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文史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6.00
折扣购买: 史学与红学(中国文学与文明的再认识)
ISBN: 9787520512862
唐德刚(1920—2009),安徽合肥人。国立中央大学(重庆)历史系学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硕士、博士。曾先后任职于安徽省立安徽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市立大学,长期从事历史研究与教学工作,并对口述历史的发展贡献良多。著有《袁氏当国》、《段祺瑞政权》、《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史学与红学》、《书缘与人缘》、《五十年代的尘埃》、《战争与爱情》等,包括历史、政论、文艺小说多种,及诗歌、杂文数百篇。
文学与口述历史 《传记文学》按: 旅美史学家唐德刚教授应《中国时报》邀请参加时报 文学奖评审工作,飞来台北三日,并于九月十五日晚作“ 文学与口述历史”公关演讲,演讲会由本社发行人刘绍唐 主持,唐教授自拟长达三千字演讲大纲,惟因时间关系而 有甚多省略,现讲稿经《时报人间副刊》整理完竣,本社 特参酌唐教授演讲大纲略加补充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唐教授早于一九五七年即参加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 历史部门工作,为该部门仅有的三位工作人员之一。此一 工作当时在美国史学界为一大创新与拓荒之举,故唐教授 贵为中美史学界搞“口述历史”工作的元老。在此期间, 其个人工作收获也极为可观,也是他对我国史学界最了不 起的贡献,即先后完成《胡适口述自传》(中英文稿)、 《(黄沈)亦云回忆》(译中文稿为英文)、《李宗仁回 忆录》(中英文稿)及《顾维钧回忆录》(英文稿)四部 巨著。前两者中文稿已由本社出版,后者本刊正摘要连载 中。 《顾维钧回忆录》长达一万一千余页,除顾先生自己 所保存之原始文件与资料外,其主要部分(一九一二一一 九三四)为唐教授所编写(已故夏连荫女士编写童年部分 )。从事口述历史工作往往为“无名英雄”,设非唐教授 此次演讲提及,编者竟未之前闻,更未向读者交代,甚感 愧疚,谨在此向唐教授表示歉意。 一、导言 我是学历史的,自小对文学也很有兴趣,记得有一次 在哥伦比亚大学一次“章回小说”讨论会上,有一个美国 学者列了一堆章回小说书目,大约有四十几部一百多本, 他说:“中国作品实在太多了,谁可能把那么多的作品看 完呢?”我举手说:“我统统读过了。”他不相信,反问 我说:“你怎么可能读那么多书?”我说我在中学读书, 没有女同学同我谈恋爱,也没有球可打,更不会滑冰、跳 迪斯科,没办法之下,只好看小说了。我对文学大概就止 于对这些书的欣赏罢了。所以我只能算是欣赏文学的读者 而已,实在不够资格以行家来谈文学,尤其没有资格谈台 湾和香港等名作家的作品。我觉得台湾近廿年的文学成就 远超过五十年代或三十年代的作家,可惜我因为太忙,对 台湾和香港的大批作家的作品看得太少。 其次说到口述历史。口述历史是我的本行,也是我在 哥伦比亚大学用来吃饭的工作。 文学与口述历史我既然都有些关系,现在我就把个人 的一点体验与看法报告一下。 首先来谈一谈什么叫口述历史。 二、什么叫口述历史? 我写过几本口述历史,加起来可能销了一百多万本, 而且现在仍继续出版。而什么叫口述历史呢?有人问我: “你的口述历史是不是胡适先生讲,你记,就成了?”“ 你怎么能记那么多呢?”另外,我写李宗仁的口述历史, 他们也说:“你怎么写那么多呢?”我的回答是:“口述 历史并不是一个人讲一个人记的历史,而是口述史料。”