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
原售价: 29.00
折扣价: 24.70
折扣购买: 医苑轶闻趣谈
ISBN: 9787513211109
汤杏林,女,80后青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出身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博士生导师家庭,自幼耳濡目染,对中医药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比较扎实的基础。先后获文学学士、哲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以“文化传承与教育”为研究方向发表的《能知古始,是谓道纪》《从美国断代史看其种族关系与差别教育》《论藏医药文化之属性》《论藏医外来说是外来的杜撰》《从文化传承看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等系列论著论文,在相关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卜开初,男,1949年生,江苏洪泽人,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中共党员,江苏淮阴吴鞠通中医研究院教授、主任中医师。江苏省中医名家流派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淮安市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淮安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自著有《杏林风韵》《医医病书点注》《声律大观》等,参编《中国名医辞典》《淮阴中医》《吴鞠通研究集成》等,参加国际学术交流5次,中日学术交流1次。被授予“淮阴市优秀知识分子”、“淮安市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张浩良,男,1931年生,江苏常熟市人,南京中医药大学(原为江苏省中医学校)中医师资班毕业。 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石河子市中医医院名誉院长、仲景国医大学名誉教授、《中医治则治法研究》杂志编委、中国科联研究员。从事中医方剂学教研工作及文献研究,先后发表论文170余篇。主编论著有《实用千金方》《中国方剂学精华辞典》《方药心得新论》《泌尿生殖系病实用方》《张浩良临床经验集》《张浩良诗文选集》《中外奇趣博览》等。任副主编的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国中医最新研创大全》《本草纲目补正》等。参与编写及任编委的有《中医学概论》《中医方剂学讲义》《医学百科全书·方剂学》等共40余部。作者业余时间常看文学、杂文,爱好旅游。闲暇常笔耕不辍,发表有诗词、散文、小品、游记、杂谈等,见诸正规报刊或杂志。自号勤拙老人。获奖情况有:南京中医学院优等生奖、江苏新医学院五好工作奖,《泌尿生殖系病实用方》获华东地区科技一等奖,《中医方剂大辞典》获突出工作成绩奖,等等。
4.不是神符能治病 却因赤豆有奇功 宋仁宗赵祯,尚在东宫为太子时,有一年春天,患了痄腮,病势甚 重,头面皆肿。朝中太医治之,一时未能获愈。赵祯又痛苦不堪,乃求之 于僧道。当时京城里有一个道士名叫赞能,精通医道,操术甚神,远近驰 名,于是皇上就命他给仁宗治疗。赞能视毕不慌不忙,从囊中从容取出赤 豆一撮,有人在旁数了,正好四十九粒,又用一种什么药混在一起,和赤 小豆共研成碎粉。只见赞能口中念念有词,将药粉敷在仁宗的腮上,不出 一日肿痛渐消。正好有一个大臣任承亮在旁,目睹此事,对道士的神咒甚 为佩服,皇上也厚赐道士而去。 时隔不久,任承亮也患了病,是一种恶疮,病情颇重。他的好友尚书 郎傅求来探望他,见此惨状,就说:“原来患的是这种病,为什么不早治 呢?”任承亮有气无力地答道:“年兄此来,足见厚谊。不过,今日一见, 恐怕以后就要永别了。”说完不觉伤心落泪。傅求不禁笑着说:“些须小 恙,何至如此伤心?”任承亮说:“我已命在旦夕,年兄尚为取笑,究何意 耶?”傅求正色道:“我并非取笑,你这个病我却能治疗,并很快可以痊 愈。”任承亮以为是在安慰他,并不相信。傅求接着说:“我现在就给你治 疗。”于是,就用一种药粉敷在疮上,很快即见好转,果然不数日病愈体 健。任承亮感激不尽,谢其再造之恩,并叩问究竟用的什么灵丹妙药,竟 如此神效。傅求笑道:“哪里有什么灵丹妙药,不过是一味赤小豆而已。” 任承亮猛然醒悟:原来在仁宗患病时,赞能道士用赤小豆外敷,假托诵咒 取效,却是遮人耳目,故弄玄虚,以神其术,真正的功能应当归于赤小 豆也。 过了多年,又有一位官员患胁疽,血肉腐烂,几达五脏,诸医皆不能 治疗,只得坐以待毙,后被一民间医生用单方敷之,取效甚捷。任承亮得 知,忙问那个医生:“先生所用,莫非赤小豆乎?”这个医生大惊,慌忙答 道:“此乃我家祖传秘方,已救活三十余人,皆濒死而生者,大人何得而 知耶?”承亮笑而不答。嗣后,任承亮也用此方救活多人。 观此物虽极平淡,功效却如此神奇,中药之妙,真有令人不可思议 者矣。 笔者按:赤小豆一名赤豆、红豆。性味甘平,人心,小肠经。功能利 水除湿,和血排脓,清热解毒。治水肿,脚气,黄疸,泻痢,脓肿等。 《本草经》云:“主下水,排痈肿脓血。”《本草纲目》:“除寒热痈肿, 排 脓散血而下乳汁。”于此可见赤豆对痈肿脓毒有一定疗效。 张浩良 卜开初 5.东坡名盛 巨胜力宏 苏东坡名高天下,人所共知,其才超今迈古,诗文动地惊天。他除了 是一个古今第一流的大文豪外,还是一个有名的医生呢。 有一年杭州瘟疫流行,苏东坡正好任杭州知府,便亲自配方给百姓 治病,得救者无数。有一本颇有参考价值的中医书籍《苏沈良方》便是 苏东坡和他同时代的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沈括合著的。他还作过服胡麻赋, 倒也挺有意思。文章开头是这样写的:“始余尝服茯苓,久之,良有益 也。梦道士谓余:‘茯苓性燥,当杂胡麻食之’。”原来苏东坡和父亲苏 洵,弟弟苏辙同中进士,世称“三苏”。唐宋八大家,苏一家占三人。 苏东坡在少年时代,就聪明异常,长大后广闻博识,才情并茂,成天研 究文学、史学、诗词、书画等,与佛印、黄庭坚、秦少游等人切磋琢磨, 推动了文学的发展,并开创了词的一代新风。由于长时间的思索,劳碌, 身体大减,引起了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失眠健忘等心脾虚弱症。当时 有一名医看到苏东坡这个样子,就对他说:“学士案牍劳苦,心血暗耗, 脾气虚弱,我有一方可以治之。”东坡拜受。原来即一味茯苓,研末冲 服。食约五十剂,诸症皆减。东坡心中大喜,便与弟弟合写了一篇《茯 苓赋》来赞此事。 因为精神稍振,苏东坡就又写词作赋。不久旧疾复萌,甚为为苦恼。 一日晚间,偶遇一道士,相语甚为契合,谈起服用茯苓一事,道士说: “学士聪明过人,岂不知久食茯苓,其性多燥,当和胡麻一起服用。”东坡 忙问:“胡麻乃是何物?”道士说:“胡麻就是脂麻,又名巨胜子,《神农 本 草经》列为上品,性味甘润平和,可补五脏,益气力,与茯苓同用,可使 人健康长寿,乌须驻颜。”东坡甚为感切,如法服用。果然渐渐体壮,失 眠健忘皆愈,并且感到大脑记忆力反倒加强了,肌肤也润泽了,于是便感 慨地写道:“我兴发兮,若合符兮。乃瀹乃蒸,甘且腴兮。补填骨髓,流 发肤兮。是身如云,我何居兮。长生不死,道之余兮。”此后,他在与程 正辅的书中又写道:“用去皮茯苓食之,日久气力不衰,而百病自去…… 此乃长生要诀,但易知难行尔。”实乃经验之谈。 笔者按:今之芝麻即巨胜子,名取巨胜,是形容其功力宏也;也名脂 麻,因其多油脂也;又名胡麻,本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经大宛国而得此 种,带回中原种植,因从胡地而来故名一直至今天,不但供药用,还供人 食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然而必须说明,另有一种胡麻,实际上是亚 麻子,为亚麻科植物亚麻的种子,它与胡麻科植物的脂麻(芝麻)是两 种,不可混淆。 张浩良 卜开初 童心 P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