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诺夫哥罗德

看见诺夫哥罗德
作者: (法)皮埃尔·格努 著, 程水英 译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108.00
折扣价: 69.20
折扣购买: 看见诺夫哥罗德
ISBN: 9787301346174

作者简介

埃尔·格努(Pierre Gonneau),法国历史学家、索邦大学斯拉夫研究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9-18世纪的罗斯及东正教斯拉夫世界的历史。 程水英,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译作有《罪有应得》《伊斯坦布尔孤儿》《名誉》《枫丹白露宫——千年法国史》(入围2019年傅雷翻译出版奖)、《上帝笑了99次》《黎明死亡线》《暗夜无声》《太子棺迷案》《拜占庭的辉煌》等。

内容简介

陷落(1456—1478年) 伊凡三世(1462—1505)作为吞并莫斯科周围罗斯国土的发起人而被后人铭记。然而,在他统治的头十年里,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罗斯东北部由公国组成的传统格局和诺夫哥罗德庞大的“共和国”将会消失。后者的公共生活总是如此动荡。1463年发生了一场新的骚乱,导致36人被驱逐97。莫斯科的第一次大吞并是针对诺夫哥罗德,这主要是出于教会政策的原因。诺夫哥罗德大主教尤纳斯(Jonas)于1470年11月8日去世,市民们按照他们的习俗选举了他的继任者狄奥菲勒斯二世。对伊凡三世来说,让这位高级教士在莫斯科接受圣职是至关重要的。即将到来的军事行动是一切都提前准备好了,还是突然决定的?这个问题很难解答。莫斯科消息人士迅速起草了一份带有宣传意味的官方版本文书。诺夫哥罗德的描述也很投入,但在某些细节上似乎更真诚,这些细节证明了这座城市的无能为力和不堪重负。 莫斯科撰写的初稿描述了一个充满智慧和节制的伊凡三世,但确信他对诺夫哥罗德“遗产”的祖传权利。然而,“帕萨德尼克伊萨克·波列茨基的孩子们,连同他们的母亲马尔法(玛莎)和其他叛徒,受到魔鬼的指引”,决定操纵被认为充满勾心斗角争吵不休的谓彻,以迫使它打破既定的传统。阴谋者不想听命于莫斯科,而是想屈从于波兰国王和立陶宛大公卡齐米日四世的统治。鼓动者的“荒谬”言论重复了《诺夫哥罗德第一编年史》中的一些话,以进一步诋毁莫斯科: 我们是大诺夫哥罗德的自由人民,莫斯科大公对我们犯下了许多不义和不公的罪行98。 所有的调解努力都失败了,叛徒加强了他们的控制,收买了“被剥夺了谓彻权利的农夫”。伊凡三世和都主教腓力徒劳地提醒着,诺夫哥罗德自留里克时代以来一直遵循同样的王公血统,自弗拉基米尔时代以来一直是东正教基督徒。因此,伊凡三世纵使不情愿,犹豫再三,仍决定结束这一前所未有的背离和叛教企图,因为夏天已经到来,他不确定是否有时间再进行选举。他动员了他所有的兄弟,以及特维尔和普斯科夫的军队、他的波雅尔精英、甚至鞑靼军队。在讨伐队伍离开之前,克里姆林宫和莫斯科的所有教堂都举行了游行和祈祷,其他地方也举行了弥撒。一场真正的圣战正在酝酿之中。 一切都很顺利。当一支分遣队前往德维纳山谷时,军队在前行进,伊凡三世跟在后面。1471年7月14日发动的舍隆河战役对诺夫哥罗德人来说是一场灾难,尽管他们的人数要多得多(4万比5千),但 所有这些邑吏和千夫长们,商人和显贵,各种工匠,或者更简单地说,木匠和陶工,都不是在马背上出生的。(同上) 然后他们就散开了。有些人被屠杀,有些人逃跑。许多人被抓获,其中包括伊萨克·波列茨基的儿子德米特里。诺夫哥罗德大主教很快就求和。7月24日,圣鲍里斯和格列布(莫斯科王朝的天定助手)的节日,伊凡三世下令处决诺夫哥罗德精英的四名代表,包括德米特里·波列茨基,并驱逐其他几人。8月9日,诺夫哥罗德同意按照明确规定的时间表支付15500卢布的赔款。11日,签署了一项新条约,为莫斯科确认了1456年的合并,其明确指出,诺夫哥罗德确实是大公“遗产”的一部分,其大主教仍然由该市选举产生,但必须在莫斯科而不是在其他地方任命。这份官方文件盖上了莫斯科的印章,要求严禁大公的敌人进入这座城市99。莫斯科为了将成果扩大,还颁布了《诺夫哥罗德司法宪章》(Charte judiciaire de Novgorod)100。 诺夫哥罗德的叙述并没有让波列茨基家族扮演任何特殊的角色,也没有让伊萨克的遗孀——德米特里的母亲马尔法扮演任何特殊的角色,尽管他们的存在毋庸置疑。文中说,诺夫哥罗德人只是在舍隆河战败后才向卡齐米日四世求救,那时已经太晚了。即使在那时,诺夫哥罗德人也提出了一个严格的条件:波兰国王任命到戈罗季谢的副官应是“信仰我们希腊教义的人”;此外,他们还打算维护他们的司法自主权和传统101。叙述中确实提到了一个叛徒,乌帕迪什(矮子,或是魔鬼?),但他是伊凡三世阵营的,因为据说他“用铁塞住了五个为保卫诺夫哥罗德而设的炮台”。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大主教对他自己军队的命令:他禁止他们与大公的军队作战,只允许他们举起武器对付普斯科夫的军队;这就是他们在舍隆河交战时采取的方式。就像1238年鞑靼人的入侵一样,“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因为上帝的旨意,因为我们的罪恶。”102 伊凡三世趁热打铁。他于1475年秋天返回诺夫哥罗德,又抓捕了一批人,特别是驱逐了德米特里·波列茨基的弟弟费多尔。他开始没收教堂的一些财产103。两年后,他发起了一场真正的挑衅,使他能够消灭当地的政治自由。他要求被称为君主[gossoudar]——这个词适用于奴隶的主人或绝对统治者——而不是领主[gospodine],后者是封建领主的头衔,与其封臣保持着忠诚和相互服务的关系。事实上,正是伊凡三世打破了惯例:他一直是诺夫哥罗德的领主,但声称是诺夫哥罗德的一个使团主动授予他新的君主头衔。自瓦西里二世统治以来,莫斯科大公便在他自己的国度使用这个称谓。他还喜欢称自己为“专制君主”(autocrate),这是一个在罗斯有望获得巨额财富的头衔。当诺夫哥罗德的城市居民拒绝服从时,伊凡三世发动了一次远征,最终建立了新的秩序。从1477年11月到1478年2月,莫斯科军队整个冬天都在诺夫哥罗德郊外扎营,这座城市不得不一点一点地放弃它的特权。一系列逮捕令下达,旧宪章被取消。1月15日,一份带有58枚印章的集体誓言被没收104。然后,2月3日,轮到与立陶宛大公和波兰国王缔结的所有条约。2月7日,马尔法·波列茨卡娅和她的孙子瓦西里(费多尔的儿子,已于1475年被驱逐出境)与剩余的大多数家族成员一起被流放,取而代之的是来自苏兹达尔的可靠人员105。 伊凡三世回到莫斯科,象征性地让人把诺夫哥罗德的一座钟抬到他的身后,以示不再敲响它来召唤谓彻。邑吏和千夫长都活了下来,他们的职位被莫斯科君主的副官所取代。修道院和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世俗土地不断被没收,一直持续到1498年,估计总面积为120万公顷106。这么大面积的土地,足以让伊凡三世分配给一个新的贵族阶层,这个贵族正在成为罗斯君主制的支柱之一,即封建地主[pomechtchiki]。正是在制服了诺夫哥罗德之后,伊凡三世开始对他的弟弟们毫不妥协。当尤里于1472年去世时,其公国被伊凡三世完全吞并。1480年,他在口头上与大安德烈和鲍里斯达成和解,在乌格拉河上与阿黑麻汗对峙,这使他得以终结鞑靼人的枷锁。然后,他一腾出手,就征服了莫斯科的老对手特维尔(1485年),并将大安德烈及其孩子们投入监狱(1491年)。由此,罗斯的专制政体确实是在诺夫哥罗德陷落后诞生的。 这座古老的城市在1478年后在政治上不复存在,然而,从1570年1月2日至2月13日,它成了一场真正的军事行动的目标,该行动由沙皇伊凡雷帝及其特辖军[opritchniki]精心策划并无情地执行。沙皇死后不久,俄罗斯在《诺夫哥罗德第三编年史》中保存了一段令人不寒而栗的记载。它可以通过日耳曼人的叙述来补充,由最终返回的特辖军撰写107。伊凡雷帝和他的儿子沙雷维奇·伊凡(Tsarevich Ivan)用军队包围了城市,然后攻击郊区的修道院。被怀疑藏匿财富的可敬的修道院长老们被鞭打,直到他们或其家人支付赎金。随后,该城被攻陷。皮门(Pimen)大主教被剥夺了教职并被流放。为了进一步羞辱这个仍然代表当地身份的人物,他被逼着倒骑在马背上离开城市,身上挂着卑贱的歌舞表演者的乐器。大教堂的宝物被剥夺,瓦西里·卡利卡门被拆毁。洗劫开始了。伴随而来的是主要针对富人的大屠杀,妇女和儿童也不放过。他们中的数百人被绞死或从大桥上被扔进霍夫河。根据伊凡雷帝的命令拟定的受害者名单中有一千四百九十人,另外有十五人被箭杆“了结”108。茫然的幸存者被劝告为伊凡雷帝和他的继承人让他们摆脱“叛徒”而祷告。 诺夫哥罗德的殉难发生在伊凡雷帝恐怖统治的高潮时期,符合他的镇压逻辑,而真实或想象的宫廷阴谋接踵而至109。但这也证明了莫斯科对诺夫哥罗德的持续敌意,激发了莫斯科变强的意识。这种对抗将在艺术家和作家的思想和作品中重现,甚至成为罗斯政治文化的典范:这个自由、进取和辉煌的城市,混乱而不团结,因此是弱者,但又能面对压制所有异议的残酷和粗暴的权力,因而也是强者。 1 国内第一本诺夫哥罗德城邦的图史。 2 诺夫哥罗德号称中世纪北方的雅典,是连接南欧与北欧,东欧与西欧的十字路口。 3 俄罗斯文化的源头 4 图文并茂,图片精美,国内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