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湖南人民
原售价: 33.00
折扣价: 24.70
折扣购买: 飘摇的传统--明代城市生活长卷
ISBN: 7543813157
明代城市大多经过系统的规划,街道两旁居民住房,一般以官沟为限, 不得超越,否则就是违章。明中期以后民居吞食街道现象的漫延,势必带来 很多弊端。首先,向外伸展的虚檐、披檐,大多将官沟堵死,一遇雨季,骤 涨漫街,水道不通。其次,虚檐、披檐左右相连,无砖墙相隔,板薄蓬干, 容易发生火灾。第三,街坊居民中的中下户,住房里面大都是泥地,屋又低 矮,屋中阴暗。如果再在屋外加盖重檐,屋中采光更差,阴气闭郁,阳道不 畅,容易得病。 明代城市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名色繁多:有茶楼、茶坊,门上 挂着水帘子,屋内支起炉子,以茶招揽四方客人,专售梅汤、和合汤、胡桃 松子泡茶。有酒馆、酒店,挂着大大的“酒”字旗。如果是一座大酒楼,就 更加气派。里面有百十座阁儿,周围都是绿栏杆。四处街衍窠子里的粉头妓 女都到酒楼赶趁,怀抱琵琶,弹唱曲儿,或者吹笙品笛,替公子王孙或食客 侑酒。有各种食店、面店,买卖各种吃食。如羊肉面店,日宰羊数只,面如 银丝,有蒜面、肉内寻面,兼卖扁食、夺魁。此外,还有杂货铺、绸缎铺、 当铺,如此等等。 在这众多的店铺中,涌现出了一些在全国知名度相当高的店铺。它们不 仅在本城消费者中颇有声望,同时也在全国各地的客商中留下了良好的信誉 。 明代城市文化的繁荣,得力于雕版印刷业的发达。北京是当时全国的政 治文化中心,印刷业虽不发达,但全国几大印刷地的书籍都汇聚京城发售。 洪家老铺就是当时北京一家久负盛名的书铺。据韩泰华《无事为福斋随笔》 记载,这家书铺位于西河沿,主要刻《绅齿录》一类的书籍。读过《儒林外 史》的读者,一定对马二先生留有印象。这位马二先生,就是当时相当风行 的八股文的选家。而在明代确实存在着许多这样的人物。明代实行八股科举 取士,书生们要揣摩风气,必须要熟读八股文章,因此那应时的制艺必须要 刻本,这种士子的八股文章,着实给书坊店铺做了一桩好买卖,而一般操持 选政的作家,便成了书坊店里的台柱子。据说,自明末以来,时文选家当数 吕留良最为有名,天盖楼出的本子风行海内。将这些选本拿到书坊发卖,“ 其价一兑至四千两,可云不胫而走矣”。(王应奎《柳南续笔》卷2)此外, 在万历末年,江西的艾南英、陈际泰等人的八股选本也风行一时,苏、杭的 书坊店铺,纷纷高薪聘请他们,评选文章。 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