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4.40
折扣购买: 禅的光年
ISBN: 9787531670025
第二部分:公案篇 公案的作用在于任何时代的禅者都可以从中获得 巨大帮助,它的价值历久弥新,跨越时间和空间。无 论距离我们有多遥远,它的芳香都可以随缘沁入靠近 者的心扉。因此,它是我们不可多得的窥禅门径,每 一句话头、每一条记载都必须被仔细斟酌而不能轻易 放过。 《吃马祖踏》 水潦和尚问马祖道一禅师:“如何是达摩西来意 ?” 马祖一腿踏向水潦胸口,出其不意地踢倒了他。 水潦站起身来呵呵大笑:“也大奇!也大奇!百 千三昧,无量妙义,只向一毛头上,一时说得根源去 。” 后来,水潦和尚逢僧便说:“自从一吃马祖踏, 直至如今笑不休。” 在这样一个奇异的情景中,被马祖一脚踏胸所引 起的惊诧无异于毫无征兆地当头一棒,身体自然反应 的瞬间思想还没来得及产生念头——这个瞬间是一片 无限荒芜的空隙地。马祖暗示他,这个思想来不及从 记忆库提取相似事件应对办法的空隙应受到禅者的关 注和重视,师父的讯息、祖师的教导就在此处。 马祖拨开了这片云,让他看到了云层与云层之间 所露出的小小蓝天,一旦他尝到了这丝蓝的美妙滋味 ,很快,整片蓝就出现了——而这片万里无云的无念 之蓝就是达摩西来所要传达的本质讯息。 见山是山 吉州青原惟信禅师上堂开示说:“老僧三十年前 未参禅时,见山是 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 不是山,见水不是 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大众,这三般见 解,是同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许汝亲见老僧。” 这个公案跟现实中的山、水没有任何关系,它纯 粹是修行者内心体悟 的比喻性表达。这种表达既充满如画的诗意,又极为 贴切和形象。 我们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它的精神。 起初,人的性格都是社交性格。他从适应社会的 角度出发修饰着自己 的方方面面——以实用性为圆心打造了人前卓越的自 我形象。当然,这一 切是无意识性的自发过程,他一直以为这个面具下的 自己是牢固的、可预 知的、特点鲜明且概念清晰的——因而显然是真实的 。 但慢慢地,他发现自己和社交用的那张脸有一点 距离。他发现这个 人造性格并不完全长在肉里——并非自己真正的组成 部分,它只是陷进肉 里太深太深以至于误以为自己就是它。他开始慢慢发 现自己真实性格的一 部分——非常模糊、非常不确定——当然那一丝领悟 往往只是感性化的偶 尔拂过。但毕竟,这张原始的脸已开始慢慢浮现。此 过程中,自己眼中别 人的缺点和丑陋不再仅限于他处,他能同样在自己身 上发现类似的痕迹。 他领悟到,真实的自己根本不是理想面具中的那个自 己,残酷的现实是怎 么样的,它们就以百分百地实然景象横亘在那。这个 时候,一方面他非常 痛苦——整个焦距难以从困惑中转移,另一方面他又 开始拓展出清晰的视 野——其实也正是因为看待自己的眼光慢慢真实才导 致了更多痛苦。他原 先以为自己所见的美好形象正慢慢剥离,他曾熟知的 关于自我的方方面面 被发现一无是处,他深切地感到无依无靠、摇摇欲坠 、恍恍惚惚,没有立 足、立身的坚固基础。假的面具正在离去,真实的原 貌还未呈现,一切都 是混沌的、迷茫的、充满失落和不确定的。关于别人 的意象、关于自己的 概念、对于外在世事的看法和判断,对于各种行为的 取舍和评价——这所 有的所有正经历着一个去伪存真(又像蛇蜕皮般)的 痛苦过程——内心荡 漾着什么都没稳定下来的不安。但是,智慧已开始胎 动,已开始含蕾,已 准备怒放——它已在积蓄爆发的能量——旧的自我慢 慢崩塌,新的本我缓 缓成形。 最后,一个长久期待的结果终于出现——那禅者 口中的“成道”、 “开悟”——一个打破思维束缚的心理突围。他开始 以实然的当下姿态面 对实然——一颗完全崭新的心由此绽放。在他的内在 ,再也没有自我容身 的余地和可能性,任何头脑的诡计都闯不进如明镜般 清晰的视域——非本 真的部分随风飘落。在那遍界清香的环绕下,他(或 者说“非他”),觉 醒了。 这就是禅者的三个阶段:见山是山——觉得一切 都是确定的、可控的; 见山不是山——觉得以前的看法漏洞百出、荒谬不堪 ,于是开始撕掉虚假的标 签,但一时之间又找不到可匹配的心智模式;见山只 是山——他彻底地抛弃了 旧的自我,彻底超越了时间的牢笼,他拥有了实然性 的正确认知,这环绕着他 的宇宙以“本来面目”的不二姿态原景呈现。他的旅 程不复出现任何形而上的 问题,一切所能有的,就只是美和芬芳。 P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