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矛盾重重的王朝)(精)/梅毅说中华英雄史

清(矛盾重重的王朝)(精)/梅毅说中华英雄史
作者: 梅毅
出版社: 天地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4.90
折扣购买: 清(矛盾重重的王朝)(精)/梅毅说中华英雄史
ISBN: 9787545531756

作者简介

梅毅(赫连勃勃大王),男,天津人,现居深圳。国家一级作家。自1993年起至今,一直任职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国际部。在最物质的城市深圳,在资本市场最前沿,闲暇之余,他一直奋力笔耕,著有《赫尔辛基的逃亡》《失重岁月》等多部中长篇小说,并获“鲁迅文学奖”“深圳青年文学奖”等多项文学奖项。2005年开始,他以“赫连勃勃大王”为笔名,在中国互联网开始“中国历史大散文”写作,相继出版有长篇历史散文集《华丽血时代》《刀锋上的文明》《纵欲时代》《亡天下》《极乐诱惑》等多达五百万字的作品,有“中国互联网历史写作先行者”之称,是IP时代全国性知名历史作家。同时,他又是中央电视台十套《百家讲坛》“梅毅话英雄”系列主讲人,中央电视台四套《文明之旅》常驻主讲嘉宾。

内容简介

皇太极先派睿亲王多尔衮为锦州前线总指挥,敕 谕清军不得疏忽,堵死一切锦州外围道路。但在开始 的时候,为了保证士兵轮休,多尔衮没有完全执行皇 太极的方略,他下令每牛录甲兵三人可以还家一次, 后来还允许每牛录甲兵五人、每旗章京一人还家一次 。围困间隙,多尔衮还下令包围锦州的清兵后撤三十 里驻营……凡此种种,使得明军乘机偷运大批粮草进 入锦州城,加强了防卫能力。 得知消息后,皇太极大怒,下诏严厉斥责多尔衮 ,并且把多尔衮降为郡王,罚银一万两,夺两牛录户 口,还免除了他前线总指挥的职务。而后,皇太极命 郑亲王济尔哈朗为锦州前线总指挥。 济尔哈朗很听话,他严格按照皇太极的作战意图 行事,亲率四万余骑精兵,在距离锦州城只有六里的 地方安营扎寨。为了达到包围的最佳效果,还在锦州 城外每面设立八营,挖出长长的深壕,然后沿壕建筑 垛口。 围城期间,济尔哈朗派人成功策反了锦州城内蒙 古兵将诺木齐、吴巴什等多人,并在他们的带领下攻 占了锦州外城。明军虽然失去外城,依旧死战多时, 最终成功退守内城。 此时的清军,不仅从蒙古购入良马万匹,还派掠 来的汉人工匠根据从明军那里缴获的红夷大炮仿制了 六十门新炮,并招募了善架云梯登城的敢死队千余人 ,铁了心要拿下锦州城。 崇祯十四年(1641年)五月,被包围近半年的明 将祖大寿成功派出一名通信兵,告知总督洪承畴说, 城内粮食尚可支持,但喂马豆料缺少,希望明朝援军 能及时赶到,以车营在外围声援;并特别叮嘱说,援 军千万不要轻易和清兵交战。 当时,明廷命蓟辽总督洪承畴领王朴、杨国柱、 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八位 总兵,步骑共十三万人马,前往锦州解围。 作为统帅,洪承畴不敢轻易冒进,一直在宁远按 兵不动,窥伺锦州势态。而朝中,在兵部尚书陈新甲 撺掇下,崇祯皇帝以兵多饷艰为由,决定速战速决, 便死催洪承畴进军。 明廷兵部尚书陈新甲为了加强监视前线将士执行 命令的力度,命令职方郎中张若麒到洪承畴行营催战 。张若麒乃一轻佻喜事之人,自认知兵,认为锦州之 围可立刻解之。不久,陈新甲又荐前绥德知县马绍愉 为职方主事,出关赞画军事。这位马主事也力赞边兵 可战,致使崇祯皇帝心急火燎,日日催促洪承畴进兵 。 洪承畴本来主张且战且守,但皇帝下死命令催战 ,便不得已提兵而前。 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畴在宁远誓师,率领全部明 朝援军进抵锦州城南乳峰山一带。二十九日,洪承畴 命令总兵杨国柱率领所部攻打西石门。激战间,杨国 柱中箭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