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非遗

非凡非遗
作者: 编者:黄晓丽|责编:张婷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8.86
折扣购买: 非凡非遗
ISBN: 978755947675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历史与工艺 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背后,都有深厚的历史渊 源和文化内涵,千角灯也 不例外。在浩如烟海的往 事中,关于千角灯灯带的 传说最为美丽神秘。相传 千角灯原为东莞赵家所独 有。东莞赵氏为宋帝皇族 ,宋英宗生父濮王允让之 后,南宋迁莞。相传,元 初赵家开始扎制千角灯, 配灯之灯带共24条,为皇 姑所绣。千角灯每lO年扎 制一次,悬挂在赵氏宗祠 ,作为皇裔赵氏家族新添 男丁开灯仪式所用。 东莞千角灯附有灯带24 条,上绘有花乌和《二十 四孝》故事的图案。该灯 为纸扎工艺,整个灯分为 灯顶、灯柱、灯体、灯带 、灯尾5个部分。灯顶部分 主要是用铁丝扎作八条立 体彩龙的骨架和圆形的大 宝顶。灯体部分则主要是 由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立体 结构拼接而成。灯顶八大 角上有八条呈立体腾飞状 态的彩龙,八角中每个角 有三条灯带垂下。灯带从 上往下分为七格,每一格 双面都绘有山水、花卉、 人物等图画。千角灯的灯 体结构,有200多个大小不 等的浮凸立体等边三角形 、四边形、长方形和梯形 。 近千年来,干角灯不断 重做,但24条灯带却依然 是宋代皇族的遗物,也一 直由皇裔赵家所珍藏。不 幸的是,相传为皇姑所绣 的灯带在20世纪60年代不 幸被毁坏,让这富丽华美 的千角灯留下了永久的遗 憾。又因为其制作工艺并 无图纸,也无样本留传, 千百年来,这门技艺全靠 师徒之间口传心授,其间 几近失传。 传艺与传灯 张金培出生于1920年, 卒于2009年,他在过世前 把儿子张树祺叫到病榻前 ,留下遗愿:“阿祺,你一 定要把千角灯做下去,不 然就没人做了!”张树祺当 年已经58岁,但他毅然从 父亲手中接下了这门寄托 着几代人的热爱与坚守的 技艺,也接过了那盏传艺 的心灯。 当被问及为什么在年近 花甲决定投身这项也许前 途未卜的事业时,张树祺 坦言,他从小看着父亲做 灯,那时只知道一盏灯要 做好久好久,枯燥且十分 熬人。而现在他也像父亲 当年一样,一边做灯一边 念叨着“千角灯,千角灯, 一千个角,一千盏灯”。也 许在他心中,只要千角灯 还在,就代表着广府文化 的香火不绝,也代表着父 亲生命的延续。 张树祺告诉我们,千角 灯工艺上的严谨精良暗合 了中国人民千百年来不朽 的工匠精神,千角灯的内 涵更是蕴含了中国人民对 繁衍传承的美好期盼,它 不仅是灯饰工艺品中的绚 丽奇葩,也是传统文化的 具象表现。 2018年,张树祺被认定 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从传灯人到传艺人,张 树祺把守护和传承千角灯 作为自己的毕生使命。挖 掘与抢救 2004年,广东省东莞市 莞城区委、区政府为挖掘 莞城传统文化,组织有关 专家、学者商讨编写《莞 城千年文化》一书。在听 取了关于东莞独有的民间“ 绝活”千角灯正面临失传的 汇报后,政府给予了高度 重视,有关方面专程寻访 民间老艺人,并成立制作 千角灯工作小组,拨下专 款,组织老艺人抢救制作 千角灯。 在这次千角灯抢救行动 中,张树祺便是干角灯抢 救制作的主要或员之一。 为了让千角灯在40年后得 以复苏,张树祺颇有魄力 地提议重新扎制千角灯。 经过近8个月的努力,千角 灯终于在2004年8月中旬 ,由张金培、尹全和张树 祺制作完成,以精致的做 工和巧妙的结构清晰地呈 现在世人面前。 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