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朝华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2.29
折扣购买: 图解养育男孩
ISBN: 9787505421042
云晓,从事教育工作多年,长期专注于家庭成功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其作品发表于各类教育刊物。现任云晓家庭教育咨询工作室总负责人、韩国蓝天双语幼儿园客座专家等职。 云晓老师的作品自出版以来,长期位居各大书城、网络书城排行榜首位,在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轰动!其已出版的畅销作品有:《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培养了不起男孩的100个细节》《培养完美女孩的100个细节》等。
一 从出生到6岁——男孩需要家长特别的关注 在一般人眼中,婴儿都是一样的,饿了会哭,吃饱了就睡,被妈妈搂 在怀里根本看不出他们的性别。 然而,在有过养育经验的家长眼中,可完全不是这样。前段时间,我 认识了一位两个孩子的妈妈,现在她又怀孕了。 摸着隆起的肚子,她甜蜜地对我说:“肯定是个男孩!” 我不解。 她继续解释道:“我已经生过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比较乖,她总 是安静地在我肚子里呆着;儿子则不同,他一会儿伸伸小胳膊,一会儿又 用小脚丫踢我的肚皮,总是不让我安宁。现在我肚子里的小家伙好像总是 在里面展示他的‘拳脚’,所以我断定他一定是个男孩。” 这位妈妈的经验之谈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否具有科学性,我们无从 考证。不过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男孩与女孩之间的性别差异很早就已经 开始显现了: 男孩对触碰的感觉没有女孩敏感,当有人触碰一个男婴的脸时,他一 般不会有什么反应;但当人们抚摸一个女婴的脸时,如果这个抚摸的人是 她所熟悉的,她会冲他微笑,相反,如果这是一个陌生人,她就会用哭闹 来表示反抗。 当男孩和女孩都到了蹒跚学步的年龄时,女孩们一般都会拉着父母的 手小心地迈步;但男孩却不同,他们喜欢自己走来走去,去开拓更为广阔 的空间。 在玩积木玩具时,女孩喜欢把积木摆得平平稳稳,而男孩却喜欢用积 木来建各种奇形怪状的“高楼大厦”。 在幼儿园与小朋友相处时,男孩与女孩也会表现出不同,女孩会格外 关注新来的小朋友,并且会友好地对待他们;而男孩则常常会忽视新来的 小朋友,有时甚至还会欺负他们。 细心的家长也许早已发现了这种性别差异。但也许是由于这种差异给 了家长某些暗示,也许是由于家长头脑中一些固有的性别观念在作怪,他 们总认为男孩是强大的,是调皮捣蛋的,是不需要特殊关注的。 但正是由于家长们的这些错误观念,常常会使男孩的情感得不到满足 、心理受到伤害,致使他们的性格扭曲,甚至形成极端的性格。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为了不显示出性别,他给一个1岁多的婴儿穿上一身中性的衣服,然后 告诉一组父母,这个孩子是女孩;对另一组父母却说,这个孩子是男孩。 然后要求这两组父母分别陪这个婴儿玩。 结果,第一组父母大多都拿出布娃娃让“女孩”玩;而第二组父母给 孩子玩的玩具却是小玩具枪和小足球。 试验到了最后阶段,两组父母都经历了一个特殊的情况,这个孩子突 然被一个会发出奇怪声音的玩具吓了一跳,并大哭起来。然而这时。两组 父母的表现却截然不同: 第一组父母看到“女孩”被吓哭了,便连忙去安慰她,并告诉她不要 害怕; 而第二组父母却不太在意“男孩”的哭泣,他们认为一个男孩子被一 个玩具吓哭,是很没出息的一件事。甚至还有些家长把“男孩”的哭声解 释成“愤怒”,他们认为这是“男孩”故意在给他们添麻烦。 最后,试验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家长对孩子行为的反应,主要取决 于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然而,家长的这种反应似乎对男孩很不公平:与 女孩相比,家长对男孩往往是更为严厉的。而教育专家们经过研究也表明 ,这种不公平常常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及时是对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而言,家长拥抱女儿的次数也远远多于儿子 : 家长跟男孩耐心说话的次数要远低于女孩: 家长常常会很轻易地原谅女孩所犯的错误。但如果男孩犯了错误,家 长常常会狠狠地惩罚他们。 我们都知道,男子汉是坚强勇敢、无所畏惧、大大咧咧的……但这些 表明男性特征的词语都是针对年龄稍大的男孩或男人而言。教育学的研究 显示,对于年龄比较小的男孩来讲,他们在生理上和情绪上都要比女孩脆 弱。 研究表明,对于刚出生的婴儿来讲,男孩比女孩对痛更加敏感,当他 们感觉潮湿或不舒服的时候,男孩更容易哭泣;每个婴儿都需要家长的特 殊关注,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们到了6个月大时,女孩所需要的关注会 逐渐减少,因为她们可以通过吮吸手指和玩玩具等寻求安慰,但男孩仍然 需要家长的照看。 这个年龄段的男孩,除了在生理上要比女孩脆弱之外。在情绪上也会 表现得更为脆弱。他们不但爱哭,而且情绪很容易就会变得烦躁,烦躁的 时间也要比女孩长很多。 对此,儿童心理学家们进行了这样一次试验: 他们让几个男婴与女婴分别与他们的母亲在装有摄像头的试验室里自 由玩耍。为了使试验顺利进行,他们提前与母亲们沟通好,当婴儿们玩得 正起劲儿时。母亲们会忽然停止与他们玩耍,并板起脸来假装生气,以使 婴儿产生烦躁情绪。 之后,心理学家们对婴儿的表情和行为进行分析发现,与女孩相比, 男孩表现得更为愤怒,他们要么想让母亲抱他们起来,要么在椅子上动来 动去好像要逃走。而且他们哭泣和烦躁的次数比女孩多很多。 当然,在试验结束之后,母亲们都想通过安慰使自己的孩子恢复平静 ,例如抚摸他们,认真地注视他们,同他们说话,等等。尽管母亲们都尽 了最大的努力,但男孩要花更多的时间才能平静下来。而女孩却正好相反 ,当母亲拿着玩具跟她们玩耍时,她们的注意力几乎都放在了玩具上。即 使是母亲的板脸让她们产生了烦躁情绪,但母亲的抚摸很快又使她们恢复 了先前的高兴。 由这个试验,心理学家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在与男孩保持良好的亲子互动方面,家长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也就 是说,对于婴幼儿时期的男孩来说,他们需要家长更多的耐心与关注。 除此之外。在6岁之前,男孩还会表现出以下几种特点: 1.理解能力有限。 从出生到6岁这一时期,男孩的家长们常常会犯这样一个错误:把这一 时期的孩子看做小大人,动不动就向他们解释为什么不可以爬到柜子上去 、为什么应该礼貌地与别人打招呼……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家长们这一 教育行为都是徒劳的。因为这一时期的男孩根本没有理性思维以及逻辑思 维的能力,向他们解释、给他们讲道理,只会让他们感到痛苦。 例如,一个4岁的小男孩闹着要找奶奶,如果家长告诉他,两个小时后 奶奶就会回家了,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小男孩会哭闹得更加厉害。因为根 据他现在的理解能力,两个小时是很漫长的,也许会比两天都要长。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正确的做法是:放弃解释,陪他做游戏、给他讲 故事等,以分散他的注意力。 当然,在这一时期,这些小男孩总是不愿意与家长合作,例如,家长 要求他们刷牙,他们会明确地拒绝家长。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无需解释什 么,只要给他们做出示范就可以了。当这些好奇的小男孩看到小小的牙刷 突然从口中变出那么多的泡沫来,肯定也会忍不住自己来试试。 2.会被太多的选择弄糊涂。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这样问男孩: “儿子,你是想喝粥,还是希望妈妈给你煲一碗汤?” “宝贝,周末我们是去公园,还是去游乐场?” “儿子,你今天想看动画片,还是儿童综艺节目?” 对此,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男孩从小缺少一个自信的、起引导作用 的成人做榜样,那么,小男孩就会变得很迷茫,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或者 应该去做什么。 也就是说: 如果总是让1-6岁的小男孩在很多的选择中自己去做决定,那这个孩子 长大后就会成为一个没有决断能力的人。 从出生到6岁,男孩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选择。因此,在这一阶段, 家长要为男孩规定好每天的生活,例如,吃什么食物、穿什么衣服、去什 么地方玩,这样会使男孩清楚地认识自己,并获得很大的安全感,从而有 利于他们的成长。 当然,有时男孩也会拒绝服从家长的安排,例如,家长要求男孩把自 己的玩具收拾好,他不愿意去做。此时,家长可以这样引导男孩,如对男 孩说:“现在妈妈要交给你一项很重要的任务,让你的玩具各就各位,不 要让它们乱跑。”如果男孩还是不合作,家长可以继续引导:“你现在可 是它们的领袖,相信你肯定有办法征服它们!”被赋予神圣使命之后,男 孩一般都会十分愿意与家长合作。 3.会迷恋自己的身体。 每个孩子小时候都是好奇的。身体是孩子世界中的一部分,他们也常 常会“研究”自己的身体。但很多家长常会因为儿子总是拉扯或搓揉自己 的阴茎而感到烦恼。 一位着急的妈妈曾这样说过: 我真害怕儿子将来会变成性犯罪者,他现在还不到3岁,但他好像很迷 恋自己的阴茎,经常会自己拉扯或搓揉自己的阴茎。有时甚至是当着外人 的面,他都不肯把手从裤子里拿开。 …… 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