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昆虫记:读懂法布尔的昆虫世界

解读昆虫记:读懂法布尔的昆虫世界
作者: 詹志鸿
出版社: 江苏科技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3.90
折扣购买: 解读昆虫记:读懂法布尔的昆虫世界
ISBN: 9787571326432

作者简介

詹志鸿 昆虫爱好者、昆虫学者。目前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攻读昆虫学硕士学位。自幼喜爱昆虫,痴迷甲虫,尤其是锹甲科与赤翅甲科昆虫。 知名科普期刊《科学大众》杂志昆虫栏目特约作者,南京守望自然科普中心昆虫导师,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重点支持培养的青年科普作家。

内容简介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序言:为什么要重读《昆虫记》? 世界上物种最多的动物是什么?很多人都知道是昆虫。作为重要的节肢动物中的一员,昆虫的物种不仅在无脊椎动物中占据绝大多数,更是在整个动物界中占据了超过80%的席位!作为地球上重要的动物之一,昆虫悄然生活在人类的身边,并与人类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既然昆虫如此重要,那么讲好昆虫的故事并为人们揭开昆虫世界神秘面纱的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说到这,就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一本跨时代的著作——《昆虫记》。 《昆虫记》是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先生的著作。全书一共11卷(含附录1卷),共计数百万字,主要描述了百余种昆虫的形态、习性,以及法布尔对于这些昆虫的思考和自己独到的见解。它既是一本昆虫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极具文学底蕴的散文著作。在每一页的字里行间,我们都仿佛能看见这位谦逊好学的昆虫大师俯身于野田山间,孜孜不倦地研究和记录他所看到、所了解、所热爱的昆虫们。 如今,距离法布尔先生的《昆虫记》出版已经过去了百余年。大师描述的昆虫们依然生活在我们身边。作为生态环境中的一员,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愈发紧密。而如今,随着科普教育的逐渐发展,讲好昆虫故事,帮助更多热爱昆虫、热爱自然的人们了解这个神秘的昆虫世界的任务也愈发重要。相信不少人在阅读《昆虫记》时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书中描述的昆虫真的生活在我们身边吗?为什么我们平日里看不到它们?尤其是当《昆虫记》被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很多孩子在读完原文后,依然会对书中所描述的一些物种感到困惑: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这样的课文?这样的疑问其实是一件好事。因为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对知识渴求的表现。时隔百余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改变。那些在《昆虫记》中较为常见的昆虫们,可能也随着环境的开发躲进了大山深处。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编写一本以《昆虫记》为主题,介绍昆虫故事的书籍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于是便有了这本《解读昆虫记:读懂法布尔的昆虫世界》。 与《昆虫记》类似,本书也是偏向于介绍昆虫们的生活习性而非单纯教授昆虫的识别技巧。了解昆虫们的名字固然重要,但讲好一个故事比写一个名字更有意义。说实话,我虽是昆虫学专业,但面对这么一个题目未免还是有些紧张。我害怕凭借拙笔讲不好故事,那写出来的东西就变成了单调的重复,索然无味。但几经思索我还是毅然拿起了笔,决定向广大自然爱好者说出昆虫们的故事,说出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们的故事。让我下定决心的原因有三: 首先,距离《昆虫记》的出版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法布尔先生所看到的环境生态与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模一样的吗?答案显而易见。随着环境的变化,一些昆虫的生活习性,包括分布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而这样的变化值得我将它们记录在案。 其次,市面上的《昆虫记》图书很多,但几乎都为删减版。原版全书共计数百万字,很多青少年读者在阅读时难免会觉得晦涩,尤其是当他们之前没有具备较为扎实的昆虫学基础时。做一本方便青少年阅读和理解的书籍,不论是从教育还是从科普的角度都很有意义。 最后,法布尔先生向我们所展示的昆虫种类,绝大部分都是生活在欧洲或者仅限于法国地区。如果我们仅仅根据书中所介绍的物种去衡量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昆虫,未免有些按图索骥了。若从学术的角度出发,对《昆虫记》中物种的重新整理也是颇有意义。随着昆虫分类学的不断发展,昆虫学家们对于分类的探究领域也逐渐从外部形态转移到了基因和分子的层面。此时再纵观原书,一些昆虫的分类地位 就有待商榷了。因此,我也会将这些分类地位发生改变的物种加以标注说明,告诉读者们如今的昆虫学家是如何看待这样的变化的。 正如研究的对象一样,昆虫学也是一门神秘的学科。我将我的导师——北美著名的鞘翅目分类学家丹尼尔·K.杨(Daniel K. Young)博士的话送给大家:“没有人能称得上是一名昆虫学家。这门学科浩瀚如星海,并非单个人的智慧所能掌握。” 也正如法布尔先生在《昆虫记》第七卷中说的:“学位没有授予人故步自封、不再学习的权利,如果一个人真正激情满怀,他就终生是个小学生,只不过不是书本的小学生,而是世间万物这个知识永不枯竭的大学校的小学生。” 这本书的完成绝非一人之功。它同样凝结着家人、朋友和导师的付出与努力。这是一本写给我的爷爷詹友仁老先生和我的父亲詹其跃先生的书:是他们带领我勇敢地走进了昆虫的世界,鼓励我不断钻研探索昆虫的奥秘。这是一本写给我的挚友冯浈皓、高凡、陆海杰和李泽川的书:感谢他们慷慨地为我提供了本书中的昆虫图片,让这些昆虫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出现在读者的面前。这本书是一本献给我的导师丹尼尔·K.杨博士的书:他对昆虫的热情总是激励我更深入地学习昆虫学。这也是一本写给所有热爱自然、喜爱昆虫的人们的书:希望通过这本书,能让大家了解到这个神奇的昆虫世界;也能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敬畏自然。 编辑推荐: 《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法布尔被称为“昆虫世界的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 要读《昆虫记》,先读这本书! 了解昆虫8大目,认识《昆虫记》近百种昆虫! 致敬昆虫大师法布尔,带领读者走进迷人的昆虫世界! 1、《昆虫记》辅助阅读之选,全新考证原著近百种昆虫! 《昆虫记》诞生至今,得到了来自文学界的无数赞誉与推荐。大文豪雨果称它为“昆虫的史诗”,鲁迅则把它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昆虫记》因其巨大影响力、独特的文学价值被节选入课本,一直以来都是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首选,更是被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大家都在买《昆虫记》,但是共计11卷(含附录1卷)、数百万字的《昆虫记》,你真的读得懂吗?不想看市面上的摘译版《昆虫记》,又没时间慢慢消化原版大部头。这本书考证原著近百种昆虫,帮读者快速读懂《昆虫记》! 2、更新昆虫知识,解读百年前的昆虫世界! 距离《昆虫记》的出版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法布尔先生所看到的环境生态与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模一样的吗?当然不是! 随着环境的变化,一些昆虫的生活习性,包括分布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本书更新学术观点,同时考证《昆虫记》里的物种,带读者解密百年前的昆虫世界! 3、普及昆虫百科,运用昆虫分类学搭建完整科普体系! 《昆虫记》里为什么还有蜘蛛和蝎子?法布尔为什么大量的篇幅在重复描写同一个物种? 不得不承认,百年前的科学家还缺少当代严谨的昆虫分类学观念! 本书运用昆虫分类学,将《昆虫记》中描述的昆虫种类重新分门别类,让读者在了解这些有趣的昆虫习性时,更帮读者建立完整的昆虫知识体系! 4、原创观察摄影,直击昆虫形态和昆虫行为! 法布尔的《昆虫记》,语言幽默、生动形象,但是看不到清晰的昆虫照片,读完之后还是分不清各个物种怎么办? 本书包含原创观察摄影,数十张高清图片,直击昆虫形态和昆虫行为,让读者读懂《昆虫记》的同时,学会辨别物种特征! 5、北大教授刘华杰等学者、名师推荐! 昆虫的种类超出普通人的想象,但高傲的人类对其关注程度远不及鸟兽。作者詹志鸿通过向昆虫大师法布尔致敬的方式,带领读者走进迷人的昆虫世界。作者并非主张人人成为昆虫学家,而是成为昆虫爱好者、大自然的访问者,希望读者能够欣赏自然之美、演化之精致。本书图片精美,解说准确。 ——北京大学教授、博物学文化倡导者 刘华杰 作者融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为一体,揭开昆虫世界的神秘面纱。我相信本书为青少年打开了通往昆虫世界的美妙之门。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特级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孙双金 这是一部描述生动甚至还有点诙谐的科学小品,既有对法布尔《昆虫记》的细微解读和必要补充,又有作者基于专业的个性化、本土化的独到体验,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具于一体,值得一读。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校长助理、特级教师 钱俊元 作者娓娓道来,把他的昆虫朋友介绍给你,严谨而又诙谐。读此书,我相信你也会爱上昆虫。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中学部高级教师 徐向明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重新诠释了法布尔笔下百年后的昆虫世界,赋予了时代的新发现和新探索。作者文笔严谨而不失活泼,饶有趣味地向读者们叙说着精彩的昆虫物语。走进它,你一定会惊叹这些可爱小生物们的神奇世界!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中学部高级教师 孙冬梅 作者詹志鸿是一个拥有真正爱好的人,这种爱好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喜欢”,而是那种让他愿意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探究的“兴趣”。如果你可以像他一样,你终会发现,这些让你迷恋热爱的兴趣点,会为你开启美妙的人生,甚至变为职业发展的根源。本书并不是一本对《昆虫记》的简单批注,作者将专业知识及考察经历融入解读,字里行间洋溢着他对昆虫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值得一读。 ——南京守望自然科普中心联合创始人 莫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