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痕履印--俞兆平人文随笔选集(凤凰树下随笔集)

苔痕履印--俞兆平人文随笔选集(凤凰树下随笔集)
作者: 俞兆平
出版社: 厦门大学
原售价: 54.00
折扣价: 34.60
折扣购买: 苔痕履印--俞兆平人文随笔选集(凤凰树下随笔集)
ISBN: 9787561565346

作者简介

俞兆平,1945年生,福建省福清市人。1982年厦门大学研究生院毕业,留校,为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厦门大学学报》主编、福建省文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会长、福建省美学学会副会长等。已出版《闻一多美学思想论稿》《中国现代三大文学思潮新论》《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四种范式》等10部学术专著,在《新华文摘》、《文学评论》、台湾《联合文学》等海内外刊物上发表近200篇学术论文。日本九洲大学、香港岭南大学、台湾《联合报》系等访问学者。

内容简介

路过书店,像往常一样不由自主地仄身而进。检 索之后,得手的是一本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林语 堂编撰百家小品集》,索价虽然苛刻些,还是咬紧牙 关买下了。大概是为着商业化的效应,书名有点作伪 ,因该集是今人由林语堂主办的《论语》《人间世》 《宇宙风》等30年代杂志中选编、辑成的,而非林语 堂亲手编的。编者亮出林语堂的旗号的确蒙混了购书 迷。譬如我就是一个,不过这个亏吃得不冤枉,因为 集中所选的皆为“论语派”散文的精品。人世间的事 ,往复轮回,真是无法料及,30年前,“林语堂”这 几个字,按当时流行的话语来说,是“臭如狗屎”, 因其为“反动文人”,人们避之不及,唯恐沾边,而 今却成了充满诱惑力的商业广告词。林氏若泉下有知 ,定然啼笑皆非。 一卷新册,一杯浓茶,人生快事矣。翻阅之中, 忽然“吴秋山”三字跳人眼帘。“老师!”我心中一 热,忙不迭地拜读全文。文题为《等闲》,记的是先 生当年由上海返回故乡平和县,闲居于乡间僻壤的一 股心态意趣。摆脱都市那熙熙攘攘、迫迫促促、虚假 冗俗的生活之后,先生轻松悠闲地写来:“适兴的时 候,可以随便地写字,画画,弹琴,敲诗,闲或焚一 炉香,瀹一壶茗,煮几样菜,饮几杯酒,和几位‘来 不迎,去不送’的知己.随便谈些不关‘国家大事’ 的闲话。或自看看‘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和听 听‘月落瓦间鹊,雨余闼后蛩’也很自得。”只求自 然适意,不寻闻达利禄,一位宁静高雅、恬淡脱俗的 名士出现于眼前。先生亦自逗趣:“仿佛自己变为古 代山水画里的风流人物了。” 而我第一次见到先生,正是在“风流”的氛围中 。1963年,我进入大学,中文系师生颇有雅兴,中秋 之夜聚在一起,围坐赏月。几番游乐逗趣后,一位先 生出场了。只见他怀抱琵琶,转轴拨弦,调试数下, 便在轻拢慢捻、缓抹急挑中,来曲“大珠小珠落玉盘 ”,让你陶醉在花底莺语、滩下流泉的诗情画意之中 。月色溶溶,树影婆娑,先生那时候悠然忘情的神容 已模糊了,但那清音流韵随着月光浮动、飘荡的融合 境界却深深地在我脑中留下影痕。 从此,我便记住了系里这位会弹琵琶的名士。但 在那神经日益绷紧的年代,我无法懂得他的存在价值 ,对他的学识和素养也隔着一层厚厚的膜障。譬如, 先生对老庄玄学的体味,对禅意佛性的悟解,你能沟 通得了吗?记得先生给我们班开过一段时间的古典文 学课,讲的大概是唐宋诗词部分。在当时,这无异于 踩地雷阵,先生在讲台上小心翼翼地绕来弯去,又是 “阶级性”,又是“人民性”等什么的,哪有名士的 风流倜傥?加上当时号召学生加入教学改革,属于捣 蛋刁钻一伙的我,定然干过给先生布上雷区的勾当, 但具体内容已渺然忘却,现今只能于此谢罪了。 按学术倾向与生平经历,先生理应选择现代文学 课程。先生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