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6.30
折扣购买: 心中的国学(报国5-6年级适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素养养成系列
ISBN: 9787569947137
人民教育出版社《少儿国学》编辑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专家组建而成,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以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人文精神、传统美德为主要内容,秉承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编写标准,倾力打造出全国第一份面向少年儿童的国家级传统文化期刊——《少儿国学》,并获得“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推荐期刊”“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童蒙文化专业委员会推荐期刊”“国家社科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指定期刊”等诸多荣誉。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 ,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 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 操琴……”一个小男孩在自 家的庭院里倚着大石头,如 痴如醉地读着《三国演义》 里诸葛亮用空城计智退司马 懿的故事。合上书,他甚至 能将故事背诵出来。足智多 谋的诸葛亮与英勇无双的关 羽,都深深吸引着他。昨晚 ,他又读完一遍《水浒传》 ,小说里林冲、武松等绿林 好汉也令他心仪万分。这个 小男孩就是日后的国学大师 钱穆。 钱穆先生出生在江苏无 锡的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 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他七 岁时进入家乡的私塾学习, 天资聪颖,记忆力超群,又 勤奋刻苦,没过多久便能认 很多生字,可以说是过目不 忘。 到了十岁,钱穆进入小 学学习。在那里,他遇到了 许多令他终身难忘的“良师 益友”。其中,他最爱读的 是魏晋南北朝的文章,后来 他又在老师的教授下学习了 朱熹和王阳明的著作。因为 阅读视野开阔,不受某一家 、某一派的限制,所以思想 受的拘束少。他在后来的治 学中都是从典籍出发,实事 求是,持论没有门户之见。 除了接受学校的教育外 ,钱穆受到的家庭教育也非 常重要。他的父亲是一名乡 村教师,对教育有着独特的 见解,对钱穆采取的是启发 式教育方法。在钱穆九岁那 年的一个晚上,父亲带着他 参加朋友的聚会。父亲的朋 友让他背诵《三国演义》中 诸葛亮舌战群儒那一段,他 当即流利地背出,一字不落 ,令在场的大人们刮目相看 ,啧啧②称赞,他便有些得 意。这一切都被父亲看在眼 里。第二天,父亲带着钱穆 外出的时候,路过一座桥, 父亲便问他:“认识‘桥’字吗 ?”“认识。”钱穆自然认识 ,便脱口而出。父亲接着问 :“‘桥’字何旁?”钱穆不明 白父亲为何问如此简单的问 题,但还是恭敬地答道:“‘ 木’字旁。”父亲再问:“‘木’ 字旁换了‘马’字旁,是何字 ?”钱穆开始觉得有些惶恐 ,答道:“‘骄’字。”父亲淡 淡地说:“你昨晚的表现就 像‘骄’字,你明白吗?”幼小 的钱穆当即明白了父亲的用 意,惭愧不已。钱穆先生晚 年还回忆起这件事,说明父 亲对他温和而又严格的教育 使他印象深刻,这也为他日 后虚心治学的态度打下了基 础。 一个人长大后所做出的 成就,与小时候所下的功夫 是分不开的。钱穆童年时受 到的家庭启蒙与国学教育, 令他受益终身。 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有两 位“国学狂人”,他们是师徒 关系,均学养深厚,桃李满 天下,但性情狷介孤傲,人 称“章黄”。章,就是章太炎 :黄,则是国学大师、人称 章门第一高足的黄侃。黄侃 学问精深,诗文俱佳,可是 脾气却怪得很。据说他当年 在中央大学教书时,与校方 约定“三不来”,即“下雨不 来,降雪不来,刮风不来” 。校方敬重其学养,听之任 之。 神童 黄侃,字季刚,祖籍湖 北蕲州(今湖北蕲春),是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音韵训 诂学家。 黄侃自幼聪颖,七岁时 代母给父亲写信要钱,附诗 一首:“父作盐梅令(其父 曾任四川盐茶道),家存淡 泊风。调和天下计,杼轴任 其空。”当他的父亲读信时 ,一位老友恰好在场,读了 此诗,大为赞赏,当即将自 己的爱女许配给黄侃。 九岁时,他已经是乡间 有名的神童。父亲在信中告 诫他:“尔负圣童之誉,须 时时策励自己。古人爱惜分 阴,勿谓年少,转瞬即壮老 矣。读经之外,或借诗文以 活天趣,亦不可忽。”意思 是,你现在有着神童的美誉 ,这自然很好,但应该时时 鞭策自己,不能被美誉冲昏 了头脑。你应该像古人那样 爱惜光阴,不要荒废时日, 虽然现在还年少,但转瞬之 间就长大、变老了。除了读 经书,还可以写点诗文,激 活一下天性趣味,这对于人 生也是不可忽视的。黄侃牢 记父亲教诲,勤奋读书,积 淀了深厚的国学功底,在文 字、音韵、训诂方面自成一 家,同时创作了大量诗文, 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读书 黄侃读书非常认真。每 次读书之前,他都要记下开 卷时间,读完再记下结束时 间,这样按日计功,寒暑不 辍,绝不半途而废。对于那 种随便翻翻、读几篇就放弃 的做法,他极为反感,斥之 为“杀书头”。他的弟子、著 名文史学家程千帆回忆说: “老师不是迂夫子,而是思 想活泼、富于生活情趣的人 。他喜欢游山玩水,喝酒打 牌,吟诗作字,但是有一条 ,无论怎样玩,他对自己规 定每天应做的功课是要做完 的……” 黄侃认为:“书是给人读 的,尽管在上面批写,不要 把它奉为天神似的。”因此 ,黄侃凡读书一定会做圈点 批注,往往一本书读完,全 书已写满了批注,丹黄灿然 ,几乎没有白地儿。他在日 记中曾经提到,自己平生读 书圈点,《文选》大概十遍 ,《汉书》三遍,《说文解 字》《尔雅》《广韵》已经 不知道多少遍了。1935年 ,黄侃因病逝世。去世前, 虽吐血数升,他仍然强支病 躯,将一部书的最后一卷圈 点完成。其读书用功之勤, 可见一斑。P6-9 \"本丛书以兼顾文学性与通俗性的语言、精美有趣的连页配图,为孩子精心编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解读剖析藏在故事中的“中国人精神”,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是一套孩子日常读得懂、内容记得住、考试用得上的专属于中国人的精神成长指南。 丛书针对低、中、高年级三个阅读年龄层,低年级的明理、正己两册专注于孩子的价值观启蒙,内容涵盖苦乐、俭奢、律己、敬人等主题,语言通俗易懂,篇幅较短且全文注音;中年级的立志、处世两册从成功、信念、合作、包容等角度帮助孩子探索自我与社会的关系,选文的文学性、逻辑性增强;高年级的修身、报国两册以篇幅长、层次多、义理深刻的内容形式,依托自立自强、家训家风等主题深化对孩子的人生观培养与家庭观念认同,同时从传承革新、仁士仁政等层面将孩子的视角从自我与家庭拓展到家国天下,培养孩子的格局观与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