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敦煌文艺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48.00
折扣购买: 旋转在石磨上的岁月
ISBN: 9787546817101
那些生活在乡村的鸟儿们 在乡下,鸟儿们的一天,总是这样开始的:东方既白 ,看到一丝光亮透进门来,它们就起床了。一个一个从树 上、房檐、墙洞里探出头来,先做伸展运动,再做跳跃运 动,然后开始每天必修的“早读”——吊着嗓子练唱,乡 村就是被这些小精灵们吵醒的。于是,朦胧的山野,轻轻 抖落一袭夜衣,欣欣然睁开睡眼。杨、柳、榆、槐,这些 乡村的守望者,被风柔软的手摇醒后,打了个激灵。村子 里的门扉一开,上地的农人便带着农具,步上田埂,把刚 刚醒过来的村庄甩在了身后。先前还在沉寂中的村子,一 下子热闹了起来。 麻雀们起了个大早,拮据的生活不容它们有丝毫的偷 懒。显然,它们是鸟类的平民阶层。这些黄土旮旯的土著 居民,生就了一副土生土长的容貌,根本不能靠长相挣得 一口饭吃。没有嘹亮的歌喉,也就无法唱出悦耳动听的乐 曲,有一副嗓子,只是相互打打招呼、说说话、问候问候 而已。那身躯,更是小得有点猥琐,这注定了它们在争斗 中常常处于劣势。一辈子穿一身土黄色的外衣,这样的形 象表明,麻雀和黄土地有着割不断的联系,自打降生到这 个世界,就再也没有离开过黄土地,那是它们的根啊!如 果把它们一粒粒的身影散落在土地里,你会发现,那些小 家伙们,和黄土地几乎没有多少区别,不加细辨,根本分 不清哪是麻雀,哪是土坷垃。它们从不挑拣名山大川、雕 梁画栋,连心向往之都不曾有,倒是沟梁峁面、崖涧嘴岔 ,这些艰苦边远的地方,到处都可为家。那住房条件,一 看就知道是低收入群体的,至今仍然保持着先民原始的居 住方式和习惯。房眼(方言,指房顶与墙壁之间因盖不严 而形成的小洞)、椽缝、墙洞、崖穴,只要能避风遮雨, 与家人相依相伴,就是一个舒服幸福的家,连向阳、背阴 这些讲究都不考虑。如此看来,它们对家的理解是何等的 现实和朴素啊! 不要小看了这些灰头土脸的小生灵,外表的平常,一 点儿也不影响它们成为鸟类中精明的乡村“哲学家”。因 为它们对活着的理解自始至终浸润着一种哲理:简单而默 然地过日子,随遇而安,心态平和。难道不是吗?麻雀们 从不追逐奢华的物质享受,即使因为生存,不得不到田野 去吃谷物,那也只是取得一份生存所需而已,从不贪吃贪 占。因为这些一贯的现实表现,农人们很是理解麻雀,对 它们与鸡儿们争食、去田野吃粮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 眼,只当不曾发生一样。在乡村生活惯了,麻雀们不仅学 会了与人友善相待,互相之间更是和睦相处,尽管有时也 吵架,但吵过之后,常常相互摸摸脸颊,拍拍翅膀,又若 无其事地双双飞来飞去。长期的相安无事,使得麻雀成了 人们心头的安慰。即使黄昏时分,它们聚在村头的柳树上 开会,不管是为了麻雀家族长远发展的事情也好,抑或为 了一些家长里短的琐事也好,争吵得不可开交,在人们看 来,那也是令人欣慰的。就像一群贪玩的孩子,因为争抢 一个玩具而打架,不但不令人生气,反而更增加了几分可 爱。 和麻雀的低调不同,喜鹊,是乡村里的“嬉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