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金城
原售价: 59.80
折扣价: 37.10
折扣购买: 职场人必修礼仪
ISBN: 9787515518572
" 曲军 教授。渤海大学旅游学院名誉院长,世界杰出华人协会理事,辽宁省作家协会荣誉会员。 多年来从事礼仪文化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于渤海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院校任教,教授《职场礼仪》 《商务礼仪》 《涉外礼仪》 《礼貌礼仪》 《礼仪与形体训练》 《大学生礼仪》等课程。发表礼仪方面专业论文数十篇,出版《大学生礼仪》等多部专著。 "
\"既然通过一 个人的言谈,便可以了解这个人,所以我们在言谈时就要把握好言谈内 容的分寸,特别要把握好不该谈的内容。那么,哪些内容不该谈呢? 1. 不要谈论格调不高、情趣不雅的内容 比如,一些绯闻艳事,一些张家长、李家短的是非事,一些黄色段 子和低级趣味的事。我们说,一个从不在背后议论他人是非的人,即便是 素不相识的人最终也会走近你,把自己心里的话讲给你。道理很简单,因 为谁都愿意跟让自己放心的人在一起。而且,不议论他人也等于抬高了自 己,为自己的做人加分,从而会让人们高看你一眼。 2. 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不要谈、不要问 年龄、收入、婚姻、履历、健康等。有些人在日常交往中,总是哪壶 不开提哪壶。比如,某人孩子的脚有点跛,他就对某人说,“我看你孩子 的脚最近跛得越来越厉害了”。大龄青年还没结婚,他见面就问,“你怎么 还不结婚?”夫妻结婚后多年未生育,他就问,“你怎么还没有孩子?”两 口子吵架闹离婚,他赶紧跑去问,“过得好好的怎么要离婚?”快退休的 人,他见面就问,“您也快退了吧?”总之,对方不爱听什么,他就问什 么 ;对方怕听什么,他就偏问什么,非得把对方问得不舒服才行。 2000 年,我到深圳大学任教。每年假期都要回家乡探亲,经常遇 到一个头痛的问题,就是一些亲朋好友见面总要问我,“听说深圳工资 高,你在那儿每月挣多少钱”。个人收入属于隐私内容,尤其是市场经 济,人们往往把个人的收入和能力联系在一起。你要说少了,他们会以 为你的能力小 ;你说多了又怕他们心理不平衡。所以,我最怕别人问我 这个问题。可是我越怕,他们越问,后来我只好迂回地回答说 :“深圳 遍地都是黄金,捡得我腰都直不起来了,你们也赶快去捡吧!”他们听 我这样说以后,也就不好意思再追问了。 3. 有关国家和企业机密方面的内容不能谈、不能问 这个问题就不仅是言谈礼仪的问题了,更是职业道德问题。 言谈语言禁忌 言谈语言禁忌是指要切忌不说行话、粗话、脏话、口头语。 《弟子规》中说,“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古代圣贤早 就告诫人们要戒绝奸巧之语、污秽之词和市井之气,这些语言与君子的儒 雅之风是背道而驰的。可是,目前社会上却流行着许多行话、粗话、脏 话。我从报纸上曾经看到过一篇批评说行话的文章。有一位老大娘要搭乘 三轮车,问三轮车师傅到妇婴医院多少钱。三轮车师傅回答说两毛。老大 娘听说两毛,一边上车一边说,“怪不得我儿子让我上街搭三轮车,太便 宜了,才两毛钱”。三轮车师傅一听,就知道老大娘没听懂他的行话,赶 忙说 :“老太太,我说的两毛可是两块啊。”老大娘一听就着急了,忙说 : “两块钱,你为什么说两毛?我可是冲着两毛钱坐的!”师傅说 :“两角钱 我可不拉您,下来吧。”老大娘说 :“我既然上来了,就不能下去了。”三 轮车师傅见她不下来,就与她争执起来。这时,围过来一些看热闹的人, 大家都帮着老大娘说三轮车师傅 :“一个老人,你跟她说什么行话呀!”三 轮车师傅见自己今天遇着硬茬了,只好硬着头皮把老大娘拉到妇婴医院。 其实,现在不仅一些行话充斥于人际交往中,像一些粗话、俗话、脏 话也日益增多而成为口头语。什么老板、老板娘、哥们儿、姐们儿、靓 仔、靓女、小妞、老娘、姑奶奶、老公、该死的、挨千刀的、狗日的等。 如果说这些口头语还不具备普遍性,那么,最具普遍性的一句口头语 就是我们的“国骂”。 有这样一个视频教育短片,讲述三位外国人来到中国乘车的故事。 车上一共坐了五个人,其中有三位外国人,一女二男。另外,还有一 位中国女翻译和一位中国男司机。行驶途中,一位行人违反交通规则横穿 马路,司机为了躲他,在急刹车的同时,随口扔出了一句“傻 ×”。外国 小姐赶忙问女翻译 :“小姐,刚才司机先生说的话是什么意思?我们到中 国后,到处听到这句话,你能教教我们吗?”女翻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司机就问女翻译 :“他们说什么?你怎么不接话呢?”女翻译生气地说 :“还 不是怪你,她问你刚才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回答?”司机毫不犹 豫地说 :“你就告诉她是‘好极了’‘棒极了’的意思。”女翻译一时也是急 不择言,不假思索地说 :“这句话是‘好极了、棒极了’的意思。”外国小 姐一听忙说 :“多么美好的语言啊!”于是,她在那儿一句一句地学着说。 到达目的地,三位外国人下了车,看到旁边有一位老大爷卖烤地瓜, 那位外国小姐就走上前去买了几个烤地瓜。她买完之后就吃起来。这时, 卖烤地瓜的师傅就问 :“小姐,味道怎么样?”外国小姐把大拇手指一伸 说 :“傻 ×。”卖烤地瓜的师傅听到她说这话,一下子就惊呆了,但稍微沉 思后,似乎悟到了什么,忙说 :“小姐,您真没白来中国。” 看完这个故事,大家千万不要一笑了之。女人是人类的母亲,母亲这 个称呼是女人最高的荣誉,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称呼。但是,我们却把自己 的生命之门当作发泄个人愤怒的口头语,整天开口闭口地说,能对得起自 己吗?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 21 世纪。现在是什么时代?是文明时代,是审美时 代。中国有一句古话,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叫作“天人合一”。即, 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人要与社会和谐相处、人要与人和谐相处。可是, 我们却整天开口闭口地有意识无意识地随时、随地、随口、随意地扔出这 句“国骂”。我们的文明在哪里?我们的和谐在哪里?我们的美又在哪里? \" "从此,你可能会变成:一个谦逊、儒雅、圆润的人;一个有风度、有温度的人;一个气质非凡、气场强大的人;一个让人倾心、舒服、不设防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