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福神与曼陀罗山(精)/陈舜臣随笔集

七福神与曼陀罗山(精)/陈舜臣随笔集
作者: (日)陈舜臣|责编:廖晓莹|译者:盛凯
出版社: 中国画报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1.40
折扣购买: 七福神与曼陀罗山(精)/陈舜臣随笔集
ISBN: 978751461795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对掌权者的要求 我曾仔细品味过“廉耻” 二字。“廉”字,辞典解释好 像大多是“没有私欲”“心地 纯洁”等非常好的意思。“廉 吏”即为官清正,“廉士”即 有节操的人,“廉直”“廉洁” 自不必解释,“廉价”一看也 知道是不太令人起贪婪之心 的价格。只有“廉耻”一词有 点搞不清楚,没有私欲的耻 辱是什么呢?坦荡无愧的耻 辱又是怎样的耻辱呢?据辞 典描述,“廉耻”即廉洁方正 ,有知耻之心。“耻”(恥) 字原本就有“违背做人之道 而羞耻之心”的意思。据说 《论语》《孟子》里也有此 类用法。 尽管我们知道廉耻决不 是坦荡无愧的耻辱,可在这 世间可能有许多和我一样浅 学之人对此一直抱有误解。 在最近的“证券公司破产事 件”“股东贪污事件”中,有 些人尽管不是最高负责人, 但因为是相关负责人而被捕 。人们常常把这些人蒙受的 耻辱理解为“坦荡无愧的耻 辱”“没有私欲的耻辱”。 人们常常把此类蒙受耻 辱之人认定为廉耻的典型代 表,因为那都是奉上司之命 而为之,自己只不过是一块 挡箭牌。这些为上司顶罪而 被捕或被拘留的人往往被认 为是坦荡无愧的耻辱的典型 。 真正的廉耻就是知羞耻 。在中国,廉与孝并列为基 本的传统道德的两个德目, 合起来被称为孝廉。古代官 吏的任用也根据孝与廉这两 个标准选拔。这种标准在公 元前2世纪的汉武帝时代被 制度化,但实际上,以孝廉 为标准选拔官吏的想法在此 之前就有过,问题在于孝和 廉从表面上很难判断。 随着时代的变迁,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