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都会给孩子情绪价值

好妈妈都会给孩子情绪价值
作者: (日) 大场美铃 著;肖辉,张志斌 译
出版社: 文化发展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1.32
折扣购买: 好妈妈都会给孩子情绪价值
ISBN: 9787514240528

作者简介

大场美铃,日本育儿达人,三个孩子的妈妈,和众多家长一样是养育自家宝贝的专家。 以前,她总是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但每当晚上看到孩子们睡觉时可爱的样子,就会不停地自责,埋怨自己怎么又生气了,对孩子怎么一点儿都不温柔。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反复尝试各种育儿技巧,走了很多冤枉路之后,她终于总结出如何与孩子亲密相处的方法:只要转变说话方式,就可以轻松扫清情绪雷区,成为大格局、高情商、温柔教养的家长,而孩子也会拥有开朗、乐观、自信、自律等优秀品格。 自2013年起,她以“轻松宝妈”为网名在网上分享每日育儿经验和心得。2014年,她创作的《育儿对话技巧》成为网络热门话题。 时至今日,她已获得14万多网友的关注,而她的育儿方法也随着网络的传播让无数个家庭受益匪浅。

内容简介

【前言】 1 正在辛勤育儿,并于百忙之中翻开这本书的家长朋友,您好呀!很高兴通过这本书与您相识,也很荣幸向您推荐这本书。 让我猜一猜,您与这本书结缘,大概是出于对“给孩子情绪价值”的好奇心吧?想必您与大多数家长一样,在育儿的过程中总有烦恼。从开始育儿那天起,即使是新手家长,也能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掌握大量的育儿技能,比如学会了做宝宝辅食、能简单判断孩子的发育情况、教孩子说话和走路等,但让您无比烦恼的是,无论您多么努力,也难以驾驭自己的情绪,会时不时发脾气,并在无意间将一些负面情绪发泄给孩子。为此,您万分自责,想克制自己的负面情绪,却又深感无力,因为人毕竟是一种情绪化的动物,做到情绪稳定谈何容易。如此一来,您又怎能给孩子情绪价值呢? 说到这里,您可能对“情绪价值”有了大致的理解,但并不明白它的真正含义。那么,我还是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情绪价值”吧。 “情绪价值”这个概念来源于经济学和营销领域,其定义是:顾客感知的情绪收益和情绪成本之间的差值,情绪收益为顾客的积极情绪体验,情绪成本则为负面情绪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借用“情绪价值”这一概念来界定人际关系:当一个人与他人相处时,他所感知到的情绪收益和情绪成本之差就是情绪价值。 通俗来讲,情绪价值就是一个人能够带给他人的正面情绪以及一切美好的感受。情绪价值越高,意味着一个人越能带给他人舒服、愉悦、稳定的情绪体验,促使他人获得幸福感和安全感。 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想想看,有多少家长能做到不吼不叫、一直温柔教养孩子呢?有多少家长因为一时的情绪化给孩子造成了心理伤害呢?答案不言自明。 那么,身为家长,要如何给孩子情绪价值呢?这也是困扰我多年的问题,直到我看到日本育儿达人大场美铃的这本经验之书,才找到了解决方法。 大场美铃育有三个孩子,她以前也和众多家长一样,总是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事后又非常自责。后来,她反复尝试各种育儿技巧,在走了很多冤枉路之后,终于总结出了如何与孩子亲密相处的方法:只要转变说话方式,就可以轻松扫清情绪雷区,成为大格局、高情商、温柔教养的家长,而孩子也会拥有开朗、乐观、自信、自律等优秀品格。 大场美铃的情绪价值育儿法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清扫心灵,先把自己放在首位 2.和孩子建立依恋与信任关系 3.帮孩子建立自信 4.让孩子听得进去 5.让孩子令行禁止 6.培养孩子的社交力 7.疗愈自己 看上去是不是很简单呢?但这里面又包含了97个贴合实际、易于实践的步骤,以及166个温柔细腻、包罗万象的技巧。在此列举几例: 和焦躁情绪共存 吵死人了,一边玩去!→妈妈现在很累,先去睡一会儿再回来哦! 和孩子共情 不痛,不痛。→一定很痛吧! 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 不许剩下,全吃完!→想吃米饭还是面包呢? 关注孩子的优点 这里做错啦!→到这里为止都做对了哦! 和孩子说话不要先入为主 反正你也不会去做。你果然不行。 →嗯?怎么啦? 将情绪可视化 干吗那么生气啊!→你感觉自己有多生气? 教孩子把握尺度 不可以!→可以这么做,但不可以那么做。 让孩子学会妥协 总是计较来计较去的,这样不行!→谢谢宝贝的让步。 怎么样?看了这几个例子,是不是马上就能举一反三,感觉以前那些育儿问题都能轻松解决了呢? 我相信,以您的聪明才智,读过这本书之后,一定能心领神会并熟练掌握“通过转变说话方式给孩子情绪价值”的能力。 爱之深,责之切。家长对孩子寄予厚望,期待孩子出类拔萃,却容易在言语上冒犯甚至伤害孩子。如果家长真的想为孩子好,就必须改变“只是说了他两句,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心态,重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语, 将那些伤人的话转变为有情绪价值的话。 最后,希望您认真阅读这本书,它不仅能让您学会给孩子情绪价值,而且在育儿的其他方面也能为您提供借鉴价值。愿您成为心想事成的家长,愿您养育出无忧无虑的孩子! 编者 2 各位日夜操劳的家长,大家好!我是大场美铃,一个每天忙着育儿的“三孩妈妈”,和大家一样是“养育自家宝贝的专家”。除了育儿之外,我还以“轻松宝妈”为网名在网上分享了“抚养发育障碍和潜在发育障碍儿童”的技巧。 以前,我总是发脾气,但每当晚上看到孩子们睡觉时可爱的样子,就会不停地自责,埋怨自己怎么又生气了,对孩子怎么一点儿都不温柔。 我想改变这种状况,于是开始自学,反复尝试和掌握各种育儿技巧。在走了很多冤枉路之后,我终于总结出了如何与自家孩子有效对话的技巧,并将之整理成《育儿对话技巧》发布到网络上,没想到竟引起了巨大反响。 那时候,我的想法是:“只要我转变说话方式,我家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就能听得进去我说的话,那么这种技巧在其他孩子身上也一样能起作用吧?” 在我看来,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家长用不着生气,因为有很多行之有效的育儿对话技巧和育儿方法可供借鉴。 家长的时间、精力、财力有限,况且活蹦乱跳的孩子可不会老老实实地按照家长的想法做事。不过,孩子只要能吃好、睡好,每天都会茁壮成长。 因此,家长千万别气馁,就算今天只完成了基本的育儿计划,也要给自己鼓劲:“今天的我做得很棒!” 这本书是为了促进亲子交流实践的育儿读物,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学会教育自身。但是,这本书不能帮助您把孩子教育成让人省心、老实听话、容易相处的全能优等生,以及培养出所谓的“正常”孩子。 我不主张家长强行改变孩子,只是想帮助家长找到适合自己的育儿方法,比如如何尝试适合自家孩子的说话技巧、如何改变自己的想法等。我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引导亲子之间适当让步,加强亲子沟通,最终让家长圆满完成养育孩子的任务。 我希望,读过本书的家长能产生这样一些想法:虽然我家孩子挺不让人省心的,但依然很可爱啊;虽然孩子不怎么听话,但也不是无法沟通嘛;虽然孩子不怎么擅长与人打交道,但并未丧失基本的社交能力;不管我做得好不好,孩子都会永远爱我;虽然孩子有点儿不一样,但我有办法帮助他…… 我写这本书的前提是:育儿会让人急躁,家长也会忍不住发脾气。所以,家长不必期待自己变得十全十美,更不必苛求自己完全不动怒、完全不训斥孩子。 父亲和母亲是一种全年无休的技术职业,育儿是一场持久战,思考育儿法要从现实出发,要便于实践且能轻松坚持才行。 为此,我特意将自己的育儿方法整理成97个易于实践的步骤(Step)和166个育儿说话技巧,以便您参考和学习,并改变说话方式。 这样一来,您就不再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孩子也会随之成长。而终有一天,您可以放手让孩子自由成长。 我由衷地希望这本书能够陪伴您度过数月乃至数年的育儿时光,直到您真切地感受到育儿的乐趣。这是我最大的喜悦! 轻松宝妈 大场美铃 【样文】 第二章 和孩子建立依恋关系与信任关系的说话技巧 步骤11 直率地表达对孩子的爱 说话技巧014基础 以前 既然是我的孩子,肯定会懂我的。 ↓ 转变 ↓ 当前 妈妈最爱你了。 提示 有些事必须好好说出来,孩子才能会明白。 会将自己的爱意化作一句“妈妈最爱你了”说给孩子听吗?有些家长可能认为即使不说出来孩子也懂,鲜有家长能坦率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意。 如果您是这样的家长,那么,从现在起请鼓起勇气,大胆表达对孩子的爱吧。有些事不说出来,孩子就永远不会明白。有的孩子感官敏锐,能从家长的行为和语言的微妙差别中捕获信息,但是对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对外界不闻不问的孩子而言,期待他领会家长的爱是不现实的!这时,家长表达爱意的方式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频繁,要执着地告诉孩子“妈妈最爱你啦”“宝贝,今天你也超级可爱呀”,直到他明白为止。 用语言之外的方式来表达爱意 用语言来表达爱意当然很重要,但是语言不是万能的。不管一个人说多少次爱你、喜欢你,如果他没有行动,你也很难相信他说的话吧? 用语言之外的方式(以肌肤接触为主)来表达爱意,要注意双方的接受度,不要勉强。待孩子能感受到你的爱意时,情绪就会变得安定。最终结果就是,育儿变得轻松不少。 另外,孩子长大一些后,可以换别的方式来向他“若无其事”地表达爱意,这样有助于孩子培养心理素质。 肌肤接触 ● 拥抱。 ● 牵手。 ● 摸头。 ● 抚摸孩子后背。 ● 一起睡觉。 ● 轻轻拍孩子头或者肩膀。 ● 帮孩子整理东西。● 孩子打架后帮他处理伤口或带他去医院。 ● 亲子游戏。 ● 陪伴左右。 ● 用手指在孩子的手上或者手腕上画心。 身体语言 ● 微笑。 ● 温柔地注视孩子。 ● 张开双手接住孩子。● 远远地看着孩子玩或做事。 ● 在孩子说话或动手做事的时候点头赞许。 ● 比画手势。 ● 逗孩子笑。 ● 和孩子一起做伸展运动或者陪他做运动。 画画/写字 ● 陪孩子画画并把画好的画装饰在家里。 ● 写纸条或者用手机给孩子发消息、贴图、标记。 ● 写信给孩子。 食物 ● 一起开心地吃饭。 ● 准备孩子喜欢的点心。 ● 在孩子的便当里加他喜欢的小菜。 ● 一起买吃的或者做饭。 ● 为孩子准备夜宵。 ● 孩子想外出吃饭的时候带他去。 东西 ● 细致地对待孩子喜欢的东西(如东西坏了帮忙修等)。? ● 听取孩子的意见,让他自己决定自己的衣服和发型。?● 为孩子购买与他兴趣相关的物品或书籍。 对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也要表达爱意 有些家长不习惯直白地对孩子表达爱意,而有些孩子也无法坦率地接受家长的爱。 特别是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就算家长认为自己在平等对待所有小孩,但孩子仍会觉得“爸爸妈妈偏爱小婴儿”“只对哥哥好”等,他们在和兄弟姐妹进行比较后,认为自己得到的爱更少。 另外,也有些孩子明明很依赖妈妈,可是一想到“在兄弟姐妹面前,不可以撒娇”“妈妈看起来好像很累,我得忍住”,便产生了回避心理……孩子心中也会有许多复杂的情绪。 这时候,妈妈可以和孩子营造两人时光并约定两个人之间的小秘密。 ● 约定秘密暗号,比如,“捏手三次就是最爱你的意思哦”! ● 在被窝里偷偷牵手。 ● 在角落的时候,偷偷往孩子嘴里塞点儿零食并告诉他这是秘密。 ● 先把其他孩子交给爸爸照顾,和孩子共度两人时光。 这样是不是好多了呢?怎么样?在育儿方面也可以耍“小心机”哦! 另外,有一些内敛保守的家长在面对孩子时,“最爱你啦”几个字实在难以启齿。这时候,建议您“暗送秋波”。 家长可以通过孩子喜欢的玩具或者宠物的口吻来表达爱意,比如,对孩子说“小狗狗说最爱你了”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轻松育儿咨询室 问:心里明白用肌肤接触的方式来表达爱意十分重要,但是进行得不太顺利,也想不到其他表达爱意的方式。怎么办? 答:不必勉强自己,在能力范围之内,慢慢地、轻松愉快地进行肌肤接触即可。 人们总说在育儿的过程中要多用肌肤接触的方式来表达爱意,有些家长心里明白却无能为力,而且容易陷入自责之中。 我认为这些家长并没有错,而是各有难言之隐。比如,有的孩子触觉十分敏感,抗拒被人触摸,家长很难和这样的孩子进行肌肤接触。强行触碰这样的孩子,可能反招来厌恶的情绪,所以最好不要勉强孩子。但是,如果放任不管,就有可能导致亲子之间出现隔阂。这时候,最好在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程度内,从低敏感的部位开始慢慢地扩大触碰范围,让孩子逐渐习惯肌肤接触。另外,推荐进行亲子游戏等帮助孩子“脱敏”。 对于那些抗拒被人触碰的孩子,通过做游戏等方式,让他们主动触摸家长,便可以避免他们产生抗拒心理。 其实有许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脱敏”,所以家长不必焦急,一点一点地坚持下来就好。 如果您自身就是在没有肌肤接触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可能不想让自己“黏糊糊的”,或者想不到那么多表达爱意的方式(就像我一样),但是,就算在长大成人之后,也完全可以学会如何表达爱意。所以,您只要时不时地小憩一下,按照自己的节奏缓缓前进即可。 1.给孩子情绪价值是育儿新观念,能够指导新生代家长轻松育儿 人对正向情绪的需求与生俱来。家长带给孩子的正面情绪以及一切美好的感受,就是情绪价值。情绪价值越高,家长越能带给孩子舒服、愉悦、稳定的情绪体验,促使孩子获得幸福感和安全感。 2.本书原版在日本亚马逊好评如潮,销量超过70000册 日本读者好评关键词:学到了、轻松阅读、贴近家长、缓解我的愤怒、写得很细、心情变好、内容很丰富、场景示例…… 3.以独立女性视角看待每一位妈妈,母爱很伟大,但不需被神话 1)妈妈也是人,是人就会有情绪,不必苛求自己完全不动怒。与其说活蹦乱跳的孩子不会老老实实地按照妈妈的想法做事,因而妈妈才会生气,不如说妈妈会生气,证明她一直认真负责地养育孩子。 2)为了不让孩子的哭声扰民,拼命哄孩子;在车上时刻注意着孩子,防止他闹腾;发现孩子有一丁点儿不对劲,便忐忑不安……妈妈要意识到自己每天是多么努力地在养育孩子,对来自外界的育儿压力,漠然置之即可。 3)妈妈能给孩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爱,无疑是美好的幻想。妈妈的时间、精力、财力等都有限。努力投入育儿之中却仍觉“毫无进展”“一不小心就发脾气”“小孩一点儿也不可爱”,请别责怪自己是“不负责任的妈妈”,而要明白自己只是努力过头了。 4)决定您是不是好家长的,不是社会,也不是其他人。如果孩子在家能感到安心,能露出微笑,您就已经是了不起的模范家长了,就可以给自己颁发合格家长证了。 5)孩子可不管妈妈有多累,不会宽宏大量地放过妈妈。这时,妈妈要意识到自己正处于焦躁情绪中,必须去休息。孩子可能会跟过来,但是当妈妈养成习惯之后,孩子就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4.深度解答混乱孩子、问题孩子的扎心问题 作者亲历大儿子确诊为自闭症且有多动症倾向,二儿子和女儿是潜在的发育障碍儿童。她用血泪经验,帮助新手妈妈们少走弯路。 5.像小学课本一样简单,读起来不费脑;如在宝妈交流群般亲切,代入感强 本书图文搭配、表格归类、知识汇总,语言接地气,解读超简练,一看就能记住,1分钟就可以学会1个超实用育儿技巧。 6.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每句话都有爱,是为人父母者的育儿法宝 真心希望读过本书的家长能产生这样一些想法:虽然我家孩子挺不让人省心的,但依然很可爱啊;虽然孩子不怎么听话,但也不是无法沟通嘛;虽然孩子不怎么擅长与人打交道,但并未丧失基本的社交能力;不管我做得好不好,孩子都会永远爱我;虽然孩子有点儿不一样,但我有办法帮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