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滨/西湖全书

湖滨/西湖全书
作者: 梅重|主编:王国平
出版社: 杭州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19.90
折扣购买: 湖滨/西湖全书
ISBN: 978780758135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庄严和秀丽的天城 元代的湖滨失却城墙与城门,其情形如何,很少见于著录记载。 元代,临安复称为杭州,此后未再改称。杭州在元代遭受一定的破坏, 故宫被毁,城市凋敝,西湖也废而不治,前人以“版荡凄凉”来形容。 隋唐以来,“三面云山一面城”是西湖给人的最初印象。为了表示天下 统一,元王朝禁止修建城墙,杭州的城墙与城门逐渐被夷平,南宋豪门在湖 滨的别馆园墅渐多废圮。清波门外柳浪闻莺日益衰败,零落成水塘泽地,聚 景园遗址竞成为南下迁居杭州的回民的集中墓地,俗称回回坟,也叫坟山窠 。 因为特殊的政治原因,元代的杭州在文化上、经济上与北方包括西域各 国的交融程度,似乎还要超越前代南宋。当时,很有一批少数民族文士俊才 在杭州居住、活动过,朝廷和杭州地方政府与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有使节往来 和贸易关系。这中间有一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到过杭州,后来在他的 行记中,第一次向西方世界介绍了杭州和西湖。 马可·波罗(1254—1324),生于威尼斯商人家庭。他约于1271年11月随 其父亲、叔父经两河流域、伊朗高原穿越帕米尔高原来到东方。1275年5月 至上都,颇得元世祖忽必烈信任,仕元十七年。他游历几遍中国,曾至今新 疆、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及 北京等地。后因伊儿汗国汗遣使向元室求婚,他奉命护送公主出嫁,1292年 初离开中国,从海路抵达波斯,1295年末返回威尼斯。1298年,他在战争中 被俘,于狱中口述东方见闻,由同狱鲁思梯谦笔录成书,是为《马可·波罗 游记》。1299年,他获释,这部游记很快被人们争相传诵,并对以后新航路 的开辟有所影响。 《马可·波罗游记》盛赞了东方的富庶,文物的昌明,其中对杭州和西 湖的介绍在卷二《忽必烈大汗和他的宫廷,西南行程中各省区的见闻录》中 ,占据“雄伟富丽的京师城”和“京师大城其他详细情形”两个章节的篇幅 ,文字用量远远超过其他部分。这说明了杭州在当时的地位及其重要性,马 可·波罗对之印象极为深刻。 马可·波罗开篇是这样说的:杭州是“雄伟富丽的京师(即杭州)城,这 个名称就是‘天城’的意思。这座城的庄严和秀丽,的确是世界其他城市所 无法比拟的,而且城内处处景色秀丽,让人疑为人间天堂”。 接着,马可·波罗分杭城、西湖、皇宫进行叙述。“这座城方圆约有一 百英里……位于一个清澈澄明的淡水湖与一条大河之间。湖水经由大小运河 引导,流入全城各处……最终流人大海。城内除了陆上交通外,还有各种水 上通道,可以到达城市各处。”总括之后,由河而讲桥梁,讲连接的街市, 讲两旁的店铺,讲赶集和商业供货,由此而再讲生活习俗,讲社会分工、从 事职业,讲人的修养与礼仪。 西湖是马可·波罗描绘的重点。 在我所说的湖的周围有许多宽敞美丽的住宅,这都是达官贵人的寓所。 还有许多庙宇及寺院,寺中住着许多僧侣,他们都十分虔诚可敬。靠近湖心 处有两个岛,每个岛上都有一座美丽华贵的建筑物,里面分成无数的房间与 独立的亭子…… 除此之外,湖中还有大量的供游览的游船或画舫,这些船长约十五至二 十步,可坐十人、十五人或二十人。船底宽阔平坦,所以航行时不至于左右 摇晃。昕有喜欢泛舟行乐的人,或是携带自己的家眷,或是呼朋唤友,雇一 条画舫,荡漾水面。画舫中,舒适的桌椅和宴会昕必需的各种东西一应俱全 。船舱上面铺着一块平板,船夫就站在上面,用长竹竿插入湖底——湖深不 过一二寻——撑船前进,一直到达目的地。这些船舱内油彩艳丽,并绘有无 数的图案;船的各处也同样饰以图画,船身两侧都有圆形窗户,可随意开关 ,使游客坐在桌前,便能饱览全湖的风光。这样在水上的乐趣,的确胜过陆 地上的任何游乐。因为,一方面,整个湖面宽广明秀,站在离岸不远的船上 ,不仅可以观赏全城的宏伟壮丽,还可以看到各处的宫殿、庙宇、寺观、花 园,以及长在水边的参天大树;另一方面又可以欣赏到各种画舫,它们载着 行乐的爱侣,往来不绝,风光旖旎。事实上,这里的居民在工作或交易之余 ,除掉想和自己的妻子或情人在画舫中或街车上休闲享乐之外,别无所思。 对南宋皇宫的介绍,马可·波罗承认是道听途说,执笔记录者鲁思梯谦 也没有讳言:“马可·波罗在京师时,曾遇见一个年迈的富商,他曾是法克 佛的亲信仆人,深知法克佛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上述的所有情况都是他告诉 马可·波罗的。” 马可·波罗到杭州的闻见当在元初的至元后期。当时,杭州城墙已经拆 去,他认为西湖就是在城中的,所以“这座城方圆约有一百英里”;在他看 来杭城的各种面貌表象好像没有变化,西湖游赏好像依然照旧,两方面相互 融会,旅游是城市经济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人们精神需 求的一部分。 出入街衢坊巷,出入湖山胜景,湖不再作为城的依靠,而仅仅作为凭借 。湖城相映,是就风景而言,就城市的环境品质而言。也许,在元代短暂失 却城墙的湖滨的意义正在这里。 英国著名的汉学者慕勒指出,《马可·波罗游记》关于杭州和西湖的内 容是全书中最重要、最有趣的一部分。他说,在中世纪西方人的眼里,马可 ·波罗笔下的杭州和西湖就是人间的天堂、现实的乐土。 应该承认,马可·波罗为了扩大影响、追逐名利,的确讲述了不少与实 际情况不太相符的事迹,他的行记有夸张失实、记载错误、疏失遗漏、路线 不明之处,“但我们千万不要忘记马可·波罗是在身陷囹圄,手中既无资料 ,精神又受摧残的环境下凭记忆而讲述其故事的,因此难免有偏颇之处。再 者,本书是一本‘见闻’而非‘旅行日记’,所以我们完全不必苛求……” (《马可·波罗游记》译者“后记”)。这本“世界一大奇书”对推动东西方 的经济文化交流,还是起过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的。它曾被译成几十种语言 ,有一百四十余种抄本,无疑是中世纪伟大的旅游神话。 马可·波罗在杭州没有留下史迹,很长一段时期也没有人提及过他,只 有一个传闻,记录在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游记中,说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里 的某一位罗汉就是这位西域来的奇人。看来同清代传说的十八罗汉像中有乾 隆皇帝的尊容一样,可笑是可笑,但马可。波罗的影响有点显露了。 于今,马可·波罗对杭州对西湖的意义大不同,湖滨六公园北面延扩的 新景区立有这位传奇般的旅行家的雕像。 P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