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非遗——京绣·刘秀花

北京非遗——京绣·刘秀花
作者: 编者:高伟毅|责编:李然|总主编:徐建辉|口述:刘秀花
出版社: 首都师大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4.70
折扣购买: 北京非遗——京绣·刘秀花
ISBN: 978756567086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 学艺路上尝艰辛 学艺之前 说起刺绣这事,在我没 结婚的时候就懂得一些。 我娘家在河北省涿县( 今涿州市)的高官庄镇。我 1950年出生,过了些年赶 上“大跃进”,8岁吃大食堂 ,那时候的事情我还记得十 分深刻。当时读小学,老师 和我们学生都吃不饱饭,后 来饿得不行,课也上不下去 了。我还记得第一个见到的 老师姓霍,有一天他走进教 室跟我们说:“我都一天多 没吃饭了,讲不了课。”之 后他就领着我们蹲到墙根儿 去晒太阳。唉,那时我就觉 得学点儿东西真不容易,连 老师都这么难,将来我长大 了,还不知道怎么样呢,真 得学点儿吃饭的本领啊! 等长大了几岁,我就开 始到生产队干活儿了,靠挣 工分分粮食过活。但这些不 够,各家就想着干点儿别的 贴补家用。那时我们村出产 杨秆、柳秆,可以做叉子、 大柳。叉子主要是干农活儿 用的,大柳就是编筐的柳条 。同时村里还兴起了养蚕、 做茧。女孩子都喜欢干这个 ,我就跟着那些比我大的姐 姐们忙活。我姐姐刘秀兰会 抽丝,她就让我去烧水。这 烧水也有讲究,温度要合适 ,不能烧开。另外我还干点 儿撸桑叶等打打下手的活儿 。我姐姐还会染线,等她抽 好丝以后,我们到前门外买 颜料,然后我姐姐用买来的 颜料把抽好的丝染成各种颜 色就可以扎了。扎就是绣, 我们那边管绣花儿就叫“扎 花儿”。当时我们就是扎一 些小围嘴儿、枕套、鞋面什 么的。我母亲又会画又会扎 ,我扎的好多小东西都是她 教的。小孩子就把这活计当 玩了,都互相比着看谁扎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