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世界知识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2.40
折扣购买: 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
ISBN: 9787501263448
1973年出生于,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首席教育顾问,国际儒学联合会会员,海南省监狱劳教系统特聘德育讲师,云南省道德大讲堂顾问,英国威尔士大学汉学院首席讲师。 原毕业于信息专业,听闻师长教诲后,深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为当世亟需,乃以师志为己志,终身力行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003年年底起,与爱心人士共同创建“海口孝廉国学启蒙中心”并担任主讲教师。2006至2008年,担任安徽庐江汤池镇“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训导长、常务副主任。主办“幸福人生讲座”三十多期,获得热烈反响。2009年,担任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主讲教师。2010年年底,带领中心同仁研习、弘扬初唐名臣魏征、虞世南等编辑之《群书治要》,并选编《群书治要360》系列读本,以便诸多政治、企业界人士及普通大众,汲取古圣先贤的智慧并实际运用。出版有《弟子规四十讲》《朱子治家格言讲记》《了凡四训讲记》《承传千年不衰的家道》《做孩子一生的贵人》等,均备受读者欢迎。
“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无怨无悔的人生从孝悌开始《大学》里面讲,“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古代像范仲淹确确实实做到了这一点,父子之间无怨无悔,兄弟之间无怨无悔。范仲淹的第二个儿子范纯仁,我们看这个“仁”字,仁爱,果然没有辜负父亲对他的期许。现在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没受到文化熏陶的,你叫他去爱人、去关心人,他说我爱不起来、关心不起来。所以,仁爱有个源头,源头在哪儿?“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爱的根本在孝,是从对父母的孝、对兄弟姐妹的友爱来的。范纯仁的孝悌做得非常彻底,他后来为官,爱民如子,都是从这个根本来的。范纯仁考上进士,德行又很好,朝廷让他当官,他说 :“我不能去,我要侍奉我的父亲范仲淹。”再好的官位他都不去干,他就老老实实地在家里侍奉父亲。后来父亲去世了,朝廷又想把他调到京城做官,结果范纯仁又说 :“我的大哥身体不好,所以我不出来。”父亲走了,他侍奉大哥范纯佑,跟侍奉父亲一样恭敬。你看在功名利禄面前如如不动,都是想着孝悌的精神,都是这份对父母兄长的情义、道义。兄长去世以后,范纯仁才接受公职,离开家乡。我们想想,他之前都没接受,富贵福报就折损了吗?人有时候会想,机会来了,不把它抓住,以后就没机会了。当我们去抓名利,假如损害了道义,福报折一大堆,哪是聪明!范纯仁没有去攀功名利禄,但该是他的福分跑都跑不掉。范纯仁后来当到宰相,他的官职比父亲还高,父亲是副宰相,他是正宰相。但是我们中国人,子孙的官职成就比父母、祖辈高的时候都不炫耀,为什么?对父母、祖宗感念。没有父母就没有我的成就,所以怎么可能炫耀?不可能的。古人很明白,连祭祀都懂这个道理。父亲是个普通的读书人,儿子是大夫,是国家的栋梁,父亲去世的时候用一般读书人的礼送他,但是往后每一年祭祀,统统用大夫的礼。你看我们古代的礼仪很厚道,孩子这么有能力,谁的功劳?父母的!我们看到这些很感动。现在的孩子有了一点小表现,都拍着胸脯,你看我多能干,都是我的能力。忘本!骄傲!人生跌得爬不起来的都有。我们看一些颁奖典礼,最感动的是什么?获奖者上去,感谢父母,“没有父母的栽培、照顾,没有我的今天”。对!这样的公众人物才是有德行,不忘本。范纯仁的官职比范仲淹还高,没有几个人知道,因为都把功劳给了自己的父亲。孝悌做得很好,范家影响了整个朝廷,影响了整个社会的风气,“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全国人民都以他们家为榜样,进而效法。范仲淹的故事,在他还没有去世以前就传到了街头巷尾,就有人立祠堂祭祀,人民念他的恩念得非常深。他离开这个地方到其他地方当官,舍不得他走,就立祠堂。新来的官员很聪明,知道范仲淹在这个地方影响力很大,很多做人处事的教诲留在百姓心中,所以他还会祭拜范仲淹。这么下去,这个地区的百姓都尊重他,一起效法他的风范。范纯仁当官的时候,有一次所管辖地遭受天灾很严重,吃不上粮食。而开仓赈灾必须经朝廷批准,一来一回,有可能会有人饿死。当下范纯仁决定开仓放粮,救了很多人。朝廷有人要陷害他,觉得抓住了他的把柄,没有朝廷的旨意,居然私自开仓,就参了他一本。朝廷派遣官员来调查此事,官员还没到,这个消息先到了,当地百姓赶快把自家的粮食都拿出来,倒到谷仓里面。他是仁爱的心,所以百姓也爱戴他。范氏家族,在往后的一千多年,总共出了七十几个部长级以上的官员。只要细细去研究历史,真的可以看到一个家族对社会、民族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