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大海(艾丽丝·默多克作品)(精)

大海大海(艾丽丝·默多克作品)(精)
作者: (英)艾丽丝·默多克|译者:梁永安
出版社: 上海译文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42.30
折扣购买: 大海大海(艾丽丝·默多克作品)(精)
ISBN: 9787532771004

作者简介

艾丽丝·默多克(Iris Murdoch,1919—1999)是英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同时也是位货真价实的哲学家,被誉为“全英国最聪明的女人”。她的哲学思想深受克尔恺郭尔和萨特的存在主义影响,哲学写作又深受西蒙娜·韦伊与柏拉图的影响,其小说创作致力于探讨善与恶、性关系、道德困境与无意识的力量,以其对于个体内心生活的关注和深入探讨,延续了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乔治爱略特与普鲁斯特等小说大师的伟大传统。默多克共六次进入布克奖短名单,为该奖历史上获得提名最多的作家,并以《大海,大海》夺魁。

内容简介

五月和蔼的阳光让我写作时面对的这片大海显得 亮炯炯但不是金光四射。潮汐已经平复,海水静静依 偎在陆地上,几乎不起一丝涟漪或泡沫。近地平线的 海面是一片丰艳的紫色,点缀着等距的翠绿线条。地 平线处的海水则是靛青色。近岸的海水(从我的位置 看过去,像是被框在一些肉瘤般隆起的黄色岩石中) 淡绿而清冽,倒影的阳光较少,但不是透明的,只是 半透明——这里是北方,即使灿烂的阳光也无法穿透 海水表面。在岩石被海水轻拍过的地方,留有薄薄一 层七彩的肌理。靛青色的地平线上方,天空非常苍白 ,像被铅笔画上了淡淡的银线。近顶部的天空逐渐转 蓝,予人一种正在振动的感觉。但整个天空看起来冷 冰冰的,就连太阳看起来也是冷冰冰的。 上述的文字,是我打算用来作为回忆录的第一段 。写作当时,我刚经历了一件极不寻常也极恐怖的事 。虽然事情发生距今已有一段时间,而我也找到一个 可能的解释(虽然并非完全有说服力),但心情仍未平 复到足以把事情的经过写下来。也许,再过一段时间 ,等我心情更平复些,头脑更清晰些,我就能那样做 了。 我说要写一本回忆录。但我现在写的这东西,最 后真的会是一本回忆录吗?时间自会分晓。就目前来 说,这本写了才一页的东西,给人的感觉更像是日记 而不是回忆录。那么,就让它是一本日记好了。我真 后悔没有早早开始写日记,要是早那样做,那将会是 一部何等不平凡的记录啊!但现在,我生命中发生的 大事都已过去,唯一留待我去做的只是“在静思中忆 往”。我想写回忆录,是为了忏悔非常自我中心的一 生吗?不全然,但也相去不远。我当然不会告诉剧院 界的绅士淑女这件事,因为他们听了一定会笑破肚皮 。 剧院无疑是一个可以让人明白人生荣耀何其短暂 的地方:唉,所有的金碧辉煌,不过都是注定会消逝 的滑稽剧罢了!如今,我誓言要弃绝魔法,成为一个 隐者,除了学习怎样成为善良的人以外,什么都不干 。人生的最后阶段本来就应该是一个沉思的阶段。我 会遗憾没有让这个阶段更早展开吗? 我必须写作,这是相当清楚明白的,但是以一种 相当不同于我以往的风格来写。我以前写的东西,都 不是认真写的,而且是蓄意如此。但这一次,我是为 了传承永久而写,我写的这个东西,也不由自已地希 望可以长存下去。对,我是把这本小书拟人化了,这 是因为,它的生命虽然是我赋予的,但却似乎已产生 出自己的意志。它希望活着,希望可以一直活下去。 我曾考虑写成一部札记,但不是为了记录即将发 生的大事(不会再有这样的大事了),而是记录我的思 想和日常观察:也就是记录 “我的哲学”,一部以描述天气与其他自然现象 为底本的沉思录。我仍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大海。单 用文字摹描,就可以写出一整本书来。我当然也乐于 写一些有关四周环境(动物样态与植物样态)的扎实叙 述。尽管我不是当塞尔伯恩的怀特的料,但如果能坚 持写下去,这样的东西应该会相当有趣。此刻,从面 海的窗户,我看见三种不同的海鸥、一些燕子、一只 鸬鹚和无数在花朵间翩翩起舞的蝴蝶。那些花朵,都 奇迹似的生长在岸边的黄色岩石上。 我决定不特别讲究文笔的优美,因为那只会搞砸 我的计划,而且让我看起来像个笨蛋。 北海啊北海,你才是真正的大海,你清澈慈惠, 是发臭混浊的地中海所无法比拟的! 他们说这里有海豹,但我迄今还没看到过一只。 当然,硬要把“回忆录”和“日记”或“哲学札 记”区分开来是没有必要的。读者诸君,在向你们娓 娓道来的时候,我大可以同时告诉你们我过去的生活 与我的“世界观”。有何不可呢?这些都可以在我反 省的过程中自然流淌出来。在没有焦虑的情况下(我 真的把所有焦虑都抛诸脑后了吗?),我将会发现最 适合自己的“文体形式”。不管怎样,为什么现在就 要仓促决定呢?稍后,如果我高兴,我大可以把这些 随笔视为草稿,再加工为更详尽连贯的叙述。天知道 当我开始忆往时,我的叙述会不会变得相当有趣呢? 忏悔自我中心的人生:自传会不会是最好的方法 呢?但既然不是哲学家,我唯一能反省的方法,就是 透过反省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历险来反省世界。而我也 觉得,思考自己是谁的适当时刻终于到了。这听起来 很奇怪,因为我既然一向被大众媒体称作“暴君”、 “鞑靼人”或“饥渴权力的怪兽”,又怎么会从未思 考过自己是谁?但真的是这样,我是个身份认同感非 常模糊的人。 一直到最近,我才开始觉得有必要写一些同时具 有个人性与反省性的东西。在那些随性涂写的日子, 我一直认为,这辈子我唯一会出版的书大概只是一本 食谱!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