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艺十八般(精)/副刊文丛

武艺十八般(精)/副刊文丛
作者: 萧乾|编者:虞金星|总主编:李辉//王刘纯
出版社: 大象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1.30
折扣购买: 武艺十八般(精)/副刊文丛
ISBN: 9787534795565

作者简介

萧乾(1910年1月27日-1999年2月11日),原名肖秉乾、萧炳乾。北京八旗蒙古人。中国现代记者、文学家、翻译家。先后就读于北京辅仁大学、燕京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长等。 1931年到1935年间,萧乾和美国人埃德加斯诺等人编译了《中国简报》、《活的中国》等刊物和文学集。1935年他进入《大公报》当记者。1939年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兼任《大公报》驻英记者,是二战时期整个欧洲战场唯一的中国战地记者。还曾采访报道第一届联合国大会、审判纳粹战犯等重大事件。 1949年后,主要从事文学翻译工作。1995年出版了《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次大战》,译作《尤利西斯》获第二届外国文学图书一等奖。

内容简介

远在1883年,萧伯纳就接触了马克思主义。读元 了亨利.乔治的《进步与贫穷》一书,他下决心要研 究《资本论》。可是当时《资本论》还没有英译本, 好不容易他才在大英博物馆找到一部法译本。他说过 不止一次,读了《资本论》,他的生命才有了意义。 “在马克思把我变成一个共产主义者以前,我是个懦 夫。他给J我信心,使我成为一个人。”他还说: “马克思对我是个启示,是我一生的转折点,因为他 替我揭开了世界的面罩,使我看到历史和文明的真实 面目,提供给我一个崭新的宇宙观念,叫我找到人生 的意义和使命。” 从萧伯纳的作品来看,他对人生还存在着许多矛 盾和不科学的看法,所以列宁说他是“陷到费边社一 帮人中间的一个好人”,卢纳察尔斯基说他在生活中 是个不速之客,而不是个斗士。尽管这样,他对于资 产阶级政权一直是冷嘲热骂的,对于苏联,他一直是 衷心拥护的。生活在那么多机会主义者中间,他能坚 持这样鲜明的立场,这不能不归功于《资本论》最初 给他的启发。 萧伯纳不是个埋首在书斋里的作家,他积极地参 与生活。据他自己说,他三十几岁上,每个月平均要 做六次关于社会主义的演讲,有时候是在街头,有时 候是在酒馆里,更多的时候是在伦敦的海德公园。在 这些活动里,他自然短不了跟警察起冲突。有一回伦 敦下着倾盆大雨,他站在海德公园露天演讲,据他说 听众只有六名监视他的警察和邀他去演讲的那个学会 的秘书——他一直帮演讲者撑着伞。萧伯纳后来回忆 说:。。我拼命讲得叫警察听起来感兴趣,我给了他 们一个多钟头的娱乐。到现在闭上眼睛,我还能看见 他们穿的防雨斗篷上面淌的雨水。”他认为那是他一 生最得意的一次演讲。 在讲词里,他总不免要痛骂资产阶级政府。1888 年.在一篇题为《无政府行不通》的演讲里,他说: “目前这种政府不过是个凭借暴力掠夺和奴役穷人的 巨大机器。” 1917年,当俄罗斯人民毅然拒绝参加帝国主义战 争的时候,费边社的衮衮诸公对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 表示了深切的敌意。在一次这种反俄的大会上,萧伯 纳一直坐在会场的一个角落里,一声不吭。快散会的 时候’他忽然站起来,大声嚷道:“咱们既然是社会 主义者''俄罗斯的立场就是咱们的立场。” 同年他写信给一个在美国的朋友说:“俄国的消 息不坏,对吗?然而这局面可不是参战国原来所期望 的''正如1870年俾斯麦没期望叫法国成为共和国一样 。 1931年,他应邀访问苏联。到了莫斯科,他在欢 迎宴会上说: “列宁创始的这个尝试如果成功了, 世界将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纪;如果失败了,我死的时 候一定是满腹悲哀的。可是如果未来正像列宁所预示 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毫无惧色、满面笑容地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