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华文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32.80
折扣购买: 高三这一年(我和孩子一起成长)
ISBN: 9787507549683
老景,生于20世纪70年代,现工作、居住于北京,就职于某大学。博士学位,国家一级职业指导师,主讲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新生研讨课》等,曾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研修“大学生事务发展计划”。热爱读书与写作,更享受陪伴孩子的过程,希望与孩子一起成长。在近十九年的陪伴中,被孩子称为最懂自己的“知心老爹”。
找点事情做(自序) 儿子回家, 欢快地告诉我, 学校要放假几天。我问为啥?回答说,高考占用教室。我似乎又一次抓住了“战机”,略带夸张的口吻对儿子说:“哎呦,儿啊,明年的这个时候,你可要登台亮相喽,该加油啦臭小子,再这样松松垮垮下去,你可就要丢老爹的人喽。”儿子撇起嘴:“啧啧,又来了,又来了。”一边说,一边快速向自己的屋子逃。估计是担心我又要对他进行“长篇大论”,或许还担心惹急了我,我会拉下脸训斥他,惹得爷儿俩都不高兴,最终还得是他讨好我,我才肯罢休。 儿子进屋轻轻关上了门,可没过一会儿却又探出个脑袋瓜冲着我喊:“臭老爹,我知道了,我玩一会儿手机就开始写作业啊。” 我们爷儿俩曾说好,在住校的一周里,儿子不带自己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只带可以QQ、微信、浏览新闻的“老头机大哥”(儿子对简单智能手机的戏称), 而且不准带入教室。晚上在宿舍可以定时看看新闻,看看球赛小集锦,掌握作业动态,偶尔和同学们联系一下。待周五回家后,可以先爽快地玩他功能强大的手机一个小时, 之后再干“正经事”。 儿子在屋内玩了也就半个小时左右,忽然拉开门夸张地把手机重重地搁在了屋外的鞋架上,去了卫生间。从卫生间出来,大声咳嗽了几声,道:“老爹,我可是把手机放在外头了,准备认真学习了,难道此处没有点掌声吗?” 我故意冷冷地说:“行,给你点掌声。赶紧忙自己的去吧,别再嘚瑟了。” 儿子一直非常在乎我,但确实还没有像我要求的那般“厉害”。在儿子的内心,不知道对于“明年的这个时候要步入高考的考场”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到底压力几何?我自己还是有点压力的。我了解儿子,干体力活不是他擅长的,“闯社会”他也实在不够狠,对于他来说,“老老实实”念个大学,学些本事,稳稳当当过生活,应该更符合他的性格与特点。能够考上个好一些的大学,学习他相对擅长和喜爱的专业,不加把油是难以实现的。 在儿子“讨好”了我,关上门开始写起作业后,我忽然像是进入了某种玄虚的状态,一些想法开始出现在脑际且迟迟没有褪去的意思:“一年后,儿子要步入高考的考场,高考之后,他要进入新的成长阶段。在这一年里,作为深爱他的爸爸,除了周末在家陪护,完成好‘后勤部长’的工作,寻找和把握‘战机’教育一下儿子,我还能够做些什么呢?做些什么会对儿子产生更多一些的帮助呢?” 儿子上幼儿园时住过一年园,读初中时住校三年,儿子说能和小伙伴们经常在一起是件开心的事。考上高中后,儿子和我的想法又一拍即合——申请住宿。做了住校生,一周里有五天(高三后有六天),儿子完全待在学校里,我们也做不了什么。偶尔发个微信,提醒儿子一点事情,往往一、两天后才有回音,或者干脆“石沉大海”。周末回来“质问”,不是“嘿嘿”着说:“哎呦,忘记回了。”就是:“我知道了你说的事情,以为不用回了,呵呵。”周末两天在家,儿子除了玩玩小游戏,看看电视,睡个懒觉外,也要完成作业,作业的量也不算少。其实,就是在家里,我们能够做得也不多。儿子的学习,我们会过问、提醒和给予建议,但从初中开始,我和妻子就没有能力和耐心再去过问每个科目的细节。儿子也习惯了不问我们,作业有问题的时候,往往会上网查查或微信同学问问。 到底能干点什么呢?我猛然像是心血来潮:对,记录和写作。记录自己“高三家长”的全过程,把自己一年里的经历、认识与思考写下来。在一年的记录和书写当中,提高自己关于人生、教育等问题的再认识,以此化解我的焦虑,端正我的态度,让儿子尽可能接受好的情绪、好的家庭氛围、好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给儿子以榜样,让他知道他的“老爹”在下定决心干一件事情后,表现出来的将会是什么样的干劲与毅力。 “好,不错的想法。”我对自己说。 我要把对儿子的“火热”尽可能地掩饰起来,以自己的“忙”和“坚守”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下儿子;用学习、思考和写作让自己的内心尽量平静和淡定下来。努力给予儿子一个尽可能好的“高三陪伴”。 我渴望“静静地”和儿子一同成长,在努力让儿子增强奋斗动力的同时,依然能够尊重儿子的特点,让他按照自己“最适”的状态和节奏,一步步前行。 ?陪伴是送给孩子*好的礼物! ? 作家王蒙力荐并欣然题写书名! ? 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郭涵作序推荐! ? 作者静静地陪同孩子一起成长,在让孩子增强奋斗的决心和动力的同时,依然尊重孩子的特质,能够让他按照*适的状态和节奏,一步步探索人生之路;让孩子体会来自父母的爱,教给他客观、理性认识事物的基本态度和方法,引导孩子学会自我体验、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