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苏美术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6.60
折扣购买: 扬州园林/符号江苏口袋本
ISBN: 9787558036231
陈跃,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农工党江苏省委科教文专委会委员。
影园的设计者计成不仅是造园大师,而且是造诣 极深的造园理论家,写出了世界最早的造园专著《园 冶》,影园就是《园冶》理论的再实践。他在书中坚 持的“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原则,追求“虽由人 作,宛自天开”的最高境界,在影园中得到了淋漓尽 致的体现。他不仅北借蜀冈,还将江南诸山“奔来眼 底”;园内山水能融汇于大自然之中,园内土丘作为 远山的余脉经营,并引水从山中渗流而出,混假于真 ,亦假亦真,可称山水规划之“珍品”。据影园园主 郑元勋《影园自记》描述,其地无山,却前后夹水, 隔水同峦,蜿蜒起伏,尽作山势。“环四面,抑万屯 ,荷千余顷,萑苇生之。水清而多鱼,鱼棹往来不绝 ……升高处望之,迷楼、平山皆在项背;江南诸山, 历历青来。”地在柳影、水影、山影之间, “三影 ”成了该园的精髓。造园者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 天尽人之怀”,给游者以“亭下不逢人,夕阳淡秋影 ”的空灵美,透逸出“潭影空人心”的韵致。书画名 家董其昌书赠“影园”二字,可谓锦上添花,使影园 一时成为江南名构、扬州第一名园。 今日遗址之南,建有一方半卧式斜碑,上刻当日 园主人郑元勋《影园自记》手迹,全文2000余字,刀 工精确。这方碑画龙点睛,烘托出这一方水土的文化 底蕴。郑氏为崇祯后期进士,善文能画,《影园自记 》述他用画家的眼光,经营这一方水上长屿,以林木 花草、亭台斋阁点缀,屡建屡更,宛如画家作画时构 图着色,在不断涂抹中完善。这幅“画”的趣味在于 “朴野”,夹以孝母之虔诚、人生之感悟、师友之往 来、历史之回想,洋洋洒洒,意趣天成。这方碑是这 一处风光的枢纽,把艺术与园林联结了起来,把今天 和昨天联结了起来。 第三节九尊山石九锭墨 古代文人园林,想象的空间很大,这处荷花池, 集全了文人所需的全部“笔墨纸砚”。笔为文峰塔影 ,纸为万里天宇,砚为一池湖水。笔有了、砚有了、 纸有了,墨呢?墨在砚池边上。这座园子里矗立着九 尊山石,这九尊山石,便是九锭墨了。文房四宝全了 ,于是湖中建筑物上出现了四个大字“砚池染翰”。 当年南园园主汪玉枢,造了园子,觉得有屋有水 ,不可无石,便从南方买来了九尊太湖石,分别置于 建筑周围,形成园景。南园的名气,实在比不上之前 的影园,但是,乾隆驾到,让南园声名大振。皇帝为 园子写了一副对联:“平临一水人澄照,错置九峰出 古情。”乾隆欣赏这座园子,南园易名为“九峰园” 。一园九峰,很有诗意,只是破坏了诗意的是,皇帝 看中了这里的石头,选中其中两尊最精彩的玲珑石, 用船装回北京去了。 今人到荷花池看水看荷、看花看木,还是能看到 矗立园中的九尊大石的。清代陈列的那九尊有的进入 京城、有的散落民间,今日补齐的九尊总体上比清代 的那些还要高大奇崛,别饶趣味。经过多少万年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