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教育范式的行动研究

积极心理学:教育范式的行动研究
作者: 崔景贵
出版社: 知识产权
原售价: 119.00
折扣价: 81.00
折扣购买: 积极心理学:教育范式的行动研究
ISBN: 9787513076920

作者简介

崔景贵,现任江苏理工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心理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二级)、博士,教育博士导师(兼)。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重点(培育建设)一级学科教育学学科带头人,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职业教育心理学》和省高校精品课程《心理教育学》主持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负责人,莱比锡大学(德国)访问学者,浙江大学博士后。受聘担任江苏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兼),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常州市青少年心理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常州市社会科学院积极教育学研究中心主任等。主持成果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七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等,获“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内容简介

(二)青少年积极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 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禁毒教育、青春期教育、死亡教育等都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青少年生命教育更强调从积极的视角对学生进行积极力量的培养与挖掘。 一是积极的生命情感教育。积极的情感是个体在内外事物的影响之下而感受到快乐的、积极向上的情绪。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积极情绪能促使个体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使自己的认知更全面、准确,特别是能产生一些创造性或创新性的思想和行为,而且这些思想和行为也更容易迁移到自己生活的其他方面。积极情绪可以扩展并建构人的智力、社会和身体资源,积极情绪的累积可以成为人们抵抗挫折与不幸的心理资本。面对青少年积极情绪体验的严重缺乏,积极的生命情感教育迫在眉睫,而且是生命教育最有效的切入点,也是青少年打开人生幸福之门的神奇钥匙。 二是积极的生命品质教育。人性的积极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更有助于人类深刻理解自己。长期以来,受功利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忽视了积极生命品质的培养和发现。积极心理学家用科学的方法归纳出各种不同文化都推崇的6种美德:智慧与知识、仁爱、正义、勇气、节制和精神卓越,并提出了拥有上述美德需要具备的创造性、勇敢、感恩等24种积极生命品质。这些积极生命品质的建构可以通过有效的教育来增强,但更为重要的是发现学生的积极品质,并在每天生活中发挥这些品质。 三是积极的生命关系教育。人的生命与周围的事物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与周遭生命、所处环境的共在。这种共在性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多重关系。从这意义上说,人的生命本质上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更能积极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也更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与幸福,倾向于为他人与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反观当下的青少年,或多或少存在着生命关系紧张的状态。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积极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物我关系的教育应该成为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 四是积极的生命意义教育。人的存在总是牵涉到意义,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以价值、意义和目标作为归宿。著名哲学家高清海认为,人之为“人”的本质,应该说就是一种意义性存在、价值性实体。人的生存和生活如果失去意义的引导,成为“无意义的存在”,那就与动物生存没有两样,这是人们不堪忍受的。生命哲学取向的生命教育告诉人们生命意义的本体价值,却没有揭示实现生命意义的途径和方法。积极心理学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可以实现高远目的和生命意义的可靠之路——那就是追求幸福。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认为,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为了获得幸福。积极心理学大师塞利格曼指出,幸福不在遥远的未来,幸福不只是愉悦,幸福来自每一天应用你的突出优势(积极的生命品质),并将优势用于增加知识、力量和美德,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盈蓬勃。积极的生命意义教育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真正意义,进而拥有乐观幸福的人生。 职业教育相关的研究在崔景贵校长的领导组织下已在全国形成一定的气候并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本书的积极心理学已经应用到家庭教育、事业教育以及心理治疗等多个领域,并收到积极的反馈。期待该丛书能得到广大读者以及社会的认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