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变之景(艺术史视域中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库

流变之景(艺术史视域中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库
作者: 王磊|责编:教富斌
出版社: 人民美术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6.40
折扣购买: 流变之景(艺术史视域中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库
ISBN: 978710209111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节 千里通波:隋炀 帝的遗产 运河即人工水道,因主 要用于行船运输而得名,古 代也叫漕河。运河利用了水 的流动性和承载力,具有路 径连贯、运量巨大等优势。 大运河水系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对中国大运河的沿用和 改善过程中,自古及今均留 下惊世壮举。回顾这一超级 工程的早期历史,其营建也 并非一蹴而就,有几个阶段 意义最著。 第一,大运河体系的肇 始。公元前486年,时值春 秋末期,天下鼎沸,吴王夫 差跨江北上,开凿邗沟,意 欲争霸中原。《左传》言: “吴城邗,沟通江、淮。”一 般认为,这里的“邗”即今扬 州。邗沟使长江南侧穿过太 湖流域的运河系统向北扩展 到了淮河,迈出了构建跨区 域的大运河的关键一步。仅 两年之后,大运河就继续北 上,延伸到了黄河。 第二,隋唐大运河的建 设。7世纪初,南北新归一 统,隋炀帝杨广以东都洛阳 为起点,通过短短几年间的 数次工程,在改造旧有运河 和自然水道的基础上,修成 南达淮河的通济渠、北达涿 郡(今北京西南)的永济渠 与由长江南抵余杭(今杭州 )的江南河,并疏浚了文帝 时在邗沟基础上新辟的山阳 渎,复称邗沟。关联黄河、 淮河、长江、钱塘江与海河 五大水系的大运河由此出现 。 第三,京杭大运河的形 成。13世纪下半叶,中国的 政治中心合一,定鼎大都( 今北京),自至元十三年( 1276)开始的十余年里, 元世祖先后下令建成山东西 南部的济州河、山东西北部 的会通河与都城以东的通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