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可夫斯基父子

塔可夫斯基父子
作者: (俄)马克西姆·古列耶夫 著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0.90
折扣购买: 塔可夫斯基父子
ISBN: 978755983596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牺牲 一九二五年,莫斯科。 小市民头道街。① 鲍里斯格列布巷。② 塔甘卡。③ 猎户商行。④ 又是鲍里斯格列布巷。 阿尔谢尼·塔可夫斯基从 季诺维也夫斯克(伊丽莎白 格勒)过来后,走遍了首都 ,也没找到自己的位置。他 尝试写诗,不成,尝试卖书 ,也不成,于是又回头努力 写诗,但是只听到离家前妈 妈对他说的意味深长的话— —“你要全力以赴试着考进 一所高校”。 他总是听妈妈的话。 终于,尝试获得了成功 。塔可夫斯基被莫斯科职业 技术教育局下属的国立高等 文学培训班一年级录取。瓦 ·雅·勃留索夫①去世前一直 是该校校长(瓦列里·雅科夫 列维奇·勃留索夫一九二四 年死于大叶性肺炎,亚历山 大·卡尔洛维奇·塔可夫斯基 同年死于脑溢血)。得知儿 子完成了自己的嘱托后,母 亲玛丽亚·丹尼洛夫娜开始 寄给他自己的部分退休金, 以免这个不幸的孩子在首都 挨太多饿。 在所谓的“勃留索夫培训 班”度过的四年,对于阿尔 谢尼(身边的朋友称他为阿 辛卡、阿尔西克)来说,意 义在于让他去领会,诗歌对 他来说意味着什么。而假如 说,之前他想想这个都觉得 可怕,那么如今塔可夫斯基 很清楚地知道,诗歌对他来 说意味着一切。 重要的是马上明白了这 一点!并且不在琐事上耗费 精力! 持如此看法的不只他一 个人。他的同学——丹尼尔 ·安德烈耶夫、尤里·多姆布 罗夫斯基、罗伯特,施蒂尔 马克、玛丽亚·彼得罗维赫 都认为文学创作即生活的惟 一意义,为了它可以不顾一 切。诗人玛丽亚,彼得罗维 赫(1908~1979)回忆:“我 没有往各个出版社投稿。不 用说也明白,这不是他们所 理解的诗歌。我的朋友们也 完全没想出版自己的诗。重 要的只是:写。” 多年后,塔可夫斯基形 成了这样的人生信念:“如 果有人在我临死前问:你为 何活在大地上,实现了什么 ,想要什么,寻找什么,渴 望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 答:‘我梦想让诗歌回归本 源,让书籍回归其生于斯的 、很久以前诞生过全部早期 人类的大地母亲的怀抱。’” 据同级同学,尤其是女 同学回忆,阿尔谢尼,亚历 山德罗维奇长得极其迷人— —高挑个儿,身材匀称,薄 薄的红唇上总有一抹神秘的 微笑。 “塔可夫斯基,您用口红 啦?” “瞧!瞧!”阿尔谢尼用 衬衣袖子擦擦嘴唇,“没有 !” 可是他的嘴唇因此更红 了。 诗人尤利娅·奈曼(1907— 1994)写道:“这种黑白分明 之美的独特性我是后来才渐 渐意识到的。第一眼只不过 注意到任何一个英俊的黑发 男子都会有的东西:洁白前 额上黑色的剑眉。还有红唇 。” 可这只是第一印象! 塔可夫斯基精致文雅, 有一种高傲的柔弱,一副“ 乐天的倒霉蛋”,然而知道 自己斤两的样子,喜欢故弄 玄虚,又和所有人保持伸手 可及的距离。他完全有可能 在某场索洛古勃、库兹明或 巴尔蒙特风格的例行诗歌即 兴朗诵会上,放肆地朗读某 些荒谬绝伦的东西: 今天妈妈来看我: “阿尔希克,你怎么这个 样子!” 但是,我怎样用简单的 话告诉她, 我什么毛病都没有? 应当认为,生病是稍晚 时候的事,是在玛丽亚·伊 万诺夫娜,维什尼亚科娃进 了国立高等文学培训班预科 班之后。很快大家就开始叫 她玛鲁夏①,因为她的确像 个小姑娘玛鲁夏——体态苗 条,齐腰的亚麻色的辫子, 不可思议地文静,不慌不忙 ,是个真正的俄罗斯美人儿 。然而,她的目光里有某种 神秘的忧伤…… 后来才知道,玛鲁夏的 父母——来自老莫斯科大贵 族之家的薇拉·尼古拉耶夫 娜·杜巴索娃和卡卢加人伊 万·伊万诺维奇·维什尼亚科 夫离婚了,姑娘因此非常痛 苦。父母离异后玛鲁夏跟了 父亲,他是个性格强硬的人 。比如,他起初拒绝让前妻 来看孩子。后来冲突解决了 ,但关于当时的记忆永远留 在了玛丽亚·伊万诺夫娜的 心里。 考国立高等文学培训班 对于这个姑娘来说,很可能 成了某种对自己的声音,而 且正是自己女性的内在声音 的独特追寻,与父亲在一起 时,这种声音实际上是没有 听到过的,就连玛鲁夏自己 也没有。 P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