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4.80
折扣购买: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2008中篇小说卷
ISBN: 9787550038677
骄傲的皮匠/王安忆 一 倘若要说明这块方寸之地为什么属于小皮匠 ,大约就要涉及这近代城市的发展史了,具体地 说来,且又是一些个别的人和事。最初时候,这 片地方还是在城市的近郊,外国人在这里开了墓 园,本地人称“外国坟山”。四周就有了一些鲜 花店、蜡烛店,还有出售木雕和石刻的十字架、 小天使、耶稣圣母像等等装饰墓地的用物。后来 ,墓园的边缘,那些连接田地的地方,被开辟出 来埋葬中国人,墓园扩大了,周遭就有了中国殡 葬习俗的店铺:香烛、纸扎、寿衣、锡箔、中国 样式的棺椁。再后来,墓园越延越广,最深远处 ,其实已成荒冢。终于有一天,工部局征下地皮 ,准备建住宅区。第一要务清理墓地,也就是本 地人说的“坟山”。先在报纸上登了七天启事, 让中国人来迁坟,无人认领的墓便拾骨平地,一 总焚烧,只留下外国人的墓地,用围墙圈起来。 这样,周遭的殡葬业便不驱自散了。等这片地方 建起几条弄堂和一排洋房,初具街区规模,就又 有一些当年的旧业主回来,不过都转了行。有的 摆水果摊,有的是馄饨挑,还有的做了看弄堂的 人。其中有一个浦东人,原来是卖锡箔的,现在 骑了脚踏车,车后面坐一个蒲包,包里面是河鲜 鱼虾,挨家挨户兜售。渐渐与住户相熟,还和一 个山东籍的巡捕交了朋友,就在一条弄堂口搭出 偏厦,卖虾肉馄饨,将原先的柴爿馄饨挑挤走了 。浦东人的女人也从乡下上来,镇日坐在弄堂口 挤虾仁。后来生意做大了,巡捕又到别处为他找 了地方开店。这偏厦,其实只够放一个煤炉坐汤 锅的,巡捕又让给一个铜匠做营生。后来,巡捕 走了,铜匠自作主张把地方让给他的同乡人,一 个盐城乡下的皮匠。自此,这块地方就归了皮匠 的行业以及家族。 在城里,所谓皮匠其实就是鞋匠。城市里又 不像农村,有牲口的鞍具勒口什么的,除去脚上 一双鞋还有什么皮具?这个皮匠将手艺和地盘传 给了儿子,自己回乡下度晚年了。然后,儿子也 老了,从小皮匠变成老皮匠。这个街区呢,随着 城市的扩展,早已从边缘走向中心,但是,依然 以居住为主,与闹市只相距一条马路。中间,皮 匠也挪过几回地方。弄堂要卫生整顿,就让弄口 的营生撤离,去什么地方?铜匠去了小菜场,补 丝袜的女人回家里去,老虎灶关掉一个,那一家 生煎包子铺归进区饮食公司,重新挂牌为合作食 堂。皮匠摊收拾收拾,挪到马路对面,一排街心 花园前。所谓街心花园只不过是一条两米宽的绿 化带,沿墙十数米,墙里面是一所中等师范学校 。师范学校总是女生多,女生脚上的鞋是需要经 常修理的,纽襻断折,后跟磨损,帮和底脱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