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燕山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8.20
折扣购买: 猫城七日
ISBN: 9787540241407
李娟,1974年生,浙江余杭人,浙江大学文学博士毕业,现为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文学写作等课程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著有《“沈宋体”研究》《文学写作实用教程:从基础准备到文体写作的具体指南》,主持完成和参与研究省市社科基金项目数项,并发表相关研究论文十余篇。
第一章 八三镇雨夜 午夜时分,石明亮抵达八三镇,这是他重回猫城 的必经之地。 一片漆黑中,送他前来的小车忙不迭调转车头开 走了,“突突”的马达声渐行渐远,留下石明亮独自 站在小镇入口处,空旷的广场上只有他的身影,高大 强悍又孑然寥落,如同茫茫荒原尽头一座孤独的山峰 。 就在这时,大雨突如其来,密不透风的雨水从石 明亮身后的荒原上横扫过来,带着不可一世的气势将 夜色洗得苍白透明。镇上的街道、房屋以及成片的香 樟树林,在漫天雨水中散发出幽暗的微光,没有灯火 和人迹,只有哗哗的水声,死寂的八三镇宛如一片树 叶,飘荡在寒冷的雨夜里。在滂沱大雨中,石明亮这 才有了回到故乡的感觉:到了八三镇,就等于回到了 猫城。 这里的每个人都知道:连接猫城和外面的世界, 是八三镇存在的唯一意义。 狭长的八三镇呈东西走向,西面是一片辽阔的荒 原,穿过杂草丛生的荒原,可以走到省城和更远的地 方,东边是小镇的尽头,那里有一条盘山公路,蜿蜒 曲折,通往石明亮的最终目的地——猫城。作为猫城 的人口,八三镇原先只是山脚下一块较为平整的荒地 ,常年堆放着等待中转的物资,有猫城出产的茶叶、 草药、木材和各种山珍,也有外来的商品。随着猫城 的出产越来越多,这块荒地变得更加热闹。出生在猫 城的石明亮小时候听老人们说起过,八三镇始建于清 帝退位那年,人们只花了几个月时间就建好了八三镇 ,他们造房子、铺马路,后来还在山脚下设立马车站 ,除了货运,车站每隔七天发一趟班车,往来猫城和 八三镇之间。很多在猫城活不下去的穷人举家搬迁到 八三镇上讨生活,小镇迅速繁荣起来。 即便如此,仍然没有人认为八三镇可以长久地存 在下去。一开始镇上的人就知道,猫城在挖一条长达 十里的隧道,一旦隧道打通,猫城就可以突破崇山峻 岭的包围直通外界,再也不需要从八三镇中转。 有一阵子,七天一趟的班车定期从猫城捎来各种 消息: “猫城的有钱人花了大价钱呢,为了开隧道,特 地找了省城里留洋回来的工程师。” “这项工程了不起啊,隧道一通,城里的人都受 益,倒是一桩积德积福的事!” “你以为这些有钱人图什么?还不是钱!隧道一 打通,他们是省了事,赚钱更快,可八三镇就遭罪了 ,大家没活干,不晓得多少人要饿死呢!” “听说快了,隧道很快就要打通了,就差最后一 百米。” 从八三镇建造之初起,关于隧道的消息就不断传 来,所以八三镇上的一切全是临时的,没有人愿意为 这块注定要被抛弃的地方花费心思。镇上的房屋照着 猫城的样式搭建,砖木混合的结构,坡顶黑瓦,可用 的都是最差的材料。人们甚至懒得给镇上的街道命名 ,而是直接把猫城的地名拿来使用:沙地街、团圆里 、木巷……八三镇仿佛是猫城的倒影,简省潦草,随 时可能消失。 出人意料的是,猫城隧道的最后一百米始终没有 打通。 最早猫城的商人们高价请了省城的工程师和一支 专门的施工队。开挖之前,施工队在山脚下做了一场 爆破表演。在人群的包围下,矮小干瘦的年轻工程师 有条不紊地指挥工人在一块坚硬如铁的岩石上打孔、 填人黑火药包,然后点燃导火索。随着一声巨响,几 个爆点同时炸开,岩石瞬间化为细碎的石粒和粉末, 火光、尘土和碎石四下飞溅,围观的人们惊呼着躲闪 不及,不少人脸上被细碎的石屑打到,纷纷喊痛:“ 原来这么点点火药这样厉害!”爆破表演让整个猫城 对打通隧道的事坚信不疑,一时间那位留洋归来的年 轻工程师成了猫城的英雄,人们相信他会带领施工队 完成隧道工程,给猫城带来更大的财富。“人不可貌 相啊!”人们都说看不出这个瘦得皮包骨头的年轻人 竟然有这么大的本事,那阵子在桥头算命的阿二逢人 就念叨:“身如孩童,眼小聚光,这是天生异相,这 个年轻人不是凡人,了不得!”由于地势险峻奇崛, 隧道只能从猫城一点一点向外挖。工程历时数年,施 工队用黑火药爆破开路,配合专业的挖掘工具,克服 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将隧道推进到群山深处 ,离打通只剩下一百米。在令人欢欣鼓舞的收尾阶段 ,猫城早早准备了盛大的庆祝仪式,只等捷报传来。 然而人们等来的却是大塌方的噩耗。据逃出来的工人 说,那天早上,年轻的工程师如常进入隧道,布置爆 点。由于地形复杂,又要想办法减小爆破的振动强度 ,工程师花了很长时间才确定炸药的用量和位置。最 后他直起腰,满脸是汗,很难得地咧嘴一笑,对围着 他的工人们说:“放心吧,我们很快就可以回家了。 ”就在此时,隧道顶部忽然格格作响,划然开裂,掉 下一块巨石。石块状如尖刀,迅速垂直落下,把这个 年轻有为的留洋工程师当场劈成两半。“红的白的流 了一地,脆得像切西瓜一样!”说到这儿,死里逃生 的工人仍然十分后怕。后来,隧道顶上不断掉下更多 沙石,随之而来的大塌方几乎把整个施工队全部埋在 里头。 这项伟大的工程就此前功尽弃。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