。在上战场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