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众神(希腊神话与西方文化艺术)(精)

遇见众神(希腊神话与西方文化艺术)(精)
作者: 崔莹|责编:袁子茵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原售价: 76.00
折扣价: 51.70
折扣购买: 遇见众神(希腊神话与西方文化艺术)(精)
ISBN: 9787523103234

作者简介

崔莹,记者、专栏作家、纪录片导演,爱丁堡龙毕业大学国际新闻硕士,爱丁堡大学社会政策博士,访谈过诺贝尔奖经济学得主乔治·阿克洛夫、普利策新闻奖得主詹姆斯·福尔曼、世界知名哲学家齐格蒙·鲍曼、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西蒙·沙玛、《纽约时报》总裁兼CEO马克·汤普森等80多位世界著名学者、哲人和作家等,《北京青年报》《深圳特区报》特约撰稿人,受邀在《环球人物》《文汇读书周报》杂志开设专栏,出版了《办最赚钱的杂志—对话英国名刊主编》《做最创意的节目—对话英国权威电视制片人》《做最职业的记者—对话英国名记者》《英国插画书师》《英国插画书拾珍》等著作。

内容简介

Chapter 1: 宙斯,王的罗曼史 去希腊旅行,必定不会错过雅典市中心的奥林匹亚宙斯神庙,它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为祭祀古希腊最高神宙斯而建。神庙里曾有一尊宙斯的神像,神像约有4层楼高,全身镶嵌着黄金、象牙等。在很多艺术作品中,宙斯被描绘成一位长着胡须、神态威严、体格健壮的成熟男性。宙斯是众神之王,也是王权家庭、友谊和客旅的保护神等。 1 富庶岛少年初长成 克里特岛位于地中海东部,是希腊的第一大岛。这里四季如春,鲜花飘香。相传,宙斯便在这里的迪克特山出生、长大。不过,抚养他长大成人的不是他的亲生父母,而是两位女仙阿玛耳忒亚女仙和墨利亚女仙,前者是一只母山羊,她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宙斯,后者喂蜂蜜给宙斯。 宙斯的亲生父母是克洛诺斯和瑞亚。克洛诺斯因为听信会被自己的孩子推翻的预言,已经接连吃掉了5个亲生骨肉。瑞亚再忍无可忍,决定要保护好下一个孩子。她再次怀孕,便假装分娩,把包裹好的石头当作新生儿,递给了克洛诺斯,克洛诺斯毫不犹豫地吞掉。瑞亚则躲藏到克里特岛生下了宙斯。这不禁让人想到中国“狸猫换太子”的传奇故事,两者都关乎帝王权力,都蕴含着爱恨情仇。 1821年,西班牙艺术大师弗朗西斯科·戈雅将克洛诺斯食子的故事画进自己的作品里,这幅作品名为《萨图恩食子》(图一)。在古罗马神话中,萨图恩对应的就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克洛诺斯。画中,背景一片漆黑,单膝跪地的克洛诺斯使劲撕咬着一具残躯,他的眼神凶残而惊恐,整幅画令人不寒而栗。戈雅创作这幅画时,西班牙内战一触即发,这幅黑暗色调的画似乎在呈现那个时代的紧张和不安。在此之前,17世纪的弗兰德斯画家鲁本斯也曾以同一主题创作了油画《农神吞噬其子》(图二),不过,他的画作生动细腻,着力表现的是活生生的人吃人的场景。 日月如梭,宙斯成长为一个高大的少年,并爱上了他的家庭老师智慧女神墨提斯。也正是墨提斯教给宙斯人情世故、理智、权衡利弊和如何制定计划等。宙斯一直铭记着妈妈的话:“不要忘记你爸爸的所作所为,他吃掉了你的哥哥和姐姐们,他是你的敌人!”妈妈还教育儿子,真正的领袖善于结盟,会受到尊敬、信赖,会被爱戴等。宙斯后来之所以成为能够服众的众神之王,和妈妈的教育有着密切关联。 宙斯在17岁生日那天,终于要履行使命。墨提斯交给宙斯一份神药,他设法接近克洛诺斯,哄骗他喝了这份神药。奇迹发生了,克洛诺斯之前吞掉的5个孩子都被他吐了出来。 2 靠 “抽签式民主”建立王朝 为了对付克洛诺斯和他带领的泰坦族人,宙斯首先要让自己强大。如何做到这一点? 墨提斯建议他和更多天神结盟。宙斯前往地狱,释放了被关在那里的独眼巨人和独臂巨人,天神们感激不尽,愿意和宙斯同仇敌忾。为了报答救命之恩,独眼巨人还打造了霹雳送给宙斯。霹雳雷霆万钧,是正义的化身。这也是在后世的很多艺术创作中,宙斯身边通常都会有霹雳出现的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象征主义画家奥迪隆·雷东曾以独眼巨人为主题,创作了油画《独眼巨人》(图三)。不过,在这幅画中,独眼巨人不再是狰狞的怪兽,而是一个温和纯情的大眼萌娃。他一往深情地望着海之女神嘉拉迪雅,整幅画绚丽而浪漫。 宙斯带领他的拥护者以奥林匹斯山为根据地,开始了十年的艰苦奋战。这是一场创造新神界的正义之战,宙斯最终获胜。暴君克洛诺斯的下场悲惨,他在世间无休无止地游走,开始了孤独的流亡。后来,他被人们称为“时间老人”。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时间吞噬了一切”,就源自他吞吃自己孩子的行径。 此后,宙斯和他的哥哥波塞冬和哈得斯为如何分天下而愁眉不展,他们的叔父普罗米修斯建议抽签。结果是,宙斯掌管天界,波塞冬掌管海洋,哈得斯掌管冥界,并且三人共同掌管大地。在古希腊社会,这种抽签的方式被代代沿袭,公元前7世纪末,雅典诞生了民主政府,雅典城的公民通过抽签选出500名代表组成议事会,他们也就是政府的工作人员。这种“抽签式民主”可以防止有组织的政治操控和欺诈,是雅典式民主的主要特征,也是西方民主的雏形。 宙斯的统治也可圈可点,欧洲最伟大的管理思想大师查尔斯·汉迪将宙斯的统治方式定义为“俱乐部文化”,指出俱乐部文化就像是张蜘蛛网,这种文化以蜘蛛,即领导者为中心,环绕的线代表权力和影响力,离中央愈远,则重要性愈低。从影响力而言,宙斯带给人类的最大遗产要算是奥运会。希腊人敬畏宙斯,而宙斯也想借助古希腊奥运会让希腊人保持和平——比赛在祥和的气氛下举办,期间不会有争战。古希腊奥运会始于公元前776年,该运动会每4年举行一次,之后,这个传统延续了12个世纪。1896年开始的现代奥运会便深受古希腊奥运会的启发。现代奥运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奥运圣火在奥运会开始的那天点燃,这种传统正始于古希腊奥运会。 在古罗马神话中,宙斯对应的神是朱庇特。古罗马人用朱庇特命名太阳系的木星。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行星,堪称“老大”,而朱庇特正是王——也就是说在2000多年前,古罗马人已经知道这个事实。他们根据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也为水星、金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星球命了名。 3 欧洲艺术家传作的源泉 宙斯名门正娶的妻子是他的姐姐赫拉,赫拉美丽、强势,控制欲强,宙斯费了一番心思才追到她。他把自己变成一只可怜兮兮的布谷鸟,赫拉把它当作宠物,对它爱不释手,宙斯抱得美人归,但这并不阻碍他去追求更多的女子。 宙斯多情又善于变形,艺术家以他的罗曼史为题创作了许多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一幅画是达·芬奇于16世纪初绘制的《丽达与天鹅》(图四)。达·芬奇很少围绕古希腊神话创作,此画难能可贵,遗憾的是原作已遗失,现存版为后人的复制品。画中,宙斯化为天鹅,似乎要亲吻海仙之女丽达的脸颊,丽达半推半就地把天鹅拥在怀中。仔细看,丽达的笑容有点像蒙娜丽莎,达芬·奇正是在同一时期创作了这两幅画。这幅作品呈现了人类对性和爱的渴望,也是画师对中世纪禁欲主义的无声反抗。 16世纪初,意大利画家安东尼奥·柯勒乔的画作《宙斯与伊娥》(图五)描绘的是宙斯迷上河神伊那科斯的女儿伊娥的故事。画中,柯勒乔并没有按照罗马诗人奥维德所讲述的呈现“无形的宙斯”,而是用一团缥缈的乌云代替宙斯。女仙伊娥流露出沉醉的神色,妩媚而娇羞,这和当时崇尚阴柔的女性美的洛可可时代不谋而合。16世纪中期,意大利画家提香·韦切利奥绘制的《宙斯与达娜厄》(图六)呈现的是宙斯和达娜厄的故事。国王阿克里西俄斯预见自己会被未来的外孙杀死,便将女儿囚禁于地下室中,谁曾想宙斯化作一阵黄金雨与她缠绵,生下儿子珀耳修斯,并且,这个孩子最终杀死了外公。这幅画中,达娜厄仰望着变化莫测的天空,眼神无辜又无奈,似乎预示着不可逆转的悲剧。提香的这幅作品用色大胆,笔触流畅,引发人思索爱情、欲望和死亡等命题。在当时,这幅画作也是对神学所宣扬的禁欲观念的挑战。后来,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也绘制过以达娜厄为主题的画作《达娜厄》(图七),有趣的是,他把达娜厄画成了一位丰腴性感的荷兰贵妇,她的眼神里充满了幸福和渴望,为他做模特的是伦勃朗的夫人,伦勃朗也很调皮地把自己画成了偷情的宙斯。此外,德国画家约纳斯·霍夫曼的《达娜厄和黄金雨》(图八),瑞典画家阿道夫·乌尔里克·维特穆勒的《达娜厄和黄金雨》(图九),荷兰画家丹尼尔·米腾斯的《达娜厄和黄金雨》(图十)和意大利画家奥拉齐奥·真蒂莱斯基的《达娜厄》(图十一)都是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的。 为了得到喜欢的女子,宙斯不择手段。18世纪法国画家弗朗索瓦·布歇的画作《朱庇特和卡利斯托》(图十二)呈现的是宙斯变成黛安娜女神,去亲近黛安娜最喜欢的仙女卡利斯托的故事。提香于1551年创作的《掠夺欧罗巴》(图十三)和保罗·委罗内塞于16世纪70-80年代创作的三幅《宙斯劫掠欧罗巴》(图十四,图十五,图十六)都是关于宙斯变成牛劫持腓尼基王国的公主欧罗巴的故事。提香的画欢乐奔放,充满动态感,委罗内塞的画色彩丰富、豪华壮丽。显然,画师们对这个故事充满了兴趣。之后,布歇也画了至少两幅《劫掠欧罗巴》(图十七,图十八)。这幅画温暖浪漫,欧罗巴的脸上露出幸福的表情,围绕在欧罗巴周围的仙女们似乎也在祝福她。这段传奇故事催生了欧洲——宙斯和欧巴罗公主停留的新大陆因公主的到来而被称为欧罗巴,也就是今天的欧洲大陆。于是,当你在欧盟总部附近看到骑公牛的欧罗巴雕像时,你一定不会再感到奇怪:骑公牛的欧罗巴代表的就是欧洲。 从领导新神界的正义之战到开创雅典式的民主,从启发俱乐部文化到留给世人奥运会的传统,从影响了木星的命名到给无数艺术家带来创作的灵感,从有勇有谋的英雄到浪漫多情、博爱好色的男人……宙斯是神,也是普通的人,这体现的是“神人同形同性”,即把神拉到人群中,诸神不再高不可攀,人们可以像理解人那样理解神,这也正是古希腊文化的朴素的人文主义精神。 看不懂名画、艺术品,看展“尴尬症”?请了解一下希腊神话,西方文化的源头。本书是一把开启西方文化艺术的金钥匙,讲述22位希腊神话人物,解读228件世界经典名画与艺术品,旅行看展必备好物,人手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