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2.40
折扣购买: 穷中谈吃
ISBN: 9787559802019
舒国治,1952年生于台北。原籍浙江。是60年代在西洋电影与摇滚乐熏陶下成长的半城半乡少年。70年代初,原习电影,后注心思于文学,曾以短篇小说《村人遇难记》备受文坛瞩目。1983至1990,七年浪迹美国,此后所写,多及旅行,自谓是少年贪玩、叛逆的不加压抑之延伸。而文体自成一格,文白相间,简淡中深富雅韵,论者咸认与他的清简度日有关。常人忽略的清苦生活之美,最受他无尽窥探与咏颂。 著有《理想的下午》《流浪集》《门外汉的京都》《台北小吃札记》《穷中谈吃》等。
粗疏谈吃(节选) 愈是穷地吃得愈好 吃,是亘古的活动;文明愈是新颖,愈是未必有利于吃。故愈不文明利便的地方,往往吃得较好。美国的吃,五十年前多半比今天要好。写于一九三一年的The Joy of Cooking,如今像老年月Irma Rombauer那样在家细细烹调的美国妈妈们,的确愈来越少了。八十年代初创发California Nouvelle Cuisine(加州新式菜肴)的Alice Waters那样有耐心富品味的厨师毕竟是少数。又美国的吃,看来比不上中国大陆。即使是Waters在加州柏克莱开的那家名闻遐迩的餐馆Chez Panisse强调所选鸡肉是来自北边Sonoma的放山农场的鸡,但吃过传统中国土鸡的老饕们一口咬下,便知那种鸡肉与好吃的土鸡肉相去何啻万里。美国总统看来一辈子没有机会吃过一口土鸡肉;而中国寻常百姓吃的佳良时鲜,往往非美国文明人士所能梦见。 1. 继《台北小说札记》之后,著名作家舒国治“谈吃”新书,分享五十年来吃饭之见闻——被誉为“终身的晃游者”、 台北“小吃教主”、却自谦是“绕远路达人”的作家舒国治,家中没有冰箱、空调、电视,称得上是“极简生活”理念的实践者,新书《穷中谈吃》,说的是五十年来穷困中吃到的令人回忆无穷、久久回味的种种美好滋味。 2. “我们缺的是生活不是钱”,“任何东西都可以好吃”——“穷地与闲人,是吃饭的贵族全书囊括二十五篇谈食杂记,以独具特色的文笔写下最寻常的“平民吃食”:蛋炒饭、饺子、面摊、油饼、土鸡……吃原本就不是一件太有功利心的事,“任何东西都可以好吃,只要规规矩矩地做出来,爱吃的人不应该太有分别心” 。 3. 何为“理想生活”,何为“自由生活”——一个人对食物的态度,就能折射出他对生活的态度。这既是舒国治全面阐述自己“对于吃的看法”的第一书,又是对“舒式生活理念”的完整表达,“理想的生活,有细节、有过程,而不应一味追求过度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