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华侨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华尔街之狼
ISBN: 9787511320186
杜大可,原名杜博奇,财经作家,有多年平面媒体从业经历,现专职写作,兼任《管理学家》杂志“管理记忆”栏目撰稿人。秉持客观、公正的理念,长期观察、思考并记录中国经济变迁,对公司史及企业家尤为关注。
2006年秋天,一切看起来那么平静,就好像什么都不会发生。 在一处游人稀少的海滩上,杰米·迪蒙懒洋洋地吹着海风。白色的帆影 一点点模糊,时间仿佛已经停止。杰米·迪蒙很是享受这样的惬意,然而, 眼角的余光瞅见,助手正匆匆跑过来。 他知道,平静要被打破了…… 作为一名金融风险控制专家,杰米·迪蒙一直对投机持审慎态度。他在 海滩度假时,华尔街正陷入次级抵押债券的狂热。 杰米·迪蒙身上有这个年代少有的职业银行家的清醒。他的另一重身份 是摩根大通公司CEO。那天,他收到摩根大通抵押服务部负责人发来的讯息 :次级贷款的违约掉期成本正在迅速攀升。 迪蒙连忙叮嘱:“你得紧盯着次级贷!我们要把许多头寸卖掉。这玩意 儿可能会什么都不是,我以前见过这种情况。”抵押服务部马上行动起来。 圣诞前,摩根大通120亿美元次级抵押贷款悉数抛尽。 结果,公司收益锐减,固定收益承销业务从第三位下滑到第六位。摩根 大通银灰色的办公大楼中,员工们交头接耳,开始怀疑老板决策的正确性。 这时,一丝不易察觉的阴云正向华尔街上空聚集来。 几个街区之外,贝尔斯登旗下两支价值200亿美元的次贷基金开始出现 亏损。公司高管正在海外逍遥快活,对此充耳不闻,亏损越来越严重,等到 高层重视起来,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贝尔斯登的亏损危机像感冒病毒一样四处蔓延,华尔街喷嚏不断。 没过多久,花旗、美林和美洲银行先后爆出巨额亏损,分别损失330亿 、260亿和90亿美元。导致巨亏的原因,无一例外不是次贷业务。相比之下 ,摩根大通因提前撤出而避免大亏,仅损失50亿美元。 此时,杰米·迪蒙的预见被更多人共识。摩根大通员工心头的困惑烟消 云散。 贝尔斯登继续在泥潭中挣扎,危在旦夕。华尔街人心惶惶。人们开始担 心,这家拥有85年历史的华尔街第五大投行一旦破产,即将引发一场史无前 例的“金融海啸”。恐慌四处蔓延,放佛末日即将到来。 危急关头,杰米·迪蒙决定出手。 2008年3月,摩根大通以每股10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贝尔斯登公司。这时 ,另外两大投行——雷曼兄弟和美林证券,一个宣告破产,另一个被美洲银 行廉价收购。7个月后,美洲银行市值收缩至700亿美元。 危机还没有终止的迹象。因为和“两房”关系紧密,华盛顿互惠银行在 次级抵押贷款方面损失惨重。 这家银行承担了大量房地产贷款,同时吸收了大约1430亿美元小额存款 。这笔资金用于放贷,随着次贷危机爆发,银行利率调整,巨额利息成为华 盛顿互惠银行的“无法承受之重”。这时,由于担心银行破产,民众纷纷排 队前来支取存款,引发挤兑风潮,相关部门不得不紧急出手接管。 杰米·迪蒙在一旁审慎地观察着局势。华盛顿互惠银行的营业网点和储 户数量对摩根大通来说不啻一笔巨额财富,如果能够收购它,势力一定大大 增大。杰米·迪蒙在心里盘算着。 恰在此时,华盛顿互惠银行也表露出寻找收购的意思。 杰米·迪蒙果断出手,以19亿美元将其收入旗下。摩根大通储蓄额一举 达到9050亿美元,服务网点扩增至5400家——摩根大通超越花旗集团和美洲 银行,跃升为美国第一大商业银行。 …… 危机过后,华尔街一地鸡毛。清扫战场,人们猛然发现,摩根大通乃是 最大赢家。 一夜之间,杰米·迪蒙成为华尔街英雄。此时,人们仿佛从他身上看到 了J.P.摩根那久违的身影。 1853年的会晤 时间回溯到1853年,伦敦大温彻斯街附近一所宅院里,58岁的银行家乔 治·皮博迪 正在被风湿病折磨。 预感来日无多,如何处理偌大家业成为乔治·皮博迪的一块“心头病” ,年纪越大越是苦恼。皮博迪一生单身,没有子嗣,对几个合伙人也不满意 ,寻找继承者人选就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皮博迪是一个小气、挑剔的商人,在伦敦金融界,人们背地里都偷偷叫 他“吝啬鬼”。 据说,有一次,为了等一辆一便士的出租车,这个年过五十的百万富翁 甘愿在雨中哆嗦了半个小时;他的年收入高达30万美元,花费却不到百分之 一,剩下钱财全部都存入私人账户;他会把吩咐助手买午餐剩下的小费积累 到一定数额时悉数收回,几名合伙人因为不能忍受先后离开。 抛开私生活不谈,皮博迪倒是做生意一等一的好手。过去几年,靠着为 联邦各州在英国融资,他在英国金融界和政治圈很是吃开,积累起大量财富 ,被英美两国的权贵奉若上宾。 1853年,皮博迪寻找合伙人一事成为伦敦金融区的最大新闻。人人都想 碰运气,但要成为乔治·皮博迪公司的合伙人,至少需要有四个条件:爱交 际、有家室、有外贸经验,最后一点,美国人。 消息传到大洋彼岸,身在波士顿的詹姆斯·毕比心中立马出现了一个合 适人选。 詹姆斯·毕比是皮博迪的生意伙伴,皮博迪还未发迹时,在波士顿一带 打拼,就与他相交甚欢。詹姆斯·毕比把自己的一名合伙人推荐给他,就是 朱尼厄斯·斯潘塞·摩根(J.S.摩根)。 J.S.摩根是一个神情严肃的中年美国人,有一副好身板,早已成家业, 生有一子。他与詹姆斯·毕比合伙做进口批发生意,虽然总是一副硬邦邦的 冷面孔,做起事情来却一丝不苟,有条不紊,让人放心——在詹姆斯·毕比 眼中,这简直满足乔治·皮博迪对合伙人的所有要求。 1853年5月,J.S.摩根到伦敦拜访乔治·皮博迪,他的儿子,16岁的 J.P.摩根同往。 皮博迪开门见山:“你知道,我坚持不了多久,如果你来与我合伙,10 年后我退休,届时会把我的名字和一部分资金留给你作为你未来发展的开端 ,如果到那时你还未积攒起一笔可观的资本的话。” J.S.摩根犹豫片刻,回答说:“皮博迪先生,看样子这提议很好,不过 ,需要考虑的事情还很多,在查看您公司的账目,对公司业务和运作方式有 了解之前,我不能给您答复。” 皮博迪倒也爽快,命人将公司账目拿来让J.S.摩根过目。 乔治·皮博迪公司资本总额45万英镑,在规模上仅次于巴林兄弟银行和 罗斯柴尔德家族。面对这样高规格的公司,任何人恐怕都不会无动于衷。 J.S.摩根看完账簿之后痛快地接受了邀请。 1854年10月,J.S.摩根举家迁往伦敦,正式成为皮博迪合伙人。 15年后的1869年,皮博迪走完人生路,J.S.摩根继承他的衣钵,将乔治 ·皮博迪公司更名为J.S.摩根公司。这就是摩根财团的基石,衍生日后名震 一时的J.P.摩根、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P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