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财富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62.40
折扣购买: 天下货币
ISBN: 9787504772305
马霞,经济学者,独立投资人。从事金融领域工作30余年,拥有丰富的外汇交易经验。近年来,她的研究成果逐渐得到社会关注。截至2021年1月,她发表在社交平台的系列音频和视频讲座,点击量累计过千万;发表在公众号的作品,阅读量累计过百万,并收获了大量好评。
\\\\\\\"中华智慧之根是正、时、度 中华智慧博大精深,笔者认为,《易经》是中华智慧之根,《易经》的核心思想可以浓缩成三个字:正、时、度。 正就是道,道即自利利他浑然一体。中国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推己及人、由小及大、天人合一、天下大同的大道。所以,在中华智慧中,道就是家国天下的情怀,是人类共生共荣的命运共同体思想。符合道的制度一定是共赢的设计。 时就是时机,就是说只做符合道的事还不够,还要把握最佳时机。韬光养晦的时候不能做鲲鹏展翅的事,要耐心等待外部环境出现最佳的时间点。等待时机绝不是消极静等,而是积蓄力量,积极营造有利的态势。中华智慧向来是动态地看待事物发展,相信事物始终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动态演变,所谓“反者道之动”。 度可以说是中国哲学独有的智慧。度是中庸之道,而中庸之道是中华文化最主要的特征之一,甚至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本能。中庸之道的灵魂就是,再伟大的创举也要适度,过犹不及。中庸之道已经深深融入中华五千年的文化血脉,成为中华民族最核心的基因密码。从中医到治国理政,从个人修为到眺望世界,从为人处事的日常点滴到军事外交的应对处理,中国人的思维处处闪耀着中庸之道的智慧光芒。 设计新货币体系,也必须以正、时、度为纲,这样的货币体系才能行稳致远,才能给人类带来稳定的金融服务。 美元只是赚到了一点“时” 行文至此,笔者用大量数据分析了欧美等国各自不同且看似无解的困局,笔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用事实证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框架存在问题。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货币体系回答不了最简单的数学问题,通过不了最简单的市场运行沙盘推演,这足以证明这套体系存在严重缺陷。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既不“正”,也无“度”,而仅仅是赚到了一点“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金融、媒体话语权等方面拥有垄断地位,这主要得益于特定历史时期的先发优势,即天时的优势。因为本土没有遭到战争破坏,且产能因战争而急速扩张,战后的美国虽然负债累累,却收获了巨大的战争红利。当时美国是全球头号工业制造大国和头号贸易大国,因此,只有美元能充当国际流通货币,这才有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自从美元与黄金脱钩,与石油“挂钩”,变成所谓的“石油美元”后,美国就走上了债务经济的不归路。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龙头,美国虽然引领了半个世纪的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但是,美国取得的每一份领先优势,都是以近在眼前的国家金融风险为代价的。 市场万能论是要命的“政治正确” 正即道,道即家国天下的情怀。在崇尚利己主义的资本主义制度下,国家金融安全之所以在国家整体经济制度设计中遭到严重忽视,正是因为西方国家的治理体系缺乏家国天下的情怀。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就是市场崇拜。亚当·斯密认为,每个市场主体的逐利本能可以自动调节市场,相信人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市场能推动经济自动走向合理运行,从而达到平衡所有人利益诉求的理想市场状态。这种设计无限放大了利己主义,缺乏命运共同体意识,不懂得没有政府的有效治理,市场不会一直健康有序地成长。几百年来,尽管西方经济危机不断,但西方经济学的“市场万能论”已经发展成一种信仰,被冠以各种“政治正确”,这导致政府监管在市场经济中严重缺位。国际金融体系就像一艘无人驾驶的大船,在不可预测的市场大洋中自由冲撞,直到撞上冰山,引爆金融危机;一片狼藉之后,很快又故态复萌,开始新一轮的膨胀、破灭。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利己主义的集合体。亚当·斯密主义者相信,由各式各样的利己主义者汇聚起来的市场,会自动调节平衡各方利益。这种理想化的市场模型,在真实的世界经济史中却屡屡碰壁。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更激烈的冲突,包括世界大战,就是明证。 市场残酷博弈的现实也已经证明,世界上并不存在一个仅仅依赖市场就能走向繁荣的理想经济模型。但市场永远有效的金融永动机的思想,在西方经济学中已经根深蒂固。 这种市场自我完善的理想模型其实就是空想自由资本主义。在空想自由资本主义理论体系下,人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利己主义反而成为“政治正确”。在利己主义理念基础上搭建起来的国际金融体系,自然只有丛林法则,没有多赢思维,更别指望它能打造经济全球化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利己主义为中心、不受政府管控的市场经济扩展成全球化体系,必然是一个无道的零和游戏,接连不断的经济和金融危机也就不可避免。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危机只会越来越频繁,破坏力只会越来越大。 美元的国际支付能力危机已为期不远 经济全球化必须有金融一体化支持,国际结算、信贷、储备货币的顶层设计必须能通过严谨的理论论证和沙盘推演。美国是全球最大贸易逆差国,也就是全球最大外债存量国,稍有理性思考的人都能想明白,由全球最大外债国的货币来充当国际储备货币,这个“美元世界银行”必定是一个负债累累且资不抵债的银行。全球外汇储备约1183万亿美元,而美国累计经常项目逆差约1204万亿美元,可以说,全球外汇储备都填了美国的消费债,这样的货币体系如何服务于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又如何能维持下去? 如今,美元已经开启了下跌模式,加上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及贸易的影响,全球外汇储备见顶,美联储和白宫又印钞消费,可见,美国外债不会减少,只会继续膨胀。在此背景下,一旦国际债权人放弃美元,美元债务链出现断裂,除了崩盘,很难想象出美元还有别的结局。美元信用体系一旦崩塌,国际金融体系一定跟着遭殃。 违背基本数学逻辑的国际货币体系不可能持久,最终,美国将会成为这一体系的最大牺牲品。这一节中,笔者将从全球经济视角全面审视美国经济和美元,通过对美国经济和美元的全面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新货币体系做好基础理论铺垫。\\\\\\\" 作为实战出身的金融研究者,马霞老师敏锐地发现了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所在、找出了国际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并探索了货币体系改革的方法路径。她大胆地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货币——世界人民元,在人民币的基础上,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寻找解答方案。从经济数据到金融数学,从会计学原理到区块链技术,她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纷繁芜杂的货币问题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启示了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