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

战国策
作者: (西汉)刘向 整理,周柳燕 选译
出版社: 广陵书社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46.70
折扣购买: 战国策
ISBN: 9787555417279

作者简介

刘向(前77年—前6年),原名刘苏,字子政,沛郡丰邑(今属江苏徐州市)人。汉朝宗室大臣、文学家,中国目录学鼻祖。 译者简介 周柳燕,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湖南工商大学教授,在高校任教36年。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系中国商业文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成果具有拓展文学史研究空间和填补空白的意义。曾获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出版专著、合著19部,出版古籍整理书籍10部,发表论文30余篇。

内容简介

《战国策》叙?刘向 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 所校中《战国策》书,中书余卷,错乱相糅莒。又有国别者八篇,少不足。臣向因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别不以序者以相补,除复重,得三十三篇。本字多误脱为半字,以“赵”为“肖”,以“齐”为“立”,如此类者多。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其书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二百四十五年间之事。皆定以杀青,书可缮写。 叙曰:周室自文、武始兴,崇道德,隆礼义,设辟雍、泮宫、庠序之教,陈礼乐、弦歌移风之化。叙人伦,正夫妇,天下莫不晓然。论孝悌之义、淳笃之行。故仁义之道满乎天下,卒致之刑错四十余年。远方慕义,莫不宾服,《雅》《颂》歌咏,以思其德。下及康、昭之后,虽有衰德,其纲纪尚明。 及春秋时,已四五百载矣,然其余业遗烈,流而未灭。五伯之起,尊事周室。五伯之后,时君虽无德,人臣辅其君者,若郑之子产、晋之叔向、齐之晏婴,挟君辅政,以并立于中国,犹以义相支持,歌诗以相感,聘觐以相交,期会以相一,盟誓以相救。天子之命,犹有所行,会享之国,犹有所耻。小国得有所依,百姓得有所息。故孔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周之流化,岂不大哉! 及春秋之后,众贤辅国者既没,而礼义衰矣。孔子虽论《诗》《书》,定《礼》《乐》,王道粲然分明,以匹夫无势,化之者七十二人而已,皆天下之俊也。时君莫尚之,是以王道遂用不兴。故曰:“非威不立,非势不行。” 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兵为强。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湣然道德绝矣。 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竟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当此之时,虽有道德,不得施谋。有谋之强,负阻而恃固;连与交质,重约结誓,以守其国。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是以苏秦、张仪、公孙衍、陈轸、代、厉之属,生从横短长之说,左右倾侧。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然当此之时,秦国雄,诸侯方弱,苏秦结从之时,六国为一,以傧背秦。秦人恐惧,不敢窥兵于关东,天下不交兵者,二十有九年。然秦国势便形利,权谋之士,咸先驰之。苏秦初欲横,秦弗用,故东合从。及苏秦死后,张仪连横,诸侯听之,西向事秦。是故始皇因四塞之固,据崤、函之阻,跨陇、蜀之饶,听众人之策,乘六世之烈,以蚕食六国,兼诸侯,并有天下。仗于谋诈之弊,缪于信笃之诚;无道德之教、仁义之化,以缀天下之心;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上小尧、舜,下邈三王。二世愈甚,惠不下施,情不上达;君臣相疑,骨肉相疏;化道浅薄,纲纪坏败;民不见义,而悬于不宁。抚天下十四岁,天下大溃,诈伪之弊也。其比王德,岂不远哉?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夫使天下有所耻,故化可致也。苟以诈伪偷活取容,自上为之,何以率下?秦之败也,不亦宜乎! 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国教、化兵革,救急之势也。皆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亦可喜,皆可观。 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所校《战国策》书录。 卷一?东周 一?秦兴师临周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lǜ)。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瓿(bù)耳,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二?秦攻宜阳 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对曰:“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迹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议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背秦援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公仲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 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四?东周与西周争 东周与西周争,西周欲和于楚、韩。齐明谓东周君曰:“臣恐西周之与楚、韩宝,令之为己求地于东周也。不如谓楚、韩曰:‘西周之欲入宝,持二端。今东周之兵不急西周,西周之宝不入楚、韩。’楚、韩欲得宝,即且趣我攻西周。西周宝出,是我为楚、韩取宝以德之也,西周弱矣。” 五?东周欲为稻 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苏子谓东周君曰:“臣请使西周下水可乎?”乃往见西周之君曰:“君之谋过矣!今不下水,所以富东周也。今其民皆种麦,无他种矣。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若是,则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于君矣。”西周君曰:“善。”遂下水。苏子亦得两国之金也。 十二?温人之周 温人之周,周不纳,问曰:“客耶?”对曰:“主人也。”问其巷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而诵《诗》,《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周君天下,则我天子之臣,而又为客哉?故曰主人。”君乃使吏出之。 十七?齐听祝弗 齐听祝弗,外周。谓齐王曰:“逐周、听祝弗、相吕礼者,欲深取秦也。秦得天下,则伐齐深矣。夫秦齐合,则赵恐伐,故急兵以示秦。秦以赵攻齐,与之齐伐赵,其实同理,必不处矣。故用祝弗,即天下之理也。” 二十二?赵取周之祭地 赵取周之祭地,周君患之,告于郑朝。郑朝曰:“君勿患也,臣请以三十金复取之。”周君予之,郑朝献之赵太卜,因告以祭地事。及王病,使卜之。太卜谴之曰:“周之祭地为祟。”赵乃还之。 二十六?昌他亡西周 昌他(tuó)亡西周之东周,尽输西周之情于东周。东周大喜,西周大怒。冯且曰:“臣能杀之。”君予金三十斤。冯且使人操金与书,间遗昌他书曰:“告昌他,事可成,勉成之;不可成,亟亡来。事久且泄,自令身死。”因使人告东周之候曰:“今夕有奸人当入者矣。”候得而献东周,东周立杀昌他。 1. 华夏智慧与雄辩艺术的典范,一书在手,终身受益。《战国策》蕴含的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方式、合作共赢的博弈之术、求真务实的客观理性,对现代人学习博弈策略、锻炼口才、提升谋略极具指导作用,从而帮助我们在职场、人际等各方面做出更好的选择。 2.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现代人了解战国历史、映照当下国际外交政策的不二选择。战国时期纵横家们在激烈的斗争中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和游说技巧——“捭阖之术”,并被历朝历代反复使用、验证。现代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世界格局与战国颇有相似之处。了解战国历史,学习“捭阖之术”,对于关注当前国际政治外交及中国外交政策的读者都极具启发意义的。 3. 先秦散文的之作,是现代人学习文言文,学习议论文、散文写作技巧,领略汉语之美的殿堂级教科书。《战国策》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创造了一大批今人耳熟能详的成语、寓言,使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文风汪洋恣意,被历代文学家奉为圭臬,也是现代人学习文言文,学习议论文、散文写作技巧,领略汉语之美的殿堂级教科书。 4. 原文底本可靠,名家精选精校。文学史专家周柳燕以清嘉庆八年(1803)黄丕烈刊刻的南宋姚宏续注本为底本,又据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所藏清末尊经书院刻本及《万有文库》本做了一些必要的校订,并从全书33卷共497章中精选232章,再经历时一年多的精心编校,终呈给读者一本原汁原味的精选本《战国策》。 5. 简体双栏,文白对照。全书采用原文、译文双栏文白对照形式,便于“直读”,译文力求准确、通俗、雅洁,生僻字随文注音,读者可在一遍遍“不求甚解”地流畅阅读中轻松学习、自然领悟。 6.全彩插图,图文并茂。精选16幅四色高清大图,既有战国七雄古地图,又有出土于马王堆汉墓的《战国纵横家书》及战国雄使用的货币,更有13件出自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的国宝级文物高清大图,真实反映战国时代各国在经济、军事、文化上的不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