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安徽人民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3.60
折扣购买: 古黟满目明清风/乡愁徽州
ISBN: 9787212099541
宏村的古人,不知是否看过这位“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的这则故事,但他们 的作为应该说是和范仲淹一样高尚而明智。需要补充 的一点是,宏村古人建起学校后,又集资购买了一批 义田,用田租补助学校中那些因家庭生活困难无力求 学的孩子,并在族规中写上:“子孙笃志好学,发愤 芸窗,家贫不能自振,族众当竭力赈给,以励上进。 ”今天人们常说的“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 子”的话,宏村汪氏祖先几百年前就以实际行动做了 完美的诠释。 看到大门上方“南湖书院”牌匾后还有“以文家 塾”四个字,于丹先生问我是何意思,我告诉她,“ 南湖书院”又名“以文家塾”,是以创立时主事汪以 文的名字命名的。 相传汪以文从小饱读诗书,然而命运不济,屡试 不第,只得随族人汪授甲在杭州学习经商,虽是当伙 计站柜台,却每日手不释卷。汪授甲知其不是经商的 料,通过关系,举荐他到杭州知府家里做账房先生, 专事银钱往来。汪以文为人厚道,办事严谨,深得知 府信任,他也因此结识了不少浙江官场朋友。 这年杭州知府借五十大寿,向杭州商人索贿,杭 州1富商大贾纷纷送上厚礼。汪授甲原本不想送什么 重礼,打算随便送点薄礼应付一下。可一打听,别人 的礼都送得很重,他作为杭州城屈指可数的大老板礼 物送得那么轻,以后肯定没好果子吃。无奈之下与汪 以文商议后,只当花钱消灾,但又不想让别人产生攀 比的压力,于是别出心裁送上两坛寿酒,其实坛里装 的全是银元宝。知府心知肚明,着汪以文将酒坛收进 库房。 就这索贿一事,让汪以文看贱了杭州1知府,认 为他辱没了读书人的品格,随后他悄悄找关系给予举 报。 不久,知府因贪污受贿被朝廷查办。汪以文立刻 想到,汪授甲送两坛银元宝原是无奈之举,千万不能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为此,他赶在钦差查封库房之 前,将两坛银元宝换成两坛清水,水上漂着一木牌, 上书“君子之交淡如水”。钦差查封库房时,见汪授 甲送的寿礼竟是两坛清水,认定汪授甲是一正直商人 ,上奏朝廷给予嘉奖,杭帅1城里其他商人却因行贿 知府而受到重罚。 知府被查办后,汪授甲一直提心吊胆,没想到杭 州城里大小商人都受罚,他却莫名其妙地受到嘉奖。 后来,看到酒坛里的木牌,认出那是汪以文的笔迹时 ,他才恍然大悟,是汪以文救了自己,而其时,汪以 文早已回到家乡宏村。 汪授甲赶回宏村,原本打算邀汪以文重回杭州共 同经商,不想汪以文对经商毫无兴趣。时值江浙闽道 学政使罗文聘来宏村拜访汪以文,在南湖游玩时,建 议汪以文出面集资将南湖畔六所私塾合并建成一书院 。此言一出,汪授甲立即赞同,捐出巨资,但有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