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摄影
原售价: 128.00
折扣价: 89.60
折扣购买: 风景摄影与自然观——第13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ISBN: 9787517910848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研究处,是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一个部门,在协会的领导下指导全国的摄影理论、摄影史和摄影批评工作,主办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等大型活动。
中国风景摄影40年(1978—2018) 林 路 如何评述从1978年到2018年40年间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的中国风景摄影,是一个太大也太难的话题。但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梳理中国摄影史上这一独特的摄影 现象,却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40年的中国风景摄影风起云涌,有无数辉煌的成就也有让人刻骨铭心的失落与无奈,在此反思,以望未来。 首先梳理一下“风景摄影”的定义—在英文词汇中,风光和风景大多用Scene或Scenery来表达,同时也可以用Landscape,但是后者更多地用在景观的意义上,因为这 一词语偏重于地理学的概念。从中文语义上定义,大致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区别: 风光摄影:以纯自然的对象为主,主要通过光线影调、气候特征等突出自然的美感和独特的氛围,揭示自然的整体魅力,传递摄影者的主观审美情绪。风光摄影主要起到 艺术审美作用,增强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风景摄影:是以大自然或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景观为主要对象的摄影,同时包括以都市景观为主的城市风光摄影。其目的更多地倾向于帮助人们认识自然、认识自己的生 存环境,包括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景观摄影:景观往往是指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或人工景色,在摄影者的处理方式上,往往带有更为强烈的地理特征切入,包括类型学的田野调查方式的系列拍摄,以 便形成更多社会学和人类学乃至其他学科的综合性影像空间。从另一个表现形态上分析,还可以发现:风光摄影往往可以是单幅画面能够胜任 的,一幅漂亮的画面完全可以独立承担一种审美的功能。而景观摄影必须是一整个系列的作品呈现,以便完成地理学的田野调查目标。而风景摄影则属于一个模糊地带,介于 两者之间。本文的论述也就选择了“风景摄影”作为一个相对中性的概念加以展开,主要以中国摄影这40年的时间为推进线索,兼顾各种不同摄影现象的逻辑关系,以及摄影 文化现象的前后交叠—从而在时间轴的横向进行了相对的错位。 作为一种以自然样态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摄影形式,风景摄影的发展与现状不仅根植于一时一地的社会背景与文化传承,更深深受到自然观的影响。本次研讨会论文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观的一种回望,亦有通过与国外自然观的比较而得出的自信的、多元的发展理念,对于之后的风景摄影发展将有很好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