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精)/中华优美随笔

浮生六记(精)/中华优美随笔
作者: (清)沈复|译者:韩中华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
原售价: 40.00
折扣价: 23.80
折扣购买: 浮生六记(精)/中华优美随笔
ISBN: 9787568233927

作者简介

沈复:(1763年―1825年后),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工诗画、善散文,著有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作者出身于幕僚家庭,娶舅女陈芸为妻,23年夫妻感情甚笃,然命途多舛,妻亡子殁后一生颠沛流离,生活悲苦中也见欢愉,全书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别具审美的生活情调和独特的价值观。 韩中华:出版策划人,国学爱好者。现任清华大学出版社策划顾问,北京邮电大学特聘研究员,北京华文智赢科技有限公司战略策划,北京出版讲坛创始人之一。

内容简介

是年冬,值其堂姊出阁①,余又随母往。芸与余 同齿②而长余十月,自幼姊弟相呼,故仍呼之日淑姊 。时但见满室鲜衣,芸独通体素淡,仅新其鞋而已。 见其绣制精巧,询为己作,始知其慧心不仅在笔墨也 。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 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 消。 索观诗稿,有仅一联,或三四句,多未成篇者, 询其故,笑日:“无师之作,愿得知己堪师者敲成③ 之耳。”余戏题其签日“锦囊佳句”,不知天寿之机 ④此已伏矣。 是夜送亲城外,返已漏三下⑤。腹饥索饵,婢妪 ⑥以枣脯进,余嫌其甜。芸暗牵余袖,随至其室,见 藏有暖粥并小菜焉。余欣然举箸,忽闻芸堂兄玉衡呼 日:“淑妹速来!”芸急闭门日:“已疲乏,将卧矣 。”玉衡挤身而入,见余将吃粥,乃笑睨芸日:“顷 我索粥,汝日‘尽矣’,乃藏此专待汝婿耶?”芸大 窘,避去,上下哗笑之。余亦负气,挈老仆先归。自 吃粥被嘲,再往,芸即避匿,余知其恐贻人笑也。 注释 ①出阁:女子出嫁。 ②同齿:同岁。齿,年龄。 ③敲成:推敲而成,修改润色,完成定稿。 ④夭寿之机:短命的先兆。指前面的“锦囊佳句 ”,典出唐代的诗人李贺。李贺外出,都背一锦囊, 有佳句则记下投入囊中,年仅二十七岁而卒,所以是 夭寿之机,暗示陈芸的寿命不长。 ⑤漏三下:相当于现在凌晨3~5点。漏,古代计 时器,以漏水量计时。 ⑥婢妪:年老的使女。 译文 这年的冬天,正好是她的堂姐出嫁,我又跟母亲 一起前往。芸虽和我同龄,但比我大十个月,从小我 们就以姐弟相称,所以我还是叫她芸姐。当时满屋的 客人都穿得很光鲜,只有芸姐穿着素雅,只搭配了一 双新鞋。看她鞋子上的刺绣很是精巧,问了后知道是 她自己做的,才见识到她的聪慧不仅仅表现在笔墨上 。她生得窄肩膀,长颈,瘦不露骨,眉清目秀,顾盼 神飞,只有两颗牙微露,这是唯一的缺点。但她身上 有种缠绵娇柔之美,实在让人倾心。 我向她要来诗稿翻阅,发现诗稿中有的仅有一联 ,有的只有三四句,多数都没有写完。我问她是什么 原因,她笑着说:“因为没有老师指导,希望得到了 解我并能当我老师的人,最后为我定稿才成呢!”我 便在她的诗稿戏题:“锦囊佳句”四字。当时真不知 ,芸姐的短命之机已经潜伏在其中了! 当天的晚上,我把亲戚送出城,回来的时候已经 是深夜了,饥肠辘辘的我急于找东西吃。婢女拿出些 蜜枣给我吃,我嫌它太甜吃不下。芸则偷偷扯我的衣 袖,让我跟她走到卧室。进去一看,里面有她事先藏 好的热粥和和小菜。我高兴地举起筷子准备吃,这时 候听到芸的堂哥玉衡在外边大声说道:“淑妹快来! ”芸急忙关上门说:“我已经很累了,要睡觉啦!” 堂哥玉衡侧身挤身进来,看到我在吃粥,就向芸笑着 说:“刚才我来要粥喝,你告诉我说粥吃完了,原来 是藏起来给你的夫婿吃呀!”芸觉得挺难为情的,红 着脸躲开走了,众人听到后都哈哈大笑起来。我也挺 懊恼的,拉着老仆离开了。自从那次吃粥被笑事件后 ,我再过去她家,芸总是躲起来不见我,我知道她是 怕别人笑话啊! 评析 堂姐出嫁,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当时刚定亲的沈 复和陈芸也去凑热闹。陈芸偷偷藏粥给未婚夫吃,小 小的一个举动,简单的一个场景,充满了温馨之情。 夫妻之间谁没有一点温馨浪漫的回忆呢?可惜在沈复 的追忆中能抓住的类似那样的细节少之又少。 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