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梁庄记(当代中国的细节与观察)(精)

出梁庄记(当代中国的细节与观察)(精)
作者: 梁鸿
出版社: 台海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7.80
折扣购买: 出梁庄记(当代中国的细节与观察)(精)
ISBN: 9787516809976

作者简介

梁鸿,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乡土文学与乡土中国关系研究。著有文学代表作《出梁庄记》《中国在梁庄》《神圣家族》等;学术著作《黄花苔与皂角树——中原五作家论》《新启蒙话语建构:〈受活〉与1990年代以来的文学与社会》《外省笔记:20世纪河南文学》《“灵光”的消逝:当代文学叙事美学的嬗变》等。曾获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首届青年作家以及《南方人物周刊》2013年度“中国娇子青年领袖”等。

内容简介

花婶也在门口站着。她仍然笑笑的,只是笑容有 些勉强和凄凉,说话的底气也没有原来那么足了。她 特意站在花丛前让我照相,笑盈盈的。透过镜头,那 笑容有一种涣散了的深深的空洞,还有些许一闪而过 的羞愧和心虚。她这样活着,似乎太过强悍。把自己 的儿子、女儿、丈夫都活死了,自己还活着。 清立过来了,他的头发呈蜂窝状和铁锈色,衣衫 破烂肮脏,那把不离身的刀不见了。看到我,咧开嘴 ,笑了起来,露出了黑洞一样的嘴巴,他的牙齿几乎 全掉了。去年冬天的时候,他和自己的弟弟发生了冲 突,弟弟照着他的脸一拳过去,就成了这个样子。他 的嘴巴朝我动了动,似乎喊了一声“姑”,但又似乎 什么也没有说出来。那六七个玩耍的孩子,最大的不 过十岁,最小的两三岁的样子,追着清立,用小手划 过自己的脸,羞清立,一边唱着喊,“清立不要脸儿 ,清立不要脸儿。” 以后一段时间,我在村里走,和别人聊天,在沟 渠,在村头的小房子那里,都会不期然遇到他。他就 像一个魂灵,在梁庄到处闪现。他远远站在人群的外 圈,满含期待地看着大家,但是,一旦我把眼神转向 他,他马上躲避开去。 这将是另外一个军哥。没有人朝他看一眼,没有 人在意他,其至,根本没有人看到他。奇怪的是,他 的脸又有一种平和,没有那种穷凶极恶的紧张。已经 沦为乞丐的清立,嵌在梁庄的内部,被人遗弃,却又 平和地生活。他的神情是安然的、平静的。 傍晚五点多的时候,几辆三轮车从镇上方向往村 庄这边来。最前面的是我一个堂哥的老婆,我们都叫 她凤嫂。车里面坐着三个大小不一的孩子。看到我在 路边站着,凤嫂从三轮车上跳了下来,上下打量着我 ,嘴里啧啧感叹着。凤嫂,在年轻时候就已经苍老, 头发枯黄,脸盘宽大扁平,不修边幅,整天都在忙碌 干活,在我的印象中,她从来没穿过干净整齐的衣服 。现在,也未见更老,只是个头矮了好多。车上坐着 的是她的三个孙子,三个儿子一人一个,不偏不倚。 他们刚从镇上幼儿园放学回来。凤嫂的车极脏,这是 她的卖菜车,泥块、土堆、沙粒到处都是,孩子们就 坐在这灰堆里,惊奇地望着我。 紧接着来的是一个极瘦的老太太。三轮车里坐两 个孩子,一个大点的孩子坐在车挡的平板上,这个孩 子的体格已经是成年人的形态了。这三个孩子把车塞 得满满的,显得骑车的老太太格外孱弱。她看到我, 停了下来,惊喜地抓住我的手,张着嘴,出来的却是 嘶哑、含混的声音。我诧异地望着她,这是建昆婶。 2008年还在为老母亲被强奸杀害一事风风火火到处告 状的建昆婶,两年之间,竟然衰老成这个样子。而她 的声音是怎么了?建昆婶比比划划,指着脖颈下面长长 的伤疤让我看,凤嫂在旁边解释。好一会儿,我才明 白,建昆婶去年得了食道癌,在穰县做完手术之后, 几乎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她拉着我的手,急切地说着 ,眼睛紧紧地盯着我,一会儿就含满了泪水。我知道 ,她又想起了我的母亲和她的小女儿。我母亲在世时 ,她们是好朋友。她的小女儿和我相差一个月出生, 在五岁的时候夭折了。死亡的阴影已经盘旋在这个老 人的身体上。下次回来,我可能再也见不到她,再也 听不到她讲我母亲和她女儿的故事了。 回到红伟家门口,围坐在茶桌旁的那几个哥、叔 、伯辈的人,正压低着嗓子,神情紧张、意趣盎然地 谈着什么事情。这是真正的闲话时刻。重大新闻正在 形成。这是梁庄每天午休时间、傍晚时分或打牌聊天 时的必修课。 一个村庄里的闲话意味着什么?“闲”,从词源 学上讲,原指“木栏的遮拦物”,逐渐引申为道德和 法度的规范。《论语·子张》云:“大德不逾闲。” “闲”加上“话”即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背后对别 人的批评、议论”。从社会学上讲,在一个生活共同 体中,“闲话”就是一个公共空间,具有限制力和约 束力,通过闲话,共同体中的成员的道德边界被不断 加强、界定并得以维持,对于一个村庄而言,闲话就 是村庄人际关系、社会存在的监控网络,对村民具有 一定的威慑力量,人们可能会考虑到闲话的道德评价 而去修正、改变自己的行为。而对于在一个村庄里缺 乏政治和经济地位的人,“闲话”是制造舆论,进而 影响其他村民的基本方式。 P6-8

1.?首届非虚构写作大奖,《出梁庄记》精装新版重磅出击——此次精装新版对图文进行了全面修订,增加梁鸿新序《给父亲》,并特邀陆智昌老师操刀设计,重磅出击。《出梁庄记》是作家梁鸿继《中国在梁庄》之后,集中书写离开梁庄进城打工者生存状态的非虚构作品。作家走访了10余个省市、采访340余人,以近200万字图文资料整理撰写而成。《出梁庄记》因其纪实性、文学性和社会性已成为国内非虚构文学的经典代表作。

2.?当代乡村与中国*完整的文本《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首次集合出发——《中国在梁庄》叙述的是作家与她的故乡,而《出梁庄记》则是中国的细节与观察。在梁庄,望故乡;出梁庄,见中国。在梁庄的本地人与出梁庄去外地的打工者原是不可割裂的统一体。此次关于“梁庄”*完整的文本,即《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两本书首次集合出发。从“梁庄”出发,可以清晰地看到当代乡村与中国*真实的形象。

3.?附赠别册《梁庄》,特别收录关于“梁庄”议题的经典阐释——《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出版之后,围绕“梁庄”及其承载的“乡土中国”“当代中国”“乡村纪实”等话题不绝于耳。别册《梁庄》即收录了社会各界关于“梁庄”议题的经典阐释,包括《如何让乡村说出自己的声音》《出梁庄,见中国》以及作家本人关于“梁庄”议题的反思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