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思维的八堂课

科学思维的八堂课
作者: (英)吉姆·艾尔-哈利利|责编:曲沛然|译者:殷融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7.80
折扣购买: 科学思维的八堂课
ISBN: 9787521748352

作者简介

英国萨里大学物理学教授,量子生物学家。 英国广播公司主持人,《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也是英国著名的科学传播者之一。 曾获得大英帝国官佐勋章,英国皇家学会和英国物理学会授予他迈克尔?法拉第奖和开尔文奖,以表彰他在科学教育方面的贡献。 2005—2007年,他参与拍摄BBC的纪录片《爱因斯坦大脑之谜》和《原子》,在BBC(英国广播公司)制作广播节目《生命科学》,广受好评。

内容简介

简单与复杂——简洁的解释未必是Z好的 在日常生活中,事情往往不像我们希望的那么简单 。化用爱因斯坦的话,我们应该使事情尽可能简单,但 不能过于简单。尽管如此,“ 越简单越好”的观点似 乎已经广为传播。 如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将论点简单化”的趋势, 尤其是在伦理或政治问题讨论中。这种做法忽略了精妙 和复杂的关系,将每件事都简化为“ Z小公约数”,把 问题简化成表情包和推文,于是细微差别都消失了。 当你试图理解这个混乱纷杂的世界时,将复杂问题 简化成清晰而明确的观点是很有吸引力的。但你可能忘 了,简化复杂性的方法不止一种,一切取决于你选择忽 略哪些方面以及强调哪些方面。这意味着,从同一个复 杂问题中可以提炼出两种或两种以上完全不同的观点, 且每一种观点都被其支持者视为无可辩驳的真理。但是 ,就像许多科学知识一样,现实生活是琐碎而棘手的, 在我们就某事下定决心之前,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和注意 事项。他们总是说,简单点,不要用细节来蒙蔽我。然 而令人惊讶的是,如果我们承认一个问题的复杂性并从 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它,它反倒会清晰起来,也容易理解 。 这一观点为物理学家们所熟知。我们说许多事物的 性质是“取决于参考系”的。从行驶中的汽车的车窗扔 出去一个球,当观察者的参考系不同时—例如在车内或 在马路 边,这个球的运动速度看起来就是不一样的。球速 没有绝对值,所以当乘车人员和路边行人对球速给出不 同的估计数值时,他们都是正确的,只要在自己的参考 系中就没问题。有时,人们对某事的看法取决于视角和 层次。一只蚂蚁所看到 和体验到的世界与一个人、一只鹰或一头蓝鲸的世 界截然不同。同样,宇航员在太空中对地球的观察与地 面上他同伴对地球的观察也不同。 总之,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取决于自身的参考系,这 使得我们更难发现世界到底是“ 怎样的”。事实上, 许多科学家和哲学家都主张,要了解现实的真实面貌其 实根本不可能, 因为我们只能说我们是如何感知到了现实:一切都 取决于大脑对感官信号的解释方式。但与此同时,外部 世界确实是独立于我们的思维而存在的,我们应该尽量 以一种不那么主观的方式去理解它,不要那么依赖我们 的参考系。 几年前,我在BBC(英国广播公司)制作的广播节 目《科学生活》(The Life Scientific)中采访了英 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Peter Higgs),著名的“ 希格斯玻色子”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我问他能否在 30 秒内解释什么是希格斯玻色子。他郑重其事地看着 我,然后摇了摇头,我必须承认,当时他的表情中没有 丝毫感到抱歉的意味。希格斯解释说,他倾注几十年时 光后才理解了量子场论中希格斯机制的物理特性,人们 一份简短的通用思维指南 作用是超越有限的感官、超越歧视和偏见、超越恐惧和不安、超越我们的无知和软肋来理解这个世界。 训练科学思维的八个关键经验 真理和不确定性的本质,怀疑的作用,简单化的利弊,防范偏见的价值,循证思维的重要性……本书将科学研究的原则运用于日常生活,用科学思维理解社会争论,能够获知关于世界的更多真相,使得生活变得科学、从容而理性。 来自科研工作者的坦诚总结 英国萨里大学理论物理学杰出教授艾尔-哈利利是量子生物学的专业学者,本书中他分享了科学家们共同具备的思维方式,运用自己在理论物理研究中的科学经验解析社会议题,邀请读者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全篇极简术语、零公式,轻松掌握要领,但经典实用的底层逻辑值得反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