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陕西师大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8.80
折扣购买: 诗人的心
ISBN: 9787561390375
叶至善,江苏苏州人,我国**少儿文学家、科普作家和编辑出版家。他毕生献身于编辑工作,淡泊名利,默默耕耘,为少年儿童奉上了大量**的文章和图书。主要作品有: 《未必佳集》《古诗词新唱》《诗人的心》《我是编辑》《科普杂拌儿》《父亲的希望》等。
刘大白的《两个老鼠抬了一个梦》 孩子说: “母亲,我昨儿晚上做了一个梦; 现在却有点儿记不起来,迷迷蒙蒙了。” 母亲笑着说: “两个老鼠抬了一个梦。 老鼠怎么能抬梦? 梦怎么抬法? 老鼠抬了梦去做什么? 这不是梦中说梦的梦话? 不是梦话哪,—— 她怎地记不起梦来? 那梦上哪儿去了, 要不是老鼠把梦抬? 那老鼠刚抬了梦跑, 蓦地里来了一头猫; 那老鼠吓了一跳, 这梦就跌得粉碎地没处找。 哦,我知道了! 我们做过的梦,都上哪儿去了! 原来都被猫儿吓跑了抬夫, 跌碎得没处找了! 早上,女孩子醒来,想着方才做过的梦,可是迷 迷蒙蒙,记不真了,她告诉了母亲。母亲笑着对她说 :“两个老鼠抬了一个梦。”母亲这一句话引起女孩 子一连串的联想。这就是这首诗的内容。如果用戏剧 作比,**节等于序幕。 女孩子听了母亲的话越发糊涂了:老鼠怎么会把 梦抬走呢?梦迷迷蒙蒙的,摸也摸不着,老鼠怎么个 抬法呢?它们把梦抬了去做什么用呢?会不会我还在 做梦呢?母亲是不是在我的梦里说梦,说她的梦话呢 ? 紧跟着第二节,女孩子又想到另一方面去了。“ 不是梦话哪,——”她明明醒了,可以肯定,母亲不 是在她的梦里,说的也不是梦话。注意这句话后面有 个破折号。这个破折号等于“可是”,表示到这儿意 思一转:母亲说的不是梦话,可是她怎么记不起她的 梦来了呢?要不是老鼠抬走了梦,她那个梦上哪儿去 了呢?这样一想,她又相信母亲的话了:梦真个让老 鼠给抬走了。在这儿,第四句本来应该在第三句前面 ,倒了个个儿,是为了用这一句末尾的“抬(tái) ”,跟第二句末尾的“来(lái)”押上韵。 既然梦是老鼠抬走的,那么老鼠把梦抬到哪儿去 了呢?女孩子想了又想,忽然明白了:可能老鼠抬起 了梦刚要开跑,突然来了一头猫。两个老鼠都吓了一 大跳,梦就从它们背上摔下来,摔了个粉碎。 想到这儿,女孩子几乎喊出来:“哦,我知道了 ,我们做过的梦都上哪儿去了!都怪猫儿吓跑了抬梦 的老鼠,把梦给摔得粉碎,所以一个也找不着了。” 前面第三节,把女孩子称作“她”,可见是从旁描述 ,咱们念着,好像能看到女孩子反复思考的神态;这 第五节,把“她”改成了“我”,可见这一段写的是 女孩子心里的话,带着活泼幼稚的孩子的语气。 在这首诗后面,诗人写了一条注:“‘两个老鼠 抬了一个梦’是绍兴的谚语。小孩子说梦的时候,母 亲常常这样说。”绍兴是诗人的故乡,诗人在做孩子 的时候一定也听他的母亲这样说过。他写的也许就是 他在童年时代的一些想法。 这首诗的句子有长有短,各节大致押韵。第三节 在前面已经说过了。第二节的第二行末尾是“法(fǎ )”,第四行末尾是“话(huà)”,韵母相同,又 都是仄声。第四节的四句,末尾是“跑(pǎo)”“ 猫(māo)”“跳(tiào)”“找(zhǎo)”,韵母 相同,前两个都是平声,后两个都是仄声。**节分 五行,其实是四行,**、第二行应该相连接。第三 行末尾的“了”用普通话应该念作“le”,是轻声, 押韵应该押在“了”前面的那个字上。在这儿,“了 ”的前面是“蒙(méng)”,跟第二行、第五行末尾 的“梦(mèng)”韵母相同,勉强可以算押韵。第五 节的**、二、四行,末尾的“了”如果念成“liǎo ”,当然押韵了,如果普通话念成“le”,那么** 行的“道(dào)”和第四行的“找(zhǎo)”韵母 也相同,又都是仄声,也可以算押韵。念新诗也要注 意韵。念的时候如果能把押韵的地方表现出来,听起 来*有味儿。(P0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